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媛媛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000)
回顾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时,为了克服党内浮躁的四种情绪,保持昂扬的斗志,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是西柏坡会议的精髓,在党的执政时期引导党内形成纪律严明的政治风尚,是党在执政条件下严肃党风党纪、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宣言。为我国现阶段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开创反腐倡廉新局面提供了历史借鉴,同时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可靠组织纪律保证。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环境与历史条件,我们党“赶考”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两个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价值核心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没有变。“两个务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特别是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奋斗过程中,“两个务必”的价值观念内化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思想保证。
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截至到今年2020 年,全面小康的建设工作已接近尾声,全面小康的目标接近实现,脱贫目标符合预期,“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基于小康社会基本建成的优秀成果,我们党提出到建党100 周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也是我们党进入新世纪以来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党的领导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决条件,党的执政能力的加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保证。无论我们党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都是激励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支撑。面对我国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我们继续保持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品格,牢记“两个务必”,在成绩面前不敢有丝毫自满,戒骄戒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迈向新的目标,新的征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坚持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在新的时代下,“两个务必”的赶考精神是激励共产党人奋勇直前、砥砺前行的可靠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发扬“两个务必”所倡导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使这种凝党心、聚民心的精神成为鼓舞党和国家地强大力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可靠组织保障,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决胜全面小康的精神动力支撑。我们现阶段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这要求我们必须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1)同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来说,“两个务必”既是出发点,也是不可或缺的途径。如今我们小康社会建设进入了决胜时期,还存在很多短板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习总书记提出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的要求。这更加要求我们全党同志在关键时期牢记“两个务必”精神,保持清醒头脑,克服浮躁情绪,稳步推进收尾工作。因此,“两个务必”的贯彻落实就显得尤为重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它不仅仅代表了艰苦奋斗的革命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十九大精神,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奋发图强的民族才能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只有艰苦奋斗的民族才能带领人民走向复兴。我们党是清正廉明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在总结各种错误经验,与消极腐败现象斗争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其中重要经验之一就是牢记和贯彻“两个务必”精神内涵的思想内核,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历史经验证明,坚持“两个务必”精神,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不仅是党和人民的选择,而且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思想和行动相辅相成,只有思想保持纯洁性,不让腐败有一丝可乘之机,廉洁自律,才能在行动上把握好进退的尺度,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在新的历史时期,“赶考”有了新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肯定了我国在“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就,明确了到建党100 周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也是我们党在进入新世纪后,在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的奋斗目标。“赶考”仍在继续,考验的任务也更为艰巨,要求共产党人秉持初心,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新格局,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迈进。为此,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牢记“两个务必”和“赶考精神”,在新时代下赋予它新的内涵,重温革命意志,不忘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