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贞鲜
广西陆川县沙坡镇北安村小学 广西陆川 537799
良好的学习习惯足以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乃至成长。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预习”这一环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小学生年龄小,在学习的过程中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思路。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学生一般不懂得如何安排预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安排学生的预习任务,让预习作业成为学生课外作业之一,为培养学生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的质量奠定基础。在预习作业的安排上,教师应当从字词、朗读以及质疑等方面入手:首先,在字词的预习上,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语,学生要能够灵活辨析运用。其次,重视朗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预习重在朗读,朗读可以增强学生语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预习是在课前进行,教师没办法进行现场的监督和指导。因此,笔者在给学生制定朗读任务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确定家长在孩子朗读过程中的责任,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另一方面,让家长把孩子的朗读用手机录下来,發在班级群里,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投机取巧的心理存在,督促学生朗读,提升学生预习效率。
掌握预习方法批注,是学生预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的直观体现,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小学语文预习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利用批注预习,将自己在预习中不懂的、想说的都写下来,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才会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同时对于不懂的问题能够及时提问,避免遗忘。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语文教学应着重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组织学生阅读文本并展开讨论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实际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碰撞思想,启发思维,既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也能够有效弥补自我的不足,这样的思维必然会更全面、更具体、更细致。
以《烟台的海》一课的教学为例,首先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为何在实际描绘时,要将冬天排在最前面,而且展开了非常细致的描写。针对这一问题,很多学生都面露难色,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并给予相应的启发,将学生的目光聚焦于作者每一段描绘的具体内容方面。实际交流过程中,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感悟,经过小组总结之后,很快便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很多小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显著欠缺,如果教师仅以自主阅读的方式,很多学生都会不明所以,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不能够收获显著的教学实效。但是如果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合作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必然可以收获更显著的教学实效。
我们要想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关键在于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堂学习是从预习开始的。预习就是在教师开始讲课前,学生独立地学习新课内容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帮助学生把握课堂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己能力,并锻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时,就多预习,钻得深一点;否则就少预习,钻得浅一点。切不可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预习形式也要多种多样,不是简单的作业布置而已。首先,要选择预习单的形式完成预习活动,预习单就是教师提出相应的预习任务,请同学们填写就可以了。其次,教师可以推行小组预习活动,请小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完成预习任务,这样互相可以讨论、交流,让预习活动更为有效。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家长来布置预习任务,请家长和学生一起朗读课文、一起学习生字、一起分析字词关系和句子。这样的亲子作业行为,让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能够学会静下心来安静地理解语文知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所以预习形式也要从各个方面来进行创新。
古人曾说过,学贵有疑,只有带着疑问走进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课堂,才是生动的课堂,才是学生们渴望的课堂。反思自己一个学期的实践,在预习卡的设计中更多的尊重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批改预习作业时,更加重在引导,多给出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充满关怀的话语,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也从老师“要求我预习”逐渐转变为“我想挑战”、“我要预习”。总而言之,掌握一个正确有效的预习方式,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创新更多有效的预习方法,让学生的语文预习效果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