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体育课中的动作示范教学

2021-11-27 01:06:28潘飞
魅力中国 2021年4期

潘飞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221)

就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来看,动作示范教学方式是应用最多、学生也比较能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优势在于具体、直观且生动。然而就传统的动作示范来看,教师通常带有浓厚的主观意识,几乎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怎样才能对示范空间灵活体现?怎样才能促使小学生主动学习?怎样才能与现代体育科学教学理念相结合?对此教师们需要着重探讨和改进。

一、有效针对,相符年龄特点

体育教学中的动作示范目的性比较强。为了取得明显的课堂效果,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运动要领进行非常直观的了解,而且一定要注意与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相适应。所以,体育教师在设计动作示范时务必要有针对性,并且要容易学,容易懂,容易模仿。另外,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不具有成人的骨骼肌肉受力能力,因而一定要兼顾动作的安全、可行。例如跳绳训练,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设计:先用最标准流畅的姿势为学生示范跳绳动作,从而激发学生的羡慕情绪和学习兴趣。接下来告诉学生们,要想和老师这样动作流畅,还需要练好基础动作,而且动作要领也不一样,大家年纪小,要想加强速度还需要这样挽两圈。教师对跳绳挽起后的动作分解进行标准示范,针对跳绳挽起抓握需要留意的细节,教师进行多次示范。

二、科学导入,促进领会吸收

现代教育对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尤为强调。而我们的体育学科亦是如此,动作示范方式必须做到科学,才可以将体育运动积极向上的态度展示给学生看。与此同时,教师的示范方式是否科学也决定了学生能否有效吸收体育动作并付诸实践。

(一)动作与讲解配合,促使示范全面性的提升

很多人可能认为,动作示范已经为学生带来了最为直观的视觉展示,也就无需再进行讲解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尽管直接示范确实可以让学生对动作的目的和过程进行清楚的了解。然而,因为很多体育动作在呈现的时候都是分解而连贯的,一旦其中某一环节出错,那么就会致使整个动作不正确。所以,对于细节动作的教学,还需要教师有效地结合示范和讲解,这样才能进行科学的导课,进而促使小学生更加细致地吸收。例如,立定跳远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生都未能把握好动作的要领,尽管摆臂和蹬地的姿势做的还算标准,最主要的起跳力度上却往往达不到标准。对此教师可进行教学思路的调整,再一次为学生示范,并且在进行慢动作起跳之前,对要领特别强调,也就是在跃起的时候,保持上半身尽量前挺,而脚下则顺势尽可能往后蹬,努力找到弯弓射出的那一种感觉。通过示范和讲解的配合,在后续训练中必然会取得较大的进步。

(二)正确与错误对比,突出示范重点性的凸显

教师进行体育动作示范通常都是示范正确的动作要领。实际上也可以采取反向思维,在展示正确动作的同时也展示出学生易错的动作,这样对比的强烈,就能加深小学生的记忆,这样对于动作的一些注意重点也就更为明确了,这样用于对学生错误动作进行纠正的时间也就省去了,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原地踏步走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将动作要领讲解示范之后,不要急着让学生训练,而且做出同手同脚的错误动作,这往往引得小学生们哈哈大笑,教师此时提醒学生这就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这样对比示范就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大部分学生接下来都特别留意易出错的动作,或是即便做错了动作也会快速自行纠正。

三、设计新颖,激发学习兴趣

就以往的体育课堂上的动作示范教学而言,一直给人们留下的是规范、传统的印象,而就教学过程中学习气氛的营造与带动来看,总是显得有些单调和死板。与其他的一些基础学科相同,体育科目也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就动作示范的教学过程来看,还需要体育教师将更加新颖、多样化的内容设计出来,从而带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节好课堂氛围,而且这对于学习效果还有启发的作用。例如,迎面接力赛,教师在交接棒动作的示范过程中,体育教师可带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而无需一味遵循标准。首先,考虑到接力棒的数量有限,教师可指导学生使用练习本和透明胶将简易“接力棒”制作出来,以便确保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同时进行练习。这种课前准备对小学生而言无疑是有趣的,一下子就能激发其参与的兴趣。接着就是动作示范了,教师可先对竖棒交接的几种标准姿势进行示范,多示范几次上挑式和下压式,接下来可以将特别改进过的“斜棒式”也给学生做示范,同时让他们明白,体育运动既要存在一定的标准但同时也少不了创新。经过一番引导,学生们更加投入练习,还有不少人认为老师“斜棒式”很具实用性,还有个别学生也加入了自己的一些小看法,小小创新了动作,这就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如今的人才培养思路是全面发展型人才,这也愈发突出了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而我们要想改进现代体育课堂,首先就要着眼于体育动作示范,要求教师借助动作示范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的示范设计思路要按照以小见大原则;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动作示范的教学方式。总之,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要想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要想不断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小学体育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动作示范教学方式,使其更具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