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山水 茶药绿唐

2021-11-22 03:10:46湖北省蕲春县交通运输局王北全
中国公路 2021年17期
关键词:蕲春蕲春县农村公路

文/湖北省蕲春县交通运输局 王北全

供图/湖北省蕲春县交通运输局

绿唐线位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株林镇,起于株林镇唐店村,止于黄冈市浠水县绿杨乡。全长11.9公里,按国家二级旅游公路标准建设,是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与鄂东名山——三角山的连接线,是三角山风景区与外界连通的主要交通要道。

绿唐线途经7个行政村,惠及6000余人出行,沿线自然景观、人文风光相得益彰,唐店、下屋楼、会龙池、三角山等风格迥异的村落串联交织,蕲艾、黄精、射干、白茶、银杏等特色产业因路而兴;插花、盆艺、武术、音乐、书法、国画油画培训等文化产业因路而起;望江坳、屏风寨、三角寺、摩崖石刻、阴阳二龙井、笔架飞瀑、会龙井、龙宕峡谷、千年古茶花等旅游产业因路而火。以会龙池文化小镇为核心的特色村庄如散落在线路上的璀璨明珠,绽放各自独特的光彩,又因路为纽带,将沿线一个个“吸睛点”串珠成链,激活了山水,盘活了经济,带动了发展,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绿唐沿线大变样

绿唐线,又称三角山旅游公路,由原乡道33线升级改造而成,前身是一条不足4米宽的简易水泥路。再往前追溯,原乡道33线“出门基本靠走,骑车基本靠扭”。当地的三角山村,曾流传着一句“有女莫嫁三角山,路难走,刺难钻,一日三餐糠菜粥,辣椒粉子当油盐”的俗语。当时的交通条件可见一斑。

会龙池公路驿站 陈顶云 摄

要发展,先修路。2006年,蕲春县交通运输部门经过充分论证、精心筹备,抽调60余名公路建设者进驻绿唐线,在山脚下,建设者们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毅和攻坚克难、不胜不休的执著,在刺丛和草窠里建成了一条新路。2014年,乘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东风,蕲春县将农村公路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全域旅游统筹相结合,紧扣“公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围着公路转”的发展理念,再一次将绿唐线升级改造提上日程,按照“高规划、高标准、高投入、高质量”要求,同年11月,绿唐线三个工程标段同时开工,累计投入1.1亿元,历经一年半的时间,完成路基清障、征收搬迁、路基拼宽、涵管安装、杆线迁移、排水防护、桥涵建设、沥青刷黑等工作。

如今的绿唐线,路面宽9米、平面交叉10处、新建桥梁3座,拥有交通驿站1个、观景台3处,全线安防完善、无危桥。站在望江坳观景台俯瞰,葱茏树林掩映下的绿唐线,穿越重重山峦,如逶迤的长龙盘山而卧,又似黑色的绸带绕山而舞,让人不得不感叹,古有深山埋小路,今有“蕲”路入云天。

三角山村游客接待中心 陈先宏 摄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以路为媒,沿线各村对外发展的窗口被打开,坐落在雄、奇、峻、秀的三角山脚下,三角山村依托佛教、道教文化,红色传统教育资源,瑰丽奇秀的自然风光,开始兴建特色产业、打造特色景点、创办特色农家乐,实现了从名不见经传到名声大噪的华丽转身。三角山村党支部书记梅期雨高兴地说:“绿唐线有4.5公里穿村而过,路修好了,村里开始琢磨将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近几年,我们在发展山茶花苗圃基地、艾叶种植基地、茴香粽子加工基地等产业的同时,还打造了‘老家’民俗文化群,包装了千年古茶花树、千年古松景点,新修了沙滩乐园和古城墙,高标准配套完善游客接待中心、公厕、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力争将三角山村建设成为鄂东旅游名村。”

随着近几年如火如荼的发展,三角山村旅游名片越叫越响,村里环境美了,游客多了,产业旺了,村民荷包鼓起来了。2018年端午节,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还走进三角山村,向全世界推介了该村特色产业——茴香粽子。

