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达明
尊重个性,更要尊重公平
作家邓友梅担任过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委会副主任,在回忆当年参与作品评选时,他说:“多数作品得不上奖,得奖有一定比例,也有个平衡,比如反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生活的都应有所体现。大家关在一个屋子里读几天作品,然后很直爽地发表意见,整个过程是民主、认真、严肃的,没有人拉票。文学界很看重自己的声誉,不注重物质方面的东西。在评奖方面,你想说服我,得有说服我的文学理由。对作品的不同意见那个时候也有,但不像现在这么多。”
在一次对一部作品的评奖中,评委之间发生了激烈爭论,有几位评委拍着桌子大声说:“如果这部作品能评上奖,我们就辞去评委并立即退场!”听完这几位评委的激烈言辞后,邓友梅并没有当即做出反应,而是不慌不忙地喝了一口茶,然后微笑着说:“我的老年痴呆症好像又犯了,先休息一会儿行吗?”既然他这个副主任发了话,大家也只能悉听尊便。
休息半个小时后,大家再次进入会场,气氛明显比此前缓和了许多。邓友梅扫了一眼会场,语气温和地说:“我倒是想明白了,想投票选哪个作品,是每个评委神圣的权利,别人谁也无权反对;当不当评委也是各位的权利,别人当然也无权反对;投谁的票自己决定,当不当评委也由各位自己决定,我一律尊重你们的选择,但我要申明,瞪眼睛拍桌子是没有用的!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住读者的检验。上午的会到此结束,自愿退出评委的人,下午就可以不用来了。”
结果,下午的评委会一个人也没少。
(责任编辑/刘大伟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