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银萍
(云南省文山市第一初级中学,云南 文山 663099)
初中英语教学正在不断寻求新的变革,力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英语水平,以满足社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学生的新要求。在信息时代,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高效学习。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教师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板书讲解式或“填鸭”式教学,而是采用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英语听说课上,学生常以不会为理由拒绝甚至排斥听说练习。另一部分学生即便英语水平还不错,其强项也只是读写能力,听说能力一般。学生普遍信心不足,不愿开口练习。此外,不管是进入初中之前的考试,还是进入初中之后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其重点都在词汇语法、阅读理解上,听力题型单一,对口语测试不做强制性要求,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不愿花过多时间来提高听说能力。
目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归结于初中学校的学生英语底子差、班级规模大、学生自律性不强、教材内容陈旧,以考试为导向等。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初中英语听力课堂走入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模式,应追其根源而并非表象,才能从本质上提升听力教学效果。
课前预习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有效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重难点,培养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然而,传统教学的听说课预习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听”的材料局限于课文的音频材料,“说”的练习就更加难以实现。有了网络,教师可以搜索到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视频。这些视频不仅发音纯正,口语表达地道,内容贴近生活,而且符合时代的特征,深受学生欢迎。教师充分利用这些素材,结合课文中的话题和口语句型,制作出高品质的导学案或者微课,然后上传到智慧课堂的电子书包。学生在家里可通过看视频、在线做练习的方式预习。视频有趣、练习指导性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有了大数据平台的帮助,教师可以统计学生的观看和答题情况,及时与学生、家长交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挑选网络教学中有代表性的发言进行点评,并以此作为导入方式,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其次,做相关听力练习,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检测,此过程也是在网络云平台上进行。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即时看到测试结果,方便查找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发表话题讨论的任务。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面对面进行讨论,合作完成任务。教师也积极参与合作,及时做好指导工作。最后,小组成员上台展示汇报,其他小组和教师都要给出评价。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锻炼了听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课前知识也通过语言技能练习和师生、生生互动得到了吸收内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通过课后作业和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滞后性,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及时纠正,效率比较低。教师可发布听力测试题,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测试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强化。教师还可发布扩展主题的学习资源,例如一些网站、文章、影视作品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后可以进一步提高深化。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教学理念的革新首当其冲。初中英语课堂应当改变传统观念,给予听说课足够的重视,摆正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位置。因为英语水平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写作、阅读、翻译等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口语和听说进行实际交流沟通的应用能力方面。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强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当开设更多的听说课程,增加听说课课时比例让学生知晓英语听说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表达和练习,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传统英语课堂的评价方式即通过期末考试的成绩体现,大部分题目来自课本对学生来说不具备挑战性,这种方式过于单一且一刀切。创新评价方式,增加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作为听力成绩的评分依据,在传统的期末考试基础上,增加单独的听力测试,以凸显听力技能的重要性。初中英语教学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改变评价方式,着重提升学生英语实际应用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提升学生英语听力技能的最终目的。
总结: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成为主动获取者,从而帮助语言学习者实现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面对教育信息化这一浪潮,初中学校和英语教师都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建立更加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