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孵化技术及饲养管理

2021-09-15 03:19:11贲娇娇
新农民 2021年4期
关键词:鹌鹑饲养管理

贲娇娇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鹌鹑的养殖情况,介绍了几种人工孵化技术的优势,并根据实际情况阐述了鹌鹑饲养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以期能够为鹌鹑养殖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鹌鹑;孵化技术;饲养管理

鹌鹑是重要的农副产品之一,是多地区的人们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因此,做好鹌鹑孵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和饲养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是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工作重点。

1  人工孵化技术

首先要选择检验抗病能力强的鹌鹑,再对其进行筛选,选择体型大、爪子伸展无障碍、能够交配繁殖的公鹌鹑进行留种。另外,母鹌鹑的选择要注意其腹腔容积,要选择体型大、腹腔容积大、产鹌鹑率高的母鹌鹑。注意在进行留种时,鹌鹑的雌雄比例应该保持在1:2到1:3左右,选择种蛋时要选择个头饱满、色彩鲜艳、斑点明显的,这样才能够提升孵化率。

其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孵化方式,目前常用的孵化种类大概分为以下几种:缸孵法、桶孵法、平箱孵化法、立箱孵化法等。一些小型的养殖场或者家庭养殖的鹌鹑适合平箱孵化法,这种孵化方式设备和场地的构造简单,容易操作,只需要准备几个96 cm×80 cm×156 cm 的箱子,然后再其中搭建5 cm×5 cm的木头架子作为箱子四周支架,箱子的四壁和门采用双层的纤维板,两层纤维板中间填充玻璃纤维,提升箱子的保温能力。平箱孵化法是通过将平箱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放置鹌鹑蛋作为孵蛋室,下层作为热源室放置孵化热源,两层之间用0.3cm左右的铁板进行分隔,上层的孵蛋室放置温度计和蛋架,通过温度计实时监控孵蛋室的温度,保证孵化温度在20~24℃之间,且保证相对湿度维持在60%~65%之间,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孵化率。采用平箱孵化法需要进行翻蛋和验蛋,从孵化的第三天开始,要每天进行两次翻蛋操作,并且每次翻蛋后要晾蛋几分钟;孵化至11d后,要进行验蛋操作,筛查那些不透光的红色或者黑色的蛋进行继续孵化操作;孵化至15d后,将蛋放到雏蛋盘中,一般2d后这些蛋就会破壳,这时需要将雏鹌鹑放进育雏饲养室[1]。

桶孵法也比较适用于小型养殖场和家庭养殖,在桶的四周用纸密封好,然后将炒热的稻谷装入袋子中作为鹌鹑蛋的孵化热源,然后将鹌鹑蛋也装入袋子,放到稻谷上,然后采用层叠的方式,一层稻谷一层蛋,铺满整个桶中,但是这样的孵化方式对于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要明确孵化温度的变化、掌握孵化规律,才能够保证孵化率。

目前养殖场多采用自制的电孵器,采用电能作为热源,通过加热电炉丝加热,方便快捷,并可以通过电子继电器来监测孵蛋室的温度,实现自动调控。电孵器结构简单,通过改造就可以进行人工孵蛋养殖,且能够有效提供孵化率,是一种高效的孵化手段。

2  环境管理

鹌鹑的育雏室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每天进行消毒清洁,并且注意育雏室的温度变化。在雏鸟刚孵化出的5d之内,育雏室的温度要控制在39~40℃之间,10d之内控制在36~37℃之间,10d之后温度应该在33~35℃之间,在雏鸟刚孵化出的10d内,要严格控制育雏室的温度,保证育雏室的温度稳定在特定范围内。另外,选择雏鸟进入1~2h后的时间段内进行高锰酸钾饮水的喂养,注意高锰酸钾的浓度,以淡黄色为宜,同时可以搭配一些饲料进行喂养。15d之后的鹌鹑可以放入饲养笼,此时的温度以维持在27℃左右为宜,此时要注意養殖室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是否稳定,以降低疾病发生的几率。在鹌鹑孵化后的40d左右就可以进行产蛋,可以将养殖室的温度控制在25℃,保持温度的稳定,并注意不要更换饲料。此时应加强鹌鹑的安全检查工作,严格注意那些产蛋少、病死鹌鹑的原因,注意清理养殖室,降低疾病蔓延的可能性,并配合相关的药物进行喂养。

3  饲养要点

鹌鹑的饲料可以分成植物性和动物性两类,在进行鹌鹑饲养过程中,要将动植物饲料相互搭配喂养,植物性饲料主要包括玉米、小麦、花生饼、青菜等;动物性饲料主要包括鱼粉等。在进行饲养时,要注意饲料各种成分的比例,例如:在鹌鹑孵化后的35d左右,饲料配方应该按照25%豆饼、15%鱼粉、4.5%豉皮、1.5%骨粉的比例进行配比,而成年鹌鹑的饲料配方应该按照55.5%玉米、22%豆饼、14%鱼粉、2%骨粉、6.5%槐树粉的比例进行配比。另外,由于鹌鹑对于饲料的变化较为敏感,所以在鹌鹑饲养过程中每个阶段尽量不要更换饲料,保证饲料配方的一致性,这样有利于降低鹌鹑的病发率。在喂养时注意水分的补充,且每次补充水分的时间不能过长,以免造成饲料发霉变质,影响鹌鹑的存活率。

4  疾病防治

鹌鹑的病发率较高,因此在饲养时要注意疫病的发生。在饲养过程中,严格遵守预防管理条例,增强养殖场的卫生消毒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力度,提高鹌鹑的防病能力,减少常见的,例如雏白痢、球虫病、溃疡性肠炎等常见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雏白痢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传播范围广、感染率较高的细菌性传染病。这种传染病会导致鹌鹑精神萎靡、粪便呈现白色浆糊状。目前针对这种传染病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在加强卫生消毒工作的同时,降低鹌鹑的养殖密度,保持养殖室干燥通风且温度稳定,另外还可以在鹌鹑饲料中添加0.4%的磺胺嘧啶。

球虫病是一种多发于动物肠道的一种急性流行疾病,显著症状就是鹌鹑的羽毛凌乱、粪便带血。可以通过磺胺甲基嘧啶或者磺胺二甲基嘧啶进行治疗,但是需要严格控制用量,将0.2%药物溶于水或者拌入饲料,连续服用一周以内即可。

5  结语

综上所述,鹌鹑在孵化和饲养过程中需要养殖人员的精心管理和专业的养殖技术支持,只有严格遵守养殖条例才能够提高鹌鹑的孵化率,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郑卫军.鹌鹑的孵化技术要点[J].农村养殖技术,2012(20):35-36.

猜你喜欢
鹌鹑饲养管理
鹌鹑与猎人
斗鹌鹑
我孵出鹌鹑宝宝啦
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浅谈肉牛养殖技术
奶牛泌乳期饲养管理对策
浅谈奶牛高产的饲养管理技术
奶牛高产饲养管理措施
肉牛育肥的影响因素及饲养管理技术
吉林农业(2015年3期)2015-03-27 16:42:04
鹌鹑街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