59岁的三角山村村民张绪平说起绿唐线给村里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时,话匣子就关不住了:“以前我住在半山腰上,出门全靠走,想去一趟(县城)漕河,天没亮就要起床,走一个多小时到村部,再从村部骑车去唐店村坐客车到漕河,来来回回要一整天。”谈到如今的生活,他的眼角眉梢全是笑,“2017年村里让我们集中搬到公路旁边,建了个新村,还鼓励我们开农家乐,现在靠办农家乐、承包鱼塘、开商店,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仅‘五一’几天,纯收入就有4000多元。”随着生意越来越红火,张绪平还计划购买一辆新车,用来运输货物和蔬菜。

组图:路通了,道路沿线开始兴建特色产业、打造特色景点、创办特色农家乐。

与三角山村相依傍的会龙池村,同样是因路而美、因路而兴、因路而富的典型范本。位于株林镇东北部的会龙池村,版图面积达5.6平方公里,境内自然风光奇秀,人文底蕴深厚,有古会龙池、会龙井等景点40余处,“池”现五彩水,“井”见子午潮,历代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诗文、墨迹,明代文学家陈仁近晚年建仁近山馆讲学,撰写《会龙池赋》。风景虽美,但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人口少且居住分散,常年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鲜有外人踏入。

近几年,会龙池村通过大兴交通,修建8公里垸相连、户相通、基地大循环的沥青公路,辅以安防工程、交通驿站、景观带等配套设施,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湖北省美丽乡村。现代“章草第一人”陈新亚、书法家李友明、画家李剑、作家陈益生等文化名人相继落户,隐居于此创作康养。受名人效应吸附,湖北省美术学院积极与该村开展校企合作,投资300万元,兴建“会龙文创空间”,文化经济的火爆,直接带动了休闲旅游、乡村民宿、土特产销售等第三产业发展。

“公路+文化+旅游+产业”四线融合发展定位,催生了年轻人的回乡热潮。80后退伍军人陈飞飞,2017年回乡创办高端民宿松筠阁,仅靠口口相传,现在每到节假日,松筠阁里一房难求;在外创业的陈梓华,2018年回乡兴办蕲春沁圆茶业有限公司,发展白茶产业,如今茶园规模已经从最开始的200亩拓展到600多亩,安置了当地80多名村民就业。修一条公路,带活一方经济,造福一地百姓,正在该村生动实践。

与三角山旅游小镇、会龙池文化小镇一脉相承的绿唐线上其他村落,也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取他山之石,攻自身之玉,结合现有资源,借鉴两村先进经验,按照“一路一景点,一村一特色”思路,大力发展黄牛养殖、联盟药业种植、油茶种植等产业,壮大村域经济,“像每一个独一无二的村名一样,让每一个村在全县乃至县外都能喊得响口号、叫得上名号、排得上序号。”株林镇副镇长周春华说。

药旅联动百业兴

一花引得百花香。在绿唐线沿线村庄“公路通、百业兴”示范带动下,蕲春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开始攻城拔寨、高歌猛进。组与组、村与村、镇与镇之间,你追我赶、不甘落后,掀起“乡村振兴,交通先行”的建设热潮。

以株林镇为例,株林镇以株林河得名,位于蕲春县西北部,是连接浠英罗大别山区进出的窗口乡镇。镇域面积165.2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辖34个行政村、1个社区,314个村民小组,全镇农村公路硬化里程达414.3公里,行政村通硬化路实现100%,20户以上垸组通硬化路100%。

