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伟|文
笔者认为,企业要先确保结果“有效”,再考虑优化等问题,同时要充分理解风险分级管控中“分级”的意义,合理把握“度”,确保工作程序得当。图为某企业安全工作会议现场。(图片由龙钢公司气体防护中心提供)
对于如何才能让“程序”“流程”既方便员工遵守,又能够确保相关工作有序开展,笔者认为,企业要先确保结果“有效”,再考虑优化等问题,同时要充分理解风险分级管控中“分级”的意义,合理把握“度”,确保工作程序得当。
第一,程序、流程与工作效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并不矛盾。工作效率首先体现的是一个“效”,然后才是“率”,如果无“效”也就谈不上“率”。简单来说,只有在工作结果是安全、成功的前提下,谈工作单位时间才有意义。就如同一部小说里说的“我也想很快到达,但关键是先得能到达”。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在制定安全工作的程序、流程时,要优先解决工作的安全和成功,之后再考虑速度和经济性。
第二,在实践中,企业通常会给难度大、危险性大,失败后影响范围广的工作设定管控性更强、准备更周密的工作程序,这是非常合理的。尽管“高级别”工作程序往往会带来更长的流程,花费更多的时间,但这也为各级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工作的必要性、工作方案的可行性,万一工作出现纰漏,也能够更好地采取补救措施。虽然看似时间延长,却进一步增加了工作完成的“保险系数”。
第三,企业应细心整理工作与程序的关系,毕竟复杂的工作程序或流程是少数。例如,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时,一般会把危险工作分为班组级、车间级、分厂级、公司级等级别,分别对应班组长、车间级、分厂级和公司级管理人员。通常级别越高程序越复杂,相应的工作数量也会呈递减趋,简单来说,大多数工作流程还是相对简单的。实践中,之所以有人抱怨程序复杂,笔者认为,一方面是某些想“走捷径”的人,刻意造成一种程序繁杂的假象,从而为自己违规找理由;另一方面,可能是某些管理人员为了推卸责任,将原本低级别的安全管控推向高级别,人为地造成程序复杂。这在实践中,企业应进行甄别,区别对待。
第四,要充分理解风险分级管控的真正意义才能合理地安排工作分级,简化工作程序。对于风险分级管控,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吃透“分级”两个字的内涵。其实,“分级”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就是让企业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提高安全工作的高效性、经济性,合理安排有限的安全生产资源。所以,企业应注意做好“分级”,合理把握“度”,确保与各级别工作相配合的程序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