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发展康养文旅产业的规划思路探索

2021-10-25 15:21:52游薇
魅力中国 2021年33期
关键词:康养黄山古城

游薇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

我国的古城发展多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如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以及相关政策体系的日趋完善,古城的发展也从以文化保护为重的单一观光产业,逐渐向依托生态环境的综合类康养产业转型,如阆中古城、绍兴古城等。

十八大、十九大把“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随着老龄人口比例的不断提高,正加速融入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中。我国古城众多又各具特色,区位条件、资源本底、规划定位、产业环境等均有不同,在注重文化保护的前提下,对于是否、能否发展康养产业均需在充分研判的基础上,结合现状与相关政策进行系统思考和科学规划。

一、研究区域概况

仙源镇位于黄山北麓,属中国古徽州,也是古太平县城所在地。镇域总面积约43.58平方公里,辖龙山、越山、水东、弦歌4个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11065人。镇内古迹众多,现有省级文保单位麟凤桥、始于宋代的板潭石刻、周家大屋等一大批文物古迹,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线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名镇。镇内主要水系麻川河绕水东村西侧而过,富溪河自西向东穿过新旧镇区,羊角河由北向南在古镇区内汇入富溪河,三条河流汇集了仙源镇众多人口及业态,是古镇中心所在。

二、规划条件研判

(一)发展背景研判

政策支撑背景:从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1],到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2],系列政策和文件均指出广袤村镇需逐步成为国家政策、产业发展、社会资源聚焦的新平台。

区域战略背景:位于杭宁合三大都市圈交界,助力黄山旅游竞争维度升高;高铁时代下黄山两小时交通圈的扩展促进一二线城市客源出现向黄山聚集的趋势;黄山市观光旅游产品占比高达70%,在周边缺乏观光旅游资源的地区,急需其它旅游类型作为补充。

产业发展背景:居民旅游方式发生转变,传统景区面临转型升级;政策与区域发展导向,打开休闲度假游新时代;长三角进入深度老龄化时代,区域合作养老、全时养老成为新时尚;中国健康养老市场日渐成熟,养老产品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互联网促使千年古镇华丽转身,加速进入万物互联的智慧时代。

通过发展背景研判可知:仙源镇正处于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正处在杭宁合三大都市圈城市客源倾向之地,也正处在深度老龄化时代带来的旅游方式转变时期,为缓解城市人群康养需求日益增强的趋势,仙源镇可在享受各种政策红利的优厚条件下,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展康养文旅产业。

(二)上位规划研判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3]:仙源镇位于黄山市南北向发展轴线上,受北部中心黄山区旅游的辐射与带动,为黄山市的北部区域的六大重点镇之一。

《黄山区仙源镇总体规划(2014-2030)》[4]:总体定位建设成为文化名镇、旅游名镇、生态名镇,划分为一心二轴三区。

通过上位规划研判可知:仙源镇应借安徽“两山一湖”黄金旅游线路及合铜黄高速公路穿越镇境的良好交通条件,围绕黄山市“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合理提高小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城镇生态建设,改善城镇环境,利用良好的自然山水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和建设生态宜居村镇。

(三)竞合条件研判

古城众多,易于埋没:黄山市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7个、“中国传统村落”92个、“安徽省传统村落”168个。古村古镇数量多质量高,如仅仅依托于古城资源,易因同质化严重而埋没于黄山市极其丰富的古村古镇中。

黄山康养市场发展迅猛,但产品类型仍以房地产为主:目前,德懋堂、荣盛、永丰、华邦等多家企业已入驻黄山开发建设康养小镇,在售项目以别墅、洋房等为主,产品类型以房地产为主,没有切实有效的做足康养服务内容。

通过竞合条件研判可知:仙源镇可对产业链进行多元延展,促进“黄山不只是一座山” 的“大黄山”格局形成,通过多极化发展,利用品质取胜。

三、规划思路探索

(一)产业体系构建思路

1.定位解读

以黄山风景区良好的自然生态与悠久的徽文化两大天然的高起点为旗帜,以长三角为主要市场,全面回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精神的倡导,以精准的产品定位和极致的建设品质为优势,以互联网和新型科技为助力,打造新型文旅康养综合体。

