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手术配合局部药物治疗外耳道肉芽肿疗效研究

2021-09-24 08:44:29刘卫芳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疗效

刘卫芳

【摘要】 目的 分析外耳道肉芽肿患者接受耳内镜下手术配合局部上药治疗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70例外耳道肉芽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患者接受耳内镜下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使用局部上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听力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疗效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气导听阀、骨导听阀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但两两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发率无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复发率有差异,P<0.05。结论 耳内镜下手术配合局部上药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关键词】 耳内镜手术;局部上药;外耳道肉芽肿;疗效

外耳道肉芽肿属于外耳道慢性炎症的一种,主要是指外耳道或鼓膜表面的炎性肉芽性损害,病变一般只局限于鼓膜表皮层,可能会波及到纤维层,但不会波及到内面的黏膜层,外耳道皮肤可能会在该疾病下出现病损情况,但鼓膜并无影响[1]。在以往的治疗中,通常是在额镜照明的情况下,通过直视的方法来对肉芽组织进行刮除,但如果操作不精准,则会容易损害的鼓膜,造成鼓膜穿孔,会对患者听力造成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2]。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外耳道肉芽肿患者,共70例,均为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以此来研究分析耳内镜下手术配合局部上药治疗的作用与价值,现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外耳道肉芽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17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其中常规组患者37例,年龄为34~70岁,平均年龄为(43.25±1.57)岁;观察组患者38例,年龄为34~69岁,平均年龄为(43.63±1.42)岁,组间数据比较,P>0.05。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1)知晓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经声导抗、耳部CT等检查,均符合手术指征;(3)均符合《耳鼻咽喉科全书·耳科学》[3]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手术禁忌证者;(2)严重耳部感染和畸形者;(3)脑卒中、颅脑损伤病史者;(3)免疫功能障碍、全身感染者。

1.2 实施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耳内镜下手术治疗,协助患者取仰卧侧头位,使用3%的双氧水对外耳道黏脓性分泌物进行清理,然后通过2%的丁卡因棉片对其进行表面麻醉,一共对其进行3次,每次间隔为5min,之后将插入进口storz牌外径2.7mm的0°耳内镜插入其中,在耳内镜明视及放大作用下,通过用显微刮匙对肉芽组织进行小心刮除,直到创面变平,随后用肾上腺素棉片对创面进行压迫止血,3min后将肾上腺素棉片取出[4]。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使用局部上药治疗,耳内镜下手术治疗方法与常规组患者一致,在1%的麻黄素棉片取出后在患者外耳道中填入地塞米松明胶海绵,随后将取出物送往病理检查,之后对克拉霉素缓释片进行口服,如果患者外耳道肿胀较为严重者,则通过静脉滴注抗生素,然后持续使用地塞米松明胶海绵,持续治疗7-14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听力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

治疗效果:根据患者治疗后的改善情况,将其评为显效(患者治疗后,耳内镜下检查外耳道及鼓膜光滑,干燥,无肉芽组织残留,听力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存在少许肉芽组织残留,听力有所恢复)和无效(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改善,甚至有恶化情况),治疗有效率=(总数例-无效数例)/总数例*100%。

听力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气导听阀、骨导听阀。

生活质量评分:采取SF-36量表来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分数低则差,分数高则优。

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头晕、轻度耳痛。

复发率: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X2检验;计量采取(x±s)表示,T检验;当P<0.05时,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疗效比较

两两比较有差异,且观察组患者疗效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听力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两比较有差异,且观察组患者气导听阀、骨导听阀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如表2所示。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有差异,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如表3所示。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但两两比较无差异,P>0.05,如表4所示。

2.5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发率无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复发率有差异,P<0.05,如表5所示。

3 讨论

就目前而言,外耳道肉芽肿的病因并没有明确,可能与外伤、感染、慢性炎症刺激以及表皮抵抗力下降有关。外伤、慢性炎症刺激包括慢性中耳炎、挖耳等;感染是因为肉芽组织表明层培养出念珠菌体、假单胞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表皮抵抗力下降是因为外耳道深部的温度以及湿度上升导致外耳道深部的鼓膜以及皮肤表皮剥脱,进而出现感染情况,使得肉芽组织增生。通过耳内镜检查以及病史,是能够对该疾病进行良好诊断,不过肉芽生长在鼓膜时,需要给予患者乳突CT来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进行排除。在传统治疗中,通常是使用额镜子对其进行相关手术,其光线比较弱,而且外耳道视野欠清,鼓膜暴露不佳,所以在操作过程中,有着较大的难度,对手术精准度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在耳内镜下展开手术。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听力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该结果能够充分说明局部上药与耳内镜下手术联合使用的重要作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是因为耳内镜下手术能够直接将耳内镜插入患者外耳道,从而充分接近肉芽组织,不容易出现外耳道损伤以及鼓膜穿孔,使得手术的诊疗效果最大程度的提高。并且該手术方法有着简便的操作方式,患者痛苦比较小,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纱条对患者进行局部上药治疗,是能够起到止血、消炎以及消肿等作用,不仅能够避免肉芽的再次复发,同时还能够加快患者恢复,从而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局部上药与耳内镜下手术配合治疗是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听力,其安全性较高,复发率较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将其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汪涛.耳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J].健康必读,2020(26):244-245.

[2]  廖然超.探讨早期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的疗效和实用性[J].健康大视野,2021(4):186-187.

[3]  王颖,袁炯聪,徐展学.支撑喉镜联合鼻内窥镜对喉部良性病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1,23(2):42-44.

[4]  曲亚明.中耳胆脂瘤在耳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探讨[J].中华耳科学杂志,2020,18(4):694-697.

猜你喜欢
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痈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止嗽散联合阿斯美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