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琴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中等专业学校,河南 三门峡 472100)
在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指出各个中职需要对在校学生进行安全管理以及自救知识的学习,进而预防和消除课堂所出现的各项安全隐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每一所中职所建设的课堂安全的高度重视。近一段时间以来,中职课堂因为安全管理人员不能定期检查课堂的安全隐患从而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由此也向每一位教师和学生以及安全管理员人敲响警钟,对于中职全体师生的安全管理是势在必行的。
对于各个中职的音乐课堂,建立一个完善的课堂人员的准入机制。在没有任何允许或者没有证件的情况下不能进入音乐课堂。现在很多中职的音乐课堂对外来人员并没有实行身份认证,进而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建立管理外来人员的准入机制是保证音乐课堂安全的前提,也是预防课堂的安全隐患的必要手段。
中职为学生们开展各式各样的课程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通过观察发现,这些课程中没有一门是关于安全管理的,同学们安全意识薄弱在所难免。此现状让人们担忧中职在注重学生培养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良好的安全管理是中职开展各类活动的前提,也是保障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的基础,要建立全校师生对于安全的责任心,进而提高每一个人的安全素养。
中职在扩大建设音乐课堂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大对课堂安全设施的投入力度,防患于未然。例如在音乐课堂外面设置消防栓和消防带、在屋内设置喷洒装置,以及根据课堂面积的大小配备不同的灭火器、设置应急出口标识等。
所谓的学习就是指通过阅读、听说、思考、研究、分析等途径进而获得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遇到事情时可以加以运用。学习音乐课堂相关的安全知识,对整个安全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说相关安全知识匮乏,那么在处理安全隐患时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中职可以按照课堂安全制度进行安全手册的编写,并通过音乐课堂相关的特点制定相关的操作流程。安全手册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音乐课堂中所有器材和设备的知识,以及在遇到事故时消防器材如何使用,进而提高学生们对于事故的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
对于音乐课堂的安全管理,教师和学生都停留在传统的消防观念上,通过对各种消防事故和案例的讲解让大家警觉。但是音乐课堂里有多种音乐设备和器材,应开设安全管理的必修课并将其纳入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听授计划当中,并在学期的期中或者期末进行考核,直接与教师的工资奖金以及学生的成绩挂钩。如果说每一所中职各个专业都能将安全管理落实到位,那么就能提升中职以及各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对于民办中职的音乐学院(系)来说,应该将重心放到课堂的建设中,从而提升该校的竞争实力。随着对音乐相关知识的拓展,对于音乐的实现手段不断丰富,技术也不断革新,进而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但是,音乐课堂中的老师主要是以传授专业课程为主,对于安全知识的讲解并不是很擅长,而且缺乏相关知识经验。所以中职应聘请多名有资质、有安全管理经验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专业老师进行辅助和培训。
中职音乐课堂良好的安全文化气氛,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对于安全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素养。开设安全管理课程,定期检查教师和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落实情况,进而让教师和学生在进入音乐课堂就有安全责任意识。并且在室内要张贴安全防范制度等,定期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从而形成一种课堂安全文化并一直传承下去。
对于中职的计算机专业和信息安全专业所开发的课堂教学大数据系统,该大数据系统参照教育部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及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所规定的知识框架和要求,提供了数据库防护、信息大数据系统安全、防火墙维护、计算机应用以及各个专业的实验教学,并且包括了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实验操作。与此同时,该大数据系统具有极强的课堂管理功能,能够为各个实践专业带来稳定、先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实训环境,进而打造一个信息安全、规范的课堂。而音乐课堂也完全可以模拟和应用此大数据系统,从而提升音乐课堂的安全程度。
中职课堂的安全管理是保证安全管理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也是保证中职得以正常运行、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组成。中职安全责任负责人要加强对新的安全管理方法的学习并应用到实际当中,在完善课堂安全管理体系的同时,提高中职师生的安全意识,从而防止课堂安全事故的发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