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药鉴定学课程是高等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实践应用性的课程。药材市场的实践实习是该门课程实践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本校实践实习教学过程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出将中药商品學内容应用到中药鉴定学药材市场实践实习中,既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提高本科实践实习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 药材市场实践 中药商品学
【基金项目】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0810366049);药学院在线开放实验课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195-02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1]既要学习继承传统鉴别经验,也要学会运用现代仪器和理论知识。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作为中药传承的宝贵经验,是快速鉴别药材真伪优劣的有效方法。理论教学中,因教学内容多为描述性语言,而传统鉴别经验涉及较多术语,使得课程内容显得枯燥难懂,且多为记忆性内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为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接触到药材实物,实践教学在这门课程中就扮演起非常重要的角色。我校中药鉴定学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药材市场实习和医院药房实习两方面。中药材市场实习是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现在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仍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无法充分利用药材市场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甚微。
中药商品学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近年来新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中药类学科和商业类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中药商品学是研究流通领域中中药商品的质量管理和经营管理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研究范畴包括中药商品的来源、产地、商品种类、市场行情、商品特征、规格等级、商品鉴别、质量要求、贮藏用途等。[2]中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中药商品的质量,围绕商品质量这个中心内容研究商品质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研究与中药商品质量有关的自然属性,例如药材外在结构和化学性质;二是研究影响中药商品质量的因素、商品质量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规律,以及外界因素对这些变化的影响。例如中药商品的贮藏、物流、广告与商标等。[3]
因为课时等原因,中药商品学这门课程暂时并没有在本校中药学专业开设,但是该门课程中药材商品规格与等级的划分、中药商品市场等内容,可以加入到中药鉴定学药材市场实习中,丰富实践内容,也更有利于学生以一个小课题的形式开展药材市场实践。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扩充学生鉴定知识广度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药材认识的深度。本文旨在基于本校当前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现状,思考和分析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探讨如何将中药商品学中的部分内容融入到药材市场实践教学中,摸索新的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的模式。
1.实践教学现状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以形态教学为主、直观性较强的学科,其3/4的内容都是形态教学。[4]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药材实物,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该门课程一般讲解每种药材的内容包括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和附注等方面。[1]以本校情况为例,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展开,其他各方面有对应的课程详细展开,在本门课程只简要介绍。本校中药学专业中药鉴定学教学内容主要由理论教学(64课时)、实验教学(64课时)和实践教学(1周)三部分组成。实践教学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在理论课和实验课结束后,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以安徽亳州药材市场为依托,进行为期1周的实践教学。安徽亳州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亳州市中药材交易市场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基地,拥有的交易摊位达到6000多个。[5]交易市场自开业以来,交易鼎盛。亳州被誉为“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中华药都”。亳州市农村约有60万亩土地种植中药材,50万人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经营等相关的产业。在亳州药材市场开展实践实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识药、辨药的能力,还可以从多方面了解中药材的相关行业,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实践打好基础。
我校中药学专业在亳州市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1 药材市场参观认药
亳州药材市场主要分为交易区和摊位区,交易区分为两层,一层中心区有早市,主要是各地药农进行各类散装药材的批发销售,交易时间仅上午,时间较短。围绕一楼交易大厅有独立店铺,一般销售名贵药材或某药材直营店。二层为固定摊位,也是经营各类散装药材的批发销售,但经营时间较长,一般持续到下午营业结束。实践教学方式采用“师带徒”,学生10人一组,由一名老师负责。上午教师与学生一起参观一楼交易市场,收集药材。由于早市人较多,药材收集后,再统一进行药材鉴别要点的讲解。下午参观2楼摊位和周围店铺,教师带领学生与商贩沟通,讲解名贵药材及一些冷背药材的鉴别要点,晚上学生自行整理资料,巩固知识点。
1.2 饮片生产企业
我校与亳州的多家饮片生产企业建立了实践合作关系,在为期七天的实践实习中,会安排一天时间给学生参观饮片公司,了解各种药材饮片炮制加工过程,炮制工艺,药材贮藏以及质量检测流程等。
1.3 药材种植基地
药用植物学和药用植物栽培学是中药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学好中药鉴定学的基础。亳州全市药材种植面积110万亩,有相当多的药材种植基地。[6]亳州是芍药的重要产地,每年10月实践期间安排一天时间,带领学生参观芍药的收割过程。通过参观种植基地,学习认识植物,熟悉常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经过基地专业栽培人员的讲授,可以了解学习到药材种植、采收、贮藏等方面的知识。
