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佶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土地整理垦造中心,浙江 绍兴 312300)
土地征收管理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若是在土地征收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也会影响到我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由于传统的工作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土地征收管理工作的需要,必须加大对土地征收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促进土地征收管理朝着信息化、规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首先,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度。在传统的土地征收管理工作中,普遍需要从各个部门获取信息资料,且征收地块面临着不同的问题,那么在提取资料的时候也就存在不同的要求,需要往返多个部门,并经过反复论证后才能够得到自身需要的资料,这不仅影响到土地征收管理工作的效率,也产生了大量的人力浪费。但是在土地征收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快速整合有关土地征收的各类信息,在保证信息完整的同时,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度。其次,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土地征收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在以往土地征收管理中,由于人力资源有限,且工作量较大,很容易出现人为失误造成的管理问题,而信息化技术能够i 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工作人员及时获取信息,且可以保证数据信息的来源可靠,借助信息系统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减少人为失误造成的管理问题,使土地征收管理更加准确[1]。
在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土地征收管理的时候,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过程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若是出现信息外泄,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例如:用地勘测定界资料是土地征收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类涉密资料,这些资料在网络传输中存在安全隐患,再加上存储介质和用户权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信息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因此,为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土地征收管理中的优势,就必须要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对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以此保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安全,为土地征收管理信息化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土地征收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做好信息资源的整合,方便对土地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工作人员对土地征收管理以外的领域缺乏了解,比如地籍管理、土地执法管理、土地综合整治、土地供应管理、土地规划管理以及土地档案管理等等,这些都与土地征收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这一情况,土地征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大限制,只能够在某个领域取得较高的水平,比如土地规划管理、地籍管理等等,且这些与其他业务工作缺乏交流,未能实现跨领域信息,比如在规划管理中缺少征地数据,在地基管理中缺少土地规划数据,供地管理中缺少权属登记数据,这些都反映出土地信息资源整合度存在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情况,需要对各个部门的行政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使行政信息资源更具有透明度和公开性,方便各个部门对其进行调用,使土地征收管理人员作出更加正确的决策。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土地征收管理中,必须要充分把握好自身的实际需求,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的土地信息数据库,以便能够对有关土地征收管理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的存储、更新和调用,其中包括了土地利用实况、土地规划、地块的勘测定界、城市规划等等,可以提高数据信息的处理效率,使土地征收管理工作得以高效进行。同时,在建立土地信息数据库的同时,需要构建一个方便进行使用和维护的数据接口,使数据的调用和更新更加及时快速,为土地征收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3]。
在土地征收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构建一个更加智能化、快速准确的数据信息处理模块,方便土地征收管理人员在系统中输入待处理地块的坐标信息,与土地信息数据库里面的数据信息进行比对,在找到这一地块的数据信息之后,可以将这一地块的权属、面积、地类、供地情况、征地情况、登记发证、信访、是否存在违法等信息输出,帮助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土地使用情况,依据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确保土地征收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与传统的工作方法相比,这一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能够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管理失误。
随着我国土地征收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流程及明确的管理规定,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数据信息处理模块获得的地块信息进行调用,按照相关的标准将地块信息导出,使其成为符合土地征收管理工作需求的制式文件资料。为保证文件导出模块得到有效利用,必须做好文件模块的修改接口和导入接口,以便能够在新的政策法规实施后,及时更新或修改该模块,使文件模块导出的资料更具有实用性和准确性,为土地征收管理工作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综上所述,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土地征收管理中,有利于促进土地征收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需要充分了解土地征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相关问题,采取有效策略对土地征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强化,从而提高土地征收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使其能够充分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