2.产业体系构建

基于 “一二三四五”理念与共识,构建国际文旅康养综合产业体系。一极是指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乃至国内医疗康养、文创旅游产业新的增长极;二体包括文旅综合体和康养综合体;三产是指打造产融、产网、产城三个方面的融合;四化是指注重小镇建设的差异化、生态化、国际化和智慧化;五链是指构造基于产品链、技术链、服务链、供应链、产业链相融合的创新价值链。

3.产业发展路径梳理

文旅产业发展路径:指导思想为传承历史、链接时尚,增强对“千禧世代”的粘性。通过提取文化精髓,形成特色卖点,注入时尚要素,打造网红目的地。

康养产业发展路径:依托黄山风景名胜区及山水田野规划生态康养综合体,有的放矢打造“康居”、“颐养”、“照护”三大产品,注入水、气、食、药、心五大康养要素,规划建设面向长三角的康养目的地。

“生态+”发展路径:将生态理念充分融入农业、旅游及康养各板块中,秉承“保护修复生态环境、守住青山绿水”的发展思想,为仙源镇的居民和游客提供乡村生活和旅游的全生态体验。

“互联网+”发展路径:文旅云、康养云和生态云共同构建仙源镇互联网云系统,发展共享经济下的康养旅游产业[5]。文旅云包括智慧服务平台以及增强仙源古镇视听表现力和文化场景再现力的多种技术;康养云包括智能养老看护系统、中医智能诊疗应用系统、现代康养体检中心服务平台等;生态云包括智慧农业发展联盟平台、新鲜农产品CTO、农产品科普线上推广等。

(二)空间布局思路

1.总体空间布局

根据古城主要水系和路网分割而成的自然空间格局,结合人文建筑分布特点,按产业发展路径需要,将镇域空间规划为“两廊双核”、“一带五区”的结构形式。

两廊:麻川河滨水廊道、富溪河滨水廊道;双核:文旅核、康养核;一带:山体田园绿色生态保育带;五区:文旅康养综合片区、弦歌田园综合体片区、越山田园综合体片区、龙山田园综合体片区、水东田园康养体片区。

2.文旅小镇空间布局

文旅小镇空间布局规划以塑格局、补建筑、理街巷、重文化和注功能为原则,以规划建设为“国家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村镇”为目标,主要从山水格局保护、文化元素提炼、传统风貌保护等方面规划形成了山水相依、文化传承、府院有序的空间格局。

3.康养小镇空间布局

康养小镇在空间布局时根据康居、颐养和照护三种产品的规模及服务范围,规划了“去老社区”和“适老社区”,并结合水养、食养、药养、心养、气养五大康养元素,考虑全时间、精细化服务进行了规划。

4.滨水廊道空间布局

以镇域内富溪河流域及麻川河仙源镇入口至新明乡蓝水河电站段,和包括祥云河洪家湾水库在内的分水岭所围合形成的区域为规划研究范围,以麻川河及富溪河为承载康养文旅产业的滨水廊道规划空间,在对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及水景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后,提出保护利用水资源的方案,并结合古城风貌进行了滨水景观空间布局。

四、结语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而古城则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体现地。在保护中求发展的规划理念是开展古城保护规划的素来原则,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古城的保护规划需要将原先单一的、以观光为主的规划理念,升级为以综合考虑众多发展元素、力争为绿色产业驻地的规划理念,才能使古城成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有效空间载体。

猜你喜欢
康养黄山古城
黄山日落
《登江阴黄山要塞》
中华诗词(2020年1期)2020-09-21 09:24:24
黄山冬之恋
金桥(2019年2期)2019-09-18 13:03:17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26
翘街古城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3:46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建筑科技(2018年6期)2018-08-30 03:41:18
黄山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29
安居古城
青年歌声(2017年6期)2017-02-08 13: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