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 宗新宇 于鹏伟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香水逐渐吸引众多国内消费者。香水评论是香水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对其翻译方法的研究可为中西方香水文化互鉴提供帮助。本文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出发,分析《香水指南》中英汉翻译实例,以期为此类文本翻译提供参考。
关键词:交际翻译理论;香水评论;英汉翻译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5-0-02
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物质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香水可通过气味改善个人形象,深受消费者青睐。香水评论作为香水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能够指导消费者选购香水,并帮助人们获得专业的香水文化知识,这就对香水评论的翻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交际翻译理论
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提出了交际翻译理论[1],该理论追求对等效应,在以读者为中心的前提下,通过使用增减词、近义词替换或句子结构转换等方法增强文本可读性。这些翻译方法既要尊重原文,又要避免固守原文的固定模式,切忌直接通过简单信息复制进行翻译。
纽马克以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为基础,将文本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表达型文本主要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包括文学、科学题材等注重原文语言和内容的文学风格;信息型文本注重内容和语境的真实性,包括非文学作品、报刊和教科书等;呼唤型文本侧重于感染和说服效果,常见于广告和宣传册。针对不同类型文本,译者应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2 香水评论语言的特点
香水评论是评香师或香水用户描述及评论香水嗅觉体验的文本[2],写作氛围轻松且随意。因此,香水评论的写作对格式和内容并无固定要求,其语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描述气味时的习惯。但大多数香水评论存有共性,具体可归纳如下三点。
第一,术语较多。术语指各门学科中的专业用语,香水行业也有其特定术语,比如香调的概念以及各种香料名称频现香水评论中。
第二,措辞优雅。香水常给人优雅的感觉。这份优雅有时也会被代入香水评论的写作中,使其语言更加精致、措辞更加优雅。
第三,多用修辞。与其他感官知觉领域相比,人类语言普遍缺乏嗅觉领域的词汇,这使得气味难以用语言描述。因此,在香水评论的写作过程中,为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评香师们常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气味具象化。
3 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香水评论的翻译
意大利著名香水评论家卢卡·图灵与妻子塔尼亚·桑切斯合著的《香水指南》是一本极具代表性的香水评论汇编,在世界各地的香水爱好者中赫赫有名。本文以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从词汇、句法和修辞三个层面分析《香水指南》汉译本中的实例。
3.1 词汇层面
在翻译过程中,在再现原文信息的同时,有必要追求词义上的细微差别[3]。
3.1.1 词义选择
一词多义现象存在于汉英语言中,为达到交际目的,译者应在充分理解原文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词意,以增强译文可读性、流畅性和准确性。
例1: If you focus on the fine detail,you can identify floral,honey, iris,and woody notes amid the glorious rush of aromas,but if you step back,what strikes you is the balance between acidity and sweetness,which Roucel got perfectly right.
譯文:细细品味,你能从奔涌而出的芳香中分辨出花香、蜂蜜、鸢尾花和木香,而回过神来,那酸甜适中的平衡会征服你。
“step back”意为“暂时停止参与一项活动,以一种新的方式思考它”。通常情况下,可译为“退一步思考”。但此处译者将其译为“回过神来”,表明作者似乎被香味吸引而流连忘返。既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又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例2: A pleasant but slightly phony costume-drama fragrance.
译文:味道让人愉悦,但稍显做作,像化妆演出的戏剧。
“phony”意为“不真实的”。然而,若译者将其译为“虚假”,部分中国读者可能疑惑:如果能亲身感受到芬芳,为何会是虚假的香味呢?相比之下,“做作”不失为一个更确切的译法,准确表达了“这款香水在某些场合闻起来会显得浮夸、挑逗”之意。
3.1.2 运用成语
成语在汉语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展现出语言的多彩性、有力性、简洁性和丰富性[4]。在香水评论的翻译中使用成语能使译文更加地道亲切。
例1: There have since been several hundred imitations,all trying to improve the unimprovable and ending up giving it more flab around the middle.
译文:如今已有几百种仿制品,都在试图改进不能改进的部分,结果只是画蛇添足。
“flab”原意是“人身上柔软、疏松的肉”。但显然,肉不可能出现在一瓶香水里。从上下文可以看出,作者用其表达他对这些模仿品香水的失望。译者将其译为“画蛇添足”,既言简意赅地传达出了作者原意,又消除了中国读者的阅读障碍。
例2: Tom Ford has time and again demonstrated his good taste and decisiveness in choosing fragrances. Nevertheless,bringing out twelve boutique fragrances in one go must have been daunting,even with the expert help of Lauders Karyn Khoury.
