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创新对策研究

2021-11-14 23:20:45翟淑君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34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陕西

翟淑君

摘要:为把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成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创新驱动发展的“新优势”、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新利器”,文章首先分析了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发展现状,其次,剖新了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创新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关系到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成败,是实现汽车强国的重要途径。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8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呈现负增长,但新能源汽车的各项数据逆势上涨,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在走进一个快速增长时期。2018年8月陕西印发的《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形成300万辆汽车产业实施意见》提出,到2021年确保整车生产和销售超过200萬辆以上,力争总规模达300万辆以上,其中140万辆为燃料汽车,160万辆为新能源汽车。因此,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把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成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创新驱动发展的“新优势”、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新利器”,就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

一、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国家政策扶持推动的发展模式转向市场决定的发展模式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给予相应的补贴扶持,新能源汽车产销数量增速较快,带来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是,随着补贴退坡影响,从2018年6月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下滑,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出现了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2020由于新冠疫情因素的叠加,截至今年8月底,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0.2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6.2%和26.4%,整个产业形势严峻。

(二)单纯规模竞争转向以技术为核心的竞争

由于前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旺盛,不少企业陆续进入,如截至2019年末,陕西新能源汽车企业达到30户,较2017年末翻了一番,整个行业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刻。一方面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迅猛增加,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另一方面外资新能源汽车企业依靠先进的技术优势加快了在华的产品投放力度,更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本土新能源汽车份额为72.5%,市场份额近三年来首度跌破90%。

二、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增长迅速,规模水平居全国第一

目前,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驶上了快车道,产业规模水平居全国第一。2018年,陕西汽车产量达到62.13万辆,比2017年增长0.48万辆,增长8%左右,虽然增速减缓,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新能源汽车辆13.85万辆,相比2017年,增长5.55万辆,增长了70%左右,实现增加值54.1亿元,增长11.8%,占全国总量的11%左右,位居全国第一。2019年受到全国汽车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等因素的影响,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增加值57.2亿元,同比增长6.3%。

(二)推广应用政策措施稳步推进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影响陕西追赶超越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产业,也是我省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各级政府部门特别重视推广应用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影响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地方财政补贴资金等诸多问题。如2016年6月印发《陕西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8月印发《推动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支持措施》等。

(三)行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

目前,陕西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发展较快,整车龙头企业主要有:陕汽控股集团、西安比亚迪汽车公司、宝鸡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等;配套企业主要有:陕西三星电子有限公司、陕西沃特玛新能源有限公司、天臣新能源(渭南)有限公司、陕西德飞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等。

(四)新能源汽车应用的配套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近年来,陕西省不断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公路服务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交系统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来讲:一是充电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二是建设规范和标准逐步完善。各地区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明确了充电站布局原则,规定了各类停车场建设安装充电设施的比例、建设规模和空间布局,严格执行新建停车场配建充电设施的比例要求,并按标准严格审核。

(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发展迅速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分析,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综合发展潜力榜单前10位中,开沃新能源汽车智造基地、渭南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分列第5和6位。

三、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新能源汽车高端核心技术有待突破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驱动下,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虽增长迅速,但高端核心技术主要依靠于外部市场。主要表现为:一是创新驱动能力不强。在动力电池研发、技术改造、储能系统、节能系统、回收系统等相关技术方面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很多关键器件与材料方面也面临着较大瓶颈制约,如汽车芯片、薄膜电容等。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续航能力弱,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和稳定性较差。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的核心技术体系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较大。陕西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对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对外依赖较为严重。二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各类人才不足。虽然陕西科教资源丰富,但汽车产业领军人才及创业创新团队缺乏问题一直存在,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一问题更加突出。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陕西在人才培养、人才聚集、实验测试平台、重大科研公共平台、国家级和省级创新中心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