村村通客车进村入户 陈顶云 摄

近年来,蕲春县高举李时珍品牌,大力实施“药旅联动”发展战略,推动“药、文、农、旅、养”深度融合、集成发展,打造了一批康养、康疗、生态观光园区。围绕“药旅联动”战略,株林镇创新实施“910125”工程,即打造9个各具产业特点的特色小镇、创建10个“四好农村路”示范村、打造12条“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创建5条“四好农村路”示范景观带。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该镇将农村公路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紧密结合,为全镇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据统计,农村公路带动株林镇近4万亩优质稻种植,助推以蕲艾为主近5万亩中药材产业和年接待10万人次的全域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帮助2827户9939人脱贫;实现村村通客车,建起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设立物流配送便民服务代办点39个。2020年,株林镇成功获得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称号。

石板岩村是株林镇贯彻落实“药旅联动”发展战略的突出典范。该村位于株林镇西南部,自然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优越,是湖北省旅游示范村。2017年以来,石板岩村立足中医药文化,聚焦发展药材产业,盘活存量土地1560亩,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3600亩,通过“药、养、游、医、健”五位一体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集种药、赏药、制药、卖药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较上年翻了两番,实现了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

走进石板岩村,新拓宽刷黑的5.5米通村公路环村而落,参观完药物展示馆,在公路驿站小憩,闻闻扑鼻而来的药草芳香,令人心旷神怡。沿通村公路往上,以石板岩村为核心,87公里硬化路连通相邻桂花垸村、泡桐树村的万亩“药旅联动、产业扶贫、科技示范”产业园,置身其中,当真是垸连垸、村连村、山连山、产业连产业,里里外外大循环。

在蕲春县北部的大同镇李山村,农村公路不仅是民生路、民心路,更是致富路、幸福路。2000年以前,因交通不便,好品牌叫不响,好产品出不去,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遥想着金山银山。后来,村村通公路、“四好农村路”等政策东风一夜之间吹遍县内村村落落,李山村因势而起,借助县交通运输部门的力量,相继扩宽升级了3条进村主干道,提档刷黑5.8公里循环路。告别“隔山阻水”,“致富动脉”一夕之间被打通,兴产业、扩规模、创品牌,短短几年,该村建成鄂东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驹龙园”牌茶叶获国家农业部、商贸部“无公害绿色食品”称号。

“茶叶600亩、红心猕猴桃400亩、红心柚200亩,2020年,仅猕猴桃和红心柚两项,就给村集体增收2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4000元。”站在村观景台,李山村党支部书记田祥森眼里满是憧憬。放眼远眺,一垄垄绿茶、一片片有机水果基地、一个个红色旅游景点,串联在宽阔平坦的沥青路间,将这个“养在深闺有人识”的小山村点缀得格外别致。

路修好了,李山村开始兴产业、扩规模、创品牌。

2019年5月,黄冈市第五届运动会山地自行车比赛在绿唐线开赛。陈顶云 摄

蕲春县南部的赤东镇五斗地村,人称“蕲艾之乡”,3300亩蕲艾基地依路而建,从家到基地,从基地到生产车间,一脚油门就到了。依托修好的公路,村里先后引入桂康、百圃、静群三个市场主体,实行“村集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将全村坡岗地、旱地全部种植蕲艾,39户107名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2020年8月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走村直播看脱贫》大型融媒体活动节目组走进五斗地村,通过直播活动展现了蕲春脱贫攻坚成效。

为推动以蕲艾为主的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蕲春县坚持高规划引领,科学谋篇布局,高标准建设产业路427公里,全面实施公路进蕲艾基地、公路进扶贫车间、公路进产业园区,同时推行“公路+互联网”建设,大力发展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行政村为网点的三级物流体系,涉艾主体在田间地头和生产车间动动手指,就可以“货出蕲春,卖向全国”。如今,蕲春涉艾企业达2000多家,蕲艾全产业链带动10万人就业,帮助3万多人脱贫。

株林镇、大同镇、赤东镇是蕲春实施“农村公路+”模式发挥效应的缩影。“十三五”期间,蕲春累计投入资金15.6 亿元,提档升级农村公路90 0公里、新建通垸组公路1143公里、配套安防工程1230公里、新改建危桥218座,全县农村公路里程达3484公里,15个乡镇578个行政村公路通村到户,农村公路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优,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交通发展步伐快