2.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2.1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在亳州实践课程中,虽然以市场为依托,让学生充分接触药材,但是教学过程仍然以“注入式”为主,学生有时仍然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生对药材市场有好奇心,但是学习方式无条理性,很多出于好奇提问,但对问题并不深究。学生在思想上仍然依赖老师,希望直接获取答案而非通过自己的摸索获得。整个实践过程仍以老师为中心,学生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2.2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以教授传统鉴别经验为中心展开,中药鉴定学有大量的术语,通过实物教学,可加强学生对术语的理解。亳州市场上大部分药材都经过初步加工,在实际鉴别时,要点与教科书上有所不同,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药材,增强实际应用性。在实践中,一个摊位往往只卖一种药材,具有不同的规格等级,有的药材甚至有十几种不同的等级。关于商品规格的内容在中药鉴定学的理论课上并没有详细讲解,但是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于实践过程中且非常重要和实用。中药材的规格等级属于中药商品学的内容,是指按传统中药材贸易习惯结合中药材商品现状和现行标准,以外观质量及性状特征为主,分别制定的品质外观标志,是中药材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药材商品规格与等级按初加工不同之处分级为统货、大选、小选、特选、一级、二级、三级、四五混级、级外投料。由于在理论课上缺乏中药商品学和中药营销学的内容,导致学生在市场实习时比较困惑,知识点无条理,为应付考试开始死记硬背。例如某个摊位只卖百合,鉴别百合比较容易,但是要理清不同商品规格的百合以及价格差异的原因是需要下功夫的。中药百合来源于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L. brownii F.E.Brown var. viridulum Baker 和細叶百合 L. pumilum DC的干燥肉质鳞叶,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7]该药物性甘,味微寒,归肺、胃、心经,具有清心安神,养阴清肺之功效。[7]市场上以兰州百合和药用百合为两大类,再具体往下细分。兰州百合又称“菜百合”,为兰州本土特产,来源于多年生植物兰州百合L. davidii var. unicolor Duch.的干燥肉质鳞叶,性甘寒,味微甜。[8]因其口感微甜,在药食两用市场上深受欢迎。除产地因素外,百合的商品规格等级则根据色泽、外观进行人工分拣。黑皮和虫伤片,带麻色的杂片多微鳞叶外层部分,价格较便宜。鳞叶中片和心片再依据干片的颜色、大小等外观性状进行等级划分。肉厚,片大的百合价格较高。[9]百合又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药,影响其价格的因素又比普通的药材更多和复杂。这些内容在我们的教学中都少有涉及,但是又非常实用。
2.3 考核方式
实践考核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掌握80种常见药材,抽查30种药材进行识药考试。因为考核方式较单一,导致学生存有侥幸心理,最后临时抱佛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教学效果不佳。
3.实践教学模式与方法优化
3.1资料查阅,设计课题
亳州药材市场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品种繁多,学生如果不提前制定学习计划,明确目标,仍以记忆方式来学习,那么就失去了实践的意义。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学生分组后可自行通过查阅资料来确定课题方向以及实施方案。课题方向的选择上,在辨药、识药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利用药材市场的优势,加入中药商品学、中药营销学的相关内容,加深对中药材和中药材市场的了解。例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口:(1)药材的不同商品规格等级及其分类依据。(2)冷背药材和名贵药材的市场情况。(3)新出现的民间药材。(4)大宗中药材商品的市场情况和经营模式。(5)药食两用中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
3.2 药材鉴定与市场调查相结合
实践教学内容上减少教师讲解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与商贩的交流,按照学生的课题设计,进行项目实施。在我们前期的教学经验中,发现学生课题设计后,需要配以相应的经费,由学生按照课题需求进行规划使用。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规划能力,又可在与商贩的交流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通过药材市场的实践,既增加了学生鉴别药材的广度,也加深了对药材认识的深度。此外,可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将药材市场实践与创业计划相结合,形成市场实践—课外实习的整体计划,加深学生实践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3 考核方式
实践的考核方式可在药材识别的考试基础上,增加分组PPT演讲,以各占50%的方式计入最终成绩。演讲报告以各组设计的市场调查为基础,展示调查成果。由于前期各分组的选题不同,在后期的PPT汇报中,通过交流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知识面。
3.4 中药标本馆
市场实践实习中购买的药材,可以用于学校标本馆药材的更替,以正反馈的方式促进标本馆的建设,完善和更新标本馆的中药材。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标本馆的使用和管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与药材实物的接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枯燥的“术语”易于记忆。现今学校的中药标本中心开放时间较短且不规律,药材标本都密封于透明的玻璃瓶内,不能取出,学生参观标本馆的时间有限且无法直接接触药材,从而利用学习到的传统鉴别经验来识别药材,不利于学生巩固学习效果。建立合理有效的标本馆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亳州药材市场实践实习的优势,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接触药材实物,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鉴定知识的广度。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既传统又现代的课程,在继承传统经验,掌握现代技术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去了解真实药材市场的情况,防止纸上谈兵。为了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适应当今中医药行业特点、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康延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2]张贵君.《中药商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宋捷民,袁强.《中药商品学》[M].浙江: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4]郑岩,王红霞.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中建立实践基地的探讨[J].教育论坛,2010,7(26):90-91.
[5]尹艳,李倩,郭昫,刘长利. 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调研报告[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10):103-104.
[6]高振东.亳州中药材市场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2):91-92.
[7]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8.
[8]孙法丽,徐凌川,左曦.10种商品百合的来源和性状鉴别[J].山东中医杂志,1999,18(8):371-372.
[9]刘秀菊,李炀.兰州百合与药用百合生药鉴定比较[J].西部中医药,2016(29):34-37.
作者简介:
伍琳(1989年-),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药有效成分及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