吴蒙青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南湾子学区中心校,内蒙古 通辽 028314)
引言:每个小学生心中都有一个童话梦,因为童话故事中的故事情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童话虽然故事虚幻、情节离奇,但是能够引起小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从而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童话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家长和教师都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准则,并且将应试教育理念强加给学生,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背诵语文内容和写作方面能力薄弱,因此教师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应用童话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由于童话故事具有趣味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意义重大。另外,应用童话教学能够将童话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体会细腻的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一些童话故事,在常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童话故事中陌生的字词作为教学重点,忽略了故事本身的内涵,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致使教学效率无法有效的提升。除了识字教学外,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进入到童话故事的意境之中,提高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能力,进而明白童话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1】。例如,在《巨人的花园》的教学中,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童话故事,能够带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童话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通过文中巨人的行为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有些小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语文课堂是枯燥乏味的,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无法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足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针对一些需要背诵的内容,在不了解具体内容的情况下,背诵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教师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例如,在《丑小鸭》的课堂教学中,在阅读文章大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堂中完美的呈现出童话的整个过程。通过学生扮演的丑小鸭、鸭妈妈、白天鹅以及其他的小鸭子,将童话故事进行还原,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深入感受丑小鸭的情感变化,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坚信只要努力就可以变成“白天鹅”。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这样随着学生的逐渐成长,学生的生活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养成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小松鼠找花生》的教学中,这是一篇科普类的童话,主要以小松鼠找花生为线索,开展故事叙述:花生开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过冬—小松鼠没找到一粒花生—小松鼠怀疑花生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在泥土里。教师可以在学习前提出问题:“大家爱吃花生吗?你们知道花生果是如何生长的吗?”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良好的想象力能够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因此,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可以适当地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提高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切身体会创作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要用自身的教学理念去干扰学生的创作,避免打击学生的创作信心【3】。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自身对图片的理解,进行童话创作。学生在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中,进行自我表达。注意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重点突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这样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生活道理的理解,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
综上所述,童话是小学生成长中的重要部分,教师要充分挖掘童话中的情感价值,利用童话教学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一定的启示,奠定语文学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