译文:汤姆·福特不止一次证明了他在选择香水上的眼光和决断力。然而,一口气推出了12款奢侈香水,是个妄自尊大的项目,哪怕有兰黛的专业人士卡琳·科霍利帮忙,也不得不让人捏把汗。
作者首先肯定了汤姆·福特在香水领域的天赋,然后表达了对他一口气推出12款香水举动的担忧。译者使用“妄自尊大”,不仅传达出了作者的担心,也反映了作者对汤姆·福特品位的肯定。
3.2 句法层面
在交际翻译中,译者可创造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重组句法,使译文摆脱原文语言结构束缚,发挥译文语言优势[5]。
3.2.1 增译
由于气味具有难以描述的特点,香水评论中的某些元素可能会被作者省略。在翻译过程中,增译出原文隐藏的含义有助于减少语言差异造成的信息缺失,使译文和原文对各自的读者产生相同的作用。
例1: Synthetic citrus,green-herbal,and woody-amber horror,like rubbing alcohol mixed with Palmolive dishwashing liquid.
译文:合成柑橘香,绿色草本,木质琥珀香,凑在一起就有些恐怖,像是外用酒精中混合着洗洁精。
作者将这种香味描述为“外用酒精中混合着洗洁精”,然而并未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译者进行了增译,“凑在一起就有些恐怖”使读者对作者的否定态度一目了然。
3.2.2 语态转换
英语常用被动语态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情,使叙述更加客观冷静。而中国人注重主观思维,习惯于描述人的行为或状态。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往往要视情况将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
例1:The firm was started in 1983 by a senior member of the Omani royal family to restore the tri-millennial tradition of perfume in Oman.
译文:1983年,阿曼皇族创办了这个公司,最初是恢复阿曼3000年以来的香水传统。
在汉语中,“被”常用来表达贬义。若译者将“was started”译为“被创办”,将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因此译者对此句进行了语态转换,译为“阿曼皇族创办了这个公司”。
3.3 修辞层面
修辞是修饰文词的基本方法,旨在使语言表达产生美感,能否在翻译中处理好修辞,可以认为是翻译的关键[6]。
3.3.1 比喻
生动的比喻可以帮助读者快速准确地捕捉原文的内涵,在香水评论的翻译中,保留比喻修辞能够还原作者对香水的主观感受。
例1:A weird,chemical thing that smells the way cheap shampoo tastes when you inadvertently open your mouth while showering.
译文:怪异化学品的味道,就像洗澡时不小心尝到的廉价洗发水的味道。
作者借“廉价洗发水”说明这款香水的用料低劣,译者在翻译时保留了作者的比喻修辞,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例2: The symphonic BP structure was so good that BPB feels like a movement during which the cellos and double basses take a rest.
译文:交响乐般的霓彩伊甸结构如此美好,以至于在它面前,蓝色霓彩伊甸就像缺少了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的那段乐章。
这句话是作者对霓彩伊甸的修订版——蓝色霓彩伊甸的评价。在作者看来,霓彩伊甸的品质已非常完美,任何修改都是多余的,故作者把蓝色霓彩伊甸比作不完整的交响乐。译者在翻译时保留了比喻修辞,生动地传递出作者的原意。
3.3.2 拟人
在英汉语言中,拟人修辞可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恰如其分的拟人翻译可使翻译后的香水评论更加生动。
例1: I take a dim view of most ambers,because while they smell good (why else would this oriental composition have been so popular for decades?),they all feel heavy,simple,and flat,and make me hanker for something less obvious. I will make an exception for Ambre Narguilé,however,because it is in no way a ditzy amber.
译文:我不认同大部分琥珀香,虽然闻起来不错(否则这种东方调成分怎么能流行几十年),但都沉重、单调,没有立体感,让我觉得无趣。但“琥珀烟云”是个例外,绝不是一款傻愣愣的琥珀。
根据作者对琥珀香水的描述,可以推断出他认为绝大部分琥珀香水都是枯燥无味的。“ditzy”意为“愚蠢的,无条理的”,常用来形容人。译者将其译为“傻愣愣的”,生动地传递出了作者对琥珀烟云这款香水的肯定。
4 结语
作为一种产品评论,香水评论具有明确的交际属性。译者在翻译时应以交际目的为指导,注意香水评论的语言特点,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及其香水知识储备,灵活采用翻译方法和技巧,确保译文的可读性和准确性,真正达到传播香水知识和提供文化互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程瑾涛,刘世生.关于感官知觉域的认知联觉研究——以香水评论为例[J].外语研究,2017(04):10-15.
[2] 彼得·纽马克.翻译问题探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9.
[3] 彼得·紐马克.翻译教程[M].纽约:普伦蒂斯·霍尔出版社,1988:47.
[4] 郭遂红,林惠满.论四字成语的翻译策略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03):161.
[5] 李桂萍.纽马克翻译理论在不同翻译文体中的实践[J].北方经贸,2010(01):159.
[6] 陈茂新.修辞与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2):1-7.
作者简介:宋燕(1972—),女,山东泰安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汉翻译。
宗新宇(1999—),男,安徽淮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于鹏伟(1997—),男,山东威海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