回顾农村公路发展史,就是回顾交通运输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历史。一条时间线清晰记载着蕲春县农村公路从规划到实施,从实施到发展的历程。

2017年6月26日,蕲春县政府出台《蕲春县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推进公路安防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2018年3月1日,蕲春县政府出台《蕲春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2019年6月,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20年9月15日,蕲春县政府出台《蕲春县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2020年12月30日,蕲春县委明确提出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发展“四好农村路”,规划为先、管养为要、惠民为重。蕲春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灾后重建、全域旅游、大健康产业,坚持从顶层设计出发,高标准编制《蕲春县“四好农村路”发展规划(2018-2022)》《蕲春县全域旅游公路发展规划(2018-2025)》,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主管、乡镇主抓、社会参与”的责任机制,并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综合考核,确保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随着农村公路里程增加、承载功能增多、社会效应增大,蕲春开始积极探索构建适宜地方特色的“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三级管养责任体系。2017年率先在全市推进公路分级管养体制改革,明确县道由县农村公路管理局负责管养,乡道和村道由乡镇和行政村养护管理。设立公益性岗位30个,弥补人员不足,成立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在全县设立11个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将乡村道养护员和农村保洁员“两员合一”,按照“六个一”要求落实乡村道的日常养护。同时实施常态化监管,实行路养联动,强化信息沟通,快查快处挖掘公路、损毁公路及附属设施的违法行为;建立健全部门联勤联动机制,联合公安交警、城市管理等部门和属地乡镇,对违章建筑、标志标牌、占用和挖掘公路、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有效提升农村路网运营环境。为切实破解资金瓶颈制约,坚持多渠道投入,加快建立“政府投入、交投融资、属地自筹、能人捐赠”的多元投入机制,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2018年,蕲春建立根据物价增长、里程和财力增加等因素的养护管理资金投入增长机制,一次性拿出2.1亿元专项资金,撬动农村公路发展,充分发挥补助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运用“以奖代补”机制,激发乡镇、村创建动力,吸引乡贤能人回乡兴修道路、投资创业;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并利用道路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多种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发展。

绿唐线将沿线一个个“吸睛点”串珠成链,激活了山水,盘活了经济,带动了发展。

“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要体现在利民惠民上,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脱贫致富,蕲春县交通运输局在发展产业路、旅游路的同时,不断推进城乡路网运营一体化,完善站点网络布局,累计发展农村客运线路149条,建成乡镇等级客运站17个,农村客运标准候车亭590个,村级快递服务站220家,473个村实现了电商物流进村入户;为打好“垸垸通”精准脱贫攻坚战,用两年时间全面打通了420个非重点贫困村农村公路的“神经末梢”,实现垸组公路户户通、条条畅、组组安;坚持以路美村、以路兴村,建设美丽乡村经济交通走廊347公里,有效促进蕲春国家级贫困县“摘帽”出列,26个行政村成为湖北绿色示范乡村,李山村成为全国文明村,汤冲村入选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龙泉庵村荣获全省旅游名村称号,农家乐、采摘园、乡土民宿等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业。

大道如网连四方。铺设在蕲春大地上的一条条四通八达的美丽农村公路,犹如进村入社的“毛细血管”,将人气和财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乡村田间地头,连接起乡村与城市,唱响了富足生活,点燃起无限希望,为乡村振兴的蕲春篇章贡献交通力量。

猜你喜欢
蕲春蕲春县农村公路
《蕲春语》与通语及蕲春方言系联研究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蕲春县踏红亭
医药并举传承发展
——2018李时珍中医药大健康国际高峰论坛在湖北蕲春举行
The Four Regimens of Qichun
Special Focus(2018年5期)2018-06-05 10:32:09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16
三问农村公路
中国公路(2017年17期)2017-11-09 02:25:05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须多管齐下
中国公路(2017年17期)2017-11-09 02:24:59
蕲春赤东湖渔场突破蛇鮈繁殖技术
蕲春县水产局积极开展抗灾自救保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