(二)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政策需与时俱进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新能源汽车相关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应用的配套设施等是影响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三大因素。一般情况下,经济越发达、补贴支持政策力度越大、配套设施越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效果越理想。2010 年以来,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相关部门对消费者购买制定了各种不同的补贴政策,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和应用。从2015年开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政策补贴开始递减,2016年出台了新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方案,规定中央补贴在 2016年基础上减少20%,同时,对地方财政单车补贴也做了严格规定。因此,随着财政补贴退坡幅度越来越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三)新能源汽车市场驱动力不足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是从政策推动逐渐转变为市场驱动。目前,政策驱动仍是陕西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的主要动力,市场驱动作用还处于辅助地位。由于政策利好,在公共服务领域新推广能源汽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私人消费市场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有:一是没有价格优势,虽然新能源汽车有环保、政府补贴等诸多优点,但与传统燃油型汽车相比,价格并没有多大优势。二是许多消费者认为,相比于新能源汽车,传统燃油型汽车技术更靠,安全性强,而且较为便捷。因此,很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推广。

(四)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配套有待完善

新能源汽车虽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最终会成为汽车市场的主导产品,但现阶段,由于基础设施配套的不完善,许多消费者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望而却步,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方面投入了相应的财政资金进行补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整体来看,财政补贴对影响新能源汽车应用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投入比较少,导致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远远不能适应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制约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

四、促进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技术领域创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优势

陕西新能源汽车要实现持续快速的发展,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和主动权。新能源汽车行业则刚起步不久,技术创新的空间很大,谁掌握了核心技术就掌握了发展主动权。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体系方面,我省和国内外发达地区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建议陕西新能源汽车企业紧紧抓住技术创新这一核心要素,在驱动电机技术、电控技术、整车平台技术、动力电池技术、充电技术和智能技术等方面进行持续的研究。首先,加快“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陕西科教资源优势,鼓励比亚迪汽车公司、陕汽控股集团等企业和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等校合作,攻关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难题,掌握核心技术,强化新能源汽车战略科技力量,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如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商用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前者由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长安大学建设,是国内一流的商用车产品研发基地、技术攻关中心和人才培养平台。后者由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长安大学建设,是全国领先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发及应用创新平台。其次,鼓励新能源企业与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交通运输学院等院校合作共建培训基地,提高专业技能人才实践能力。发挥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作用,探索“订单式”人才培训机制,对操作人员加强针对性技能培训。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聚集产业发展合力

建议充分发挥省汽车产业领导小组的领导协调作用,统筹研究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发展。一方面,尽力争取中央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国家补贴的退坡,要逐步落实各推广城市的责任和权利,保证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持续稳定发展。各城市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地方补助标准、补助要求、补助方式和申报流程。二是加强公务用车在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示范作用。为了加快推进《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实施,各级党政机关要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引导作用,逐步加大公务用车中新能源汽车的比重,并逐年提高这一比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三是加快完善安全监管系统。建设健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监管体系,实现从源头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提高整车的安全性。同时加大曝光弄虚作假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让社会公众逐步接受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三)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一是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以公共服务领域为突破口,引导其他市场主体购买和应用新能源汽车。各级政府及公共机构逐年加大新能源汽车采购规模,逐渐达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二是发挥西安市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的引领作用,鼓励其他条件成熟的城市积极申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积极发挥各级城市在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带头示范作用。三是营造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社会氛围。积极利用各种媒体的宣传作用,向各市场主体展示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及发展趋势,提高市场主体的认知程度,形成市场主体易于接受、愿意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社会氛围。

(四)逐步建设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配套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充换电基础设施、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和加氢基础设施。各区域要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将这些设施建设纳入城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鼓励各类企业、资本投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二是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主体、运营主体等积极探索运营的新模式,鼓励居民区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等合作模式发展,提高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支持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租赁、物流、保险、售后服务、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等配套服务体系。三是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撑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支持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

参考文献:

[1]马小宁.陕西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2):468-469.

[2]邓晓君.新时代下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15):44-45.

[3]曹艳秋.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22):75-77.

[4]渭南高新区挺进国家队 打造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J].硅谷,2011(07):23.

[5]沈谦.壮大龙头增强优势 项目带动实现跃升[N].陕西日报,2019-09-27(001).

[6]南通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纲要[EB/OL].[ 2014-2-10].https://www.chinairn.com/news/20140210/110730159.html.

[7]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J].汽车零部件,2020(12):33.

*基金项目: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系统研究”(20XKS011);2017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研究”(2017A017)。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陕西
A different kind of pet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42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当代陕西(2020年22期)2021-01-18 06:20:06
走近你,我的陕西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当代陕西(2017年10期)2017-10-16 01:23:39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8:17:35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1:02:07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