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啦啦操教学活动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11-21 16:27:59余巧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第一中学
灌篮 2021年6期
关键词:室内运动场馆体育教师

余巧华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第一中学

学校是啦啦操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地,而教师与学生则是啦啦操教学活动中的两大主体。无论是哪一阶段的啦啦操教学,均与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基于此,本次研究笔者尝试从晋江市第一中学啦啦操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晋江市第一中学体育教师啦啦操教学实况与对策、晋江市第一中学学生啦啦操教学参与实况与对策三个方面着手,展开本次研究,以期能够通过相对全面的研究,使啦啦操在中学阶段教学过程中的相应问题得以有效完善与解决。

在本次研究正式开始之前,笔者与本地区10所中学的多名体育教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同时向其发放了笔者就啦啦操教学现状问题所设计的专题调查问卷,并在相关问卷回收之后,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汇总与整理,从而为之后现状的分析及结论的得出提供了科学地数据支撑。

一、中学啦啦操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

(一)教学环境现状与对策

学校是否拥有适宜的教学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可对啦啦操教学的实际收效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对前期调查问卷数据的汇总与分析可见,当前本地10所中学当中,有8所中学未建设任何形式的室内运动场馆,而这8所中学的啦啦操教学则均是在学校操场开展。较之室内场馆而言,学校操场通常较为宽阔,学生在进行啦啦操学习时的间距调整较为随意,且队形变化不受运动场地的限制,同时啦啦操教学活动的开展时间多为常规体育课堂时间,与日常课间操及大课间活动时间并无冲突。

除以上8所中学之外,本地区另外两所中学配备有室内运动场馆,学生在进行啦啦操相关技术动作与套路的练习时,可通过场馆内的镜子对自身动作的标准程度进行初步的判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动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与练习。在学校室内运动场馆开展啦啦操的教学活动时,学生不仅能够通过镜面直接感受自身动作掌握方面的不足,并进行及时且具有针对性的自我调整,还能通过学习与训练过程中的自我欣赏与肯定提高自身的自信程度。此外,室内运动场馆较之室外运动场地而言,其还能有效降低恶劣气候给教学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教学活动、相关表演与竞赛在遇极端天气时也能顺利开展。

基层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上级部门及学校的财政支持,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善当前本地中学室内场馆不足这一实际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么,基层体育教师想要解决极端天气下,啦啦操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以及学生无法对自身动作标准程度进行自主判断,这两个实际问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①可设计几套可在教室内学习并实际开展的桌前啦啦操,在不用移动课桌椅的情况下,坐着或站着就可完成动作的学习。并可在极端天气下在教室内完成整套啦啦操动作的学习与实践。以弥补学校无室内运动场馆的不足。②以录像形式记录当前班级学生群体的啦啦操学习过程,并通过班级群分享给学生,使学生通过对相关录像的自主观看,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并在之后的练习过程中加以规避。此种方式可有效弥补室外运动场地及教室内无专业场馆内的镜面配备,因而导致学生无法对自身动作标准程度进行自主判断这一实际问题。

(二)教学器材配备现状与对策

通过前期的调查发现,当前本地大部中学的啦啦操教学均以徒手操为主,徒手操的形式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学校相关器材与设施配备不足,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所造成的影响,但却使教学开展形式过于单调,无趣。

为弥补当前基层学校运动器材与设备不足的实际现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制啦啦操所需器材或在本校现有体育器材当中寻找可替代品。如啦啦操学习过程中偶尔会用到的把杆,因大部分学校没有室内运动场馆,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无把杆所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两两一组轮流持杆,供班内学生练习,此举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杆可用的实际现状,还能赋予教学活动更多的趣味性。此外,花球、手摇、花棍、彩带等这些在特定形式啦啦操中的常用器材,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制作,此举不仅能够弥补当前学校啦啦操教学所需器材不足的实际现状,还可在无形之中为啦啦操教学注入了更多的趣味元素。

二、中学体育教师啦啦操教学实况与对策

(一)受师资力量影响的啦啦操教学现状与对策

通过前期调查可以发现,当前本地区中学的体育教师年龄跨度大致在25至55岁之间,体育教师群体的男女比例大致为4:1。而将啦啦操这一内容纳入教学范畴的则绝大多数为女老师。其次,男女老师开展啦啦操教学的风格也有着明显区别,大部分女老师会选择将花球啦啦操、爵士啦啦操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而男老师则多会选择将技巧啦啦操与街舞啦啦操引入教学范畴。最后,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在组织开展啦啦操教学活动时,通常会有放不开、教学热情不足等情况出现,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对以上现实问题的清楚认知,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可行性较强的应对措施:①改变基层教师的教学观念。学校可组织基层教师就啦啦操教学的价值、内容、开展形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使部分教师教学热情不足、教学时放不开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②基层教师应打破自身性别局限,尝试以多元形式组织开展啦啦操教学。从而使教学内容及形式与班内男女生之间的匹配程度从根本上得以提升。③可通过邀请教学外援的形式弥补教师性别带给啦啦操教学方面的局限性与不足。假如某校七年级体育教师是男性,八年级体育教师是女性,而两位老师就啦啦操教学方面所擅长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具有较为明显的性别特征,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时,就可采用邀请教学外援的形式组织开展啦啦操教学活动,如七年级男性体育教师请八年级女性体育教师到班内为学生进行花球、爵士等啦啦操动作的示范与讲解;抑或是八年级女性体育教师邀请七年级男性体育教师为班内学生进行街舞、技巧啦啦操相关动作的讲解与示范。从而通过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实现啦啦操教学收效的有效提升。

(二)啦啦操课程设置现状与对策

通过前期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当前有近八成的体育教师将课间操或大课间活动视之为学生进行啦啦操练习的主要路径。而仅有两成左右的体育教师会将该项教学内容纳入常规体育教学活动范畴。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均响应国家“一校一球一操”的号召,将啦啦操纳入学校体育教学重点内容范畴,若仅在课外时间组织开展啦啦操运动,远远无法实现使“一操”成为学校特色的预期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成入手对相关现状进行改善:①将啦啦操这一内容纳入现行体育教学大纲,通过常规体育课堂对学生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啦啦操教学。②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拓宽现有啦啦操教学内容与组织开展形式,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有效提升。③定期组织班际啦啦操竞赛,使啦啦操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在校内成常态化。

三、中学学生啦啦操教学参与实况与对策

当前本地区学生群体在面对啦啦操这一学习内容时,通常会存在对运动项目的认知有限、学习态度不端正、课余啦啦操活动的参与不积极等问题。要想使以上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教师应明确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据笔者与本校多名学生的交流可见,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①学生对啦啦操运动之于其自身的潜在价值认识不足。②教学开展形式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契合程度不高,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③课余啦啦操活动的参与无明确的激励机制。基于以上三点笔者建议可通过多班级微信群向学生科普啦啦操的学习价值;丰富教学开展形式,提高教学全程的趣味性;为课余啦啦操活动设置明确的激励制度,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猜你喜欢
室内运动场馆体育教师
气温下降,室内运动升温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浙江人大(2022年4期)2022-04-28 21:42:36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04-26 14:32:30
室内运动之体操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06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金桥(2021年3期)2021-05-21 08:05:42
保龄球
幼儿100(2018年10期)2018-04-10 02:28:09
场馆风采
丝绸之路(2016年19期)2016-11-17 03:07:31
参加室内武术练习对大学生的影响
武术研究(2015年11期)2015-12-23 08:56:52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