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晓静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英语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如何让学生既能学习英语知识,感受中外文化的差异,又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的法治认识等,是我在这堂课需要挖掘的课程思政的内容,而如何恰如其分的融入到课文内容当中,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接受课程思政的内容,则是我的教学计划中的重点。
怎么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最大化的吸收课堂的内容,首先就是要了解学生。因此我对我所授课的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他们是大学一年级的专科医学生,大部分同学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对灌输式的英语教学方式较为抵触,但对于合作探讨,游戏等方式来学习英语非常感兴趣。同时,作为才进入大学的新生,心智发育还不算成熟,还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因此,在课堂中融入思政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的将思政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我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情感目标中,我加入了思政教育的目标,希望通过对课文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学会自尊自爱自律以及对他人的人文关怀。
为了达成我的教学目标,我将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探究法和小组合作学习几种教学方法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学习到本堂课的思政知识点。
在设立好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以后,我要考虑的就是本堂课的重难点。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是医学英语传染病单元的教学中内容,该教学内容为阅读文章,讲授该部分的内容需要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考虑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和心智发育不成熟的情况,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学生掌握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的英文表达方式,与此同时,通过学习知识,也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难点则在于学生能够流畅的表达所学英文表达方式及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认识到如何去做一个有责任心,有正确的人生观的人。
在完成了课前的准备以后,就是具体的课堂实施。在讲授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部分,教师通过设置任,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的形式,既解决了部分学生独立完成英语任务困难的困扰,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讲授到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的时候,引入通过性行为故意传播艾滋病的社会新闻,让学生讨论在这个事件中,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想法。通过学生的表达,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应该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并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让学生一同学习并倡导学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通过共用针头这个传播途径,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共用针头这样的行为。学生主要总结出两点,贫穷和吸毒。我就根据学生讨论出的答案,进行扩展,对于贫穷的人群,我们应该怎么做?对于吸毒的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办?通过问题导向的方法,让学生总结出对贫困人群的关爱,对毒品的抵制。进而进行禁毒的宣传,让学生有自律的意识。与此同时,通过讲授一些不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艾滋病,不要谈“艾”色变,让学生总结出应该平等对待艾滋病患者。在讲授艾滋病预防措施的部分,播放母婴互助的艾滋病预防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对于艾滋病人的人文关怀。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适时的通过本文的知识点,有机的融入了课程思政的内容,在不经意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拥有自尊自爱自律在品格,以及对他人平等,关爱的品德。在思政内容的呈现上,不再是原来的教师讲授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在课文内容知识点上,设计问题或引入社会热点新闻或播放视频等方式,通过不同的媒介,让学生自发的思考、感悟、总结,让思政的教育内容是真真实实的落到了学生的心中,而不是浮于教师讲授的表面。在本次课的教学反馈中,学生对于以这样的方式来接受思政教育非常认同,认为这样的课堂既不枯燥,讲授的知识又能牢记于心。
通过这次课的讲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课程思政的教学。在我看来,在没有课程思政以前,教师的课堂育人更多的是教师临场的感悟,通过讲授的方法输入给学生,方法单一且随机性较强;而课程思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度挖掘讲授内容思政信息的机会,让教师在讲授内容的时候更加注意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入,采取更多样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政内容的输入,让思政教育更加系统化,更加切实的实现了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