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晓美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9)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农药的使用量也出现了增加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滋生了关于农药残留的一些问题,加之部分农药的不合理的使用,导致农药残留问题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为农药污染而出现中毒的人数约20万人,这些数量占据了食物中毒中数量的三分之一[1]。与此同时,因为农药因素而诱发的癌症,占癌症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有百分之九十的农药是通过食物链而进入人体,极小部分是通过大气和水。
进入国家统计局网站,通过梳理我国农药年产量,可以得知:我国农药年产量主要经历了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00至2014年,属于农药快速增长的时期。2000年我国的农药年产量是73.16万吨,而到了2014年,则增长到了374.4万吨,增长率达到12.46%;第二阶段则是2015年截止到现在,这个时期农药的产量出现了下降,数据显示:2015年农药的年产量为374.4万吨,而到了2019年则是224.5万吨,下降了11.20%。对这两个阶段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在农药减量控害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局势,连续5年的农产品监测中,合格率达到96%。尽管近年来,在农药减量控害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我们仍然要重视农药对农产品质量带来的影响,在后期的发展中,积极探索科学的农药管理模式,做好农产品质量的把控,减少农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和危害。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戴维斯团队就开展了关于农药对农产品营养成分营养的研究,对美国的蔬菜进行试验。试验发现,使用铜基杀虫剂后,蔬菜不在合成铜元素,这就导致蔬菜的铜含量降低。可以说,农产品的主要营养中有大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蛋白质、有机酸等物质,若农药的不当使用,会不同程度地造成营养成分的流失,同时,由于用药的方法、剂量和农作物的种植方式等因素,产生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李晓等按照农民田间喷施量在芹菜、花椰菜、小白菜和生菜上混合喷施4 种农药(毒死蜱、三唑磷、溴氰菊酯、甲基硫菌灵)后,进行了研究对比,通过结果得知:不同的作物,在使用同样的农药混合喷施后,其营养成分都有了改变,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含量下降[2]。试验表明不同的农药品种和不同的使用剂量,给蔬菜营养成分的影响是不一样。
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喷施农药后营养成分的变化
农产品的风味品质也和农药的使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农药使用过量或者操作不规范时,也会导致农产品的风味发生改变,甚至无法食用,使其商品价值降低。比如一些蔬菜使用丙溴磷、三唑酮等农药后,会有刺鼻的味道。可以说,农药的不同种类和施用方式,给农产品风味带来的影响也不一样。Murphy 等通过研究不同杀虫剂对20多种蔬菜水果的影响、不同杀菌剂对6种蔬菜水果影响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有一种单独使用了杀菌剂的蔬菜水果和其他5种单独使用杀虫剂的蔬菜水果的风味质量变差有明显关系。而混合使用了6种杀虫剂后,对蔬菜水果有着直接的负面效应。由此推断:造成蔬菜水果风味变差的原因是多种农药混合使用后,加上特定的化合物相互作用影响而引发的[3]。
一方面,由于在农药使用方面,监管不力,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假冒伪劣农药、违规使用农药等现象。加之,农户的文化水平有限,在使用技术方面会由于不规范的方法导致农产品出现严重的农药残留超标。另一方面,在农药的生产和流通方面需要加强监管和保障,完善和健全相关标准体系。鉴于此,我们要从源头和生产流通等方面,来实现有效的监管。现就如何降低农药对农产品质量影响,分别从绿色化战略、智慧化战略和标准化战略进行了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病虫害的防控中,要树立绿色防控和防治理念,将生物防治手段和科学防治措施有效结合,推广防虫网、灯光诱捕和性诱剂诱捕等措施。保护生态,保护病虫的天敌,调节生物多样性,并致力于生态防控技术的应用。对生态防控技术,要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资金投入。要努力推广低量喷雾、静电循环喷雾、精准喷雾等先进技术,扶持开发与相关技术配套的机具,切实提升农药有效利用率,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农药的使用。在这一点问题上,建议像国家粮食直补的模式一样,对企业生产高效低毒及安全间隔期短的农药给予相应补贴和政策支持,同时,做好农药科学使用的宣传,指导种植户可以科学用药[4]。
在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农业也日益呈现新的发展形态。当前农业发展中,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走上了智慧农业的而发展道路。我们在对农业安全管理过程中,也可以依托智慧农业作为主要技术手段,来对农药使用进行精细化管理,更好地对农业生产环境进行分析。我们在对农药智慧化管理手段中,要通过开发微信小程序、建立数据库等方法建立智慧农药信息管理系统,科学化管理农药信息,用户能够通过二维码来查询出及农药名称、用量、注意事项及存储运输等信息,对农药基础信息数据库信息进行完善,深入开展农药二维码追溯系统的建设,实施农药产品电子追溯码标识制度,形成农药生产、经营到使用全过程的追溯。同时,这种智慧化监管模式和过去相比,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用户友好等特点[5]。可以说,在各行业都智慧化建设的大潮中,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保障,建立智慧化、信息化的追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建立了完善的追溯监管体系,才能更科学和规范使用农药,从而建立从原料控制、生产流通等环节的质量体系。
在标准化的战略中,我们重点从完善国家相应标准、畜禽饲料和有机肥的重金属含量和农田周边的污染来探索。
第一,完善畜禽饲料和有机肥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标准,让畜禽饲料精准配比有标准可循。要对畜禽养殖企业和有机肥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培训,控制畜禽饲料和有机肥的重金属含量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努力杜绝因此而导致的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第二,完善我国的农药残留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完善农产品安全生产质量标准,依托标准来规范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要严格控制企业污染排放,严格执行企业项目环境评价的“一票否决”制,改变目前部分企业环境评价“走过场”的现象。对重污染企业要铁拳治理,污染物必须达标排放,必要时实施“关停并转”。第三,防控农田周边污染。农田周边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小觑。在农业耕种区域和工业生产区之间,做好安全距离的设置,达到国家相应的标准要求[6]。同时,要禁止蔬菜、苗木的套种,避免苗木用高毒农药而导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
综上所述,本着为了人民的健康出发,我们要避免农药残留以及农药对农产品的不良影响,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按照绿色化病虫害防控理念、智慧化管理战略及标准化生产战略等思路,做好对农药质量安全的监管和防范,加大对农产品施药技术的探索,有效规范农业发展,更好地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