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超 周爽 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国外对于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研究,国外在话语标记语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国外相比,国内在话语标记语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后,国内对于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在2007年和2011年出现两个阶段性的研究高峰期。本文拟对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中所刊登的话语标记语主题类论文进行梳理,分析总结近年来国内的话语标记语研究发展现状,并以此为依据探究今后话语标记语的研究空间,为国内话语标记语研究学者提供参考。
笔者在研究CNKI上刊登的话语标记语研究综述写作风格以及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选取2000—2020年发表在国内10种核心期刊上的63篇关于话语标记语的期刊论文。10种期刊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检索的CSSCI中的核心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中国外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外语研究》《外国语》。笔者选取的这10种期刊在外语研究领域具有极高的专业性与代表性,通过对这些期刊中相关论文的研究,可以很好地总结出国内主要研究的发展动态。
图1 10种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分布图
话语标记语这一语言现象首先由英国语言学家Randolph Quirk提出。但是直到21世纪,我国才逐渐开始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通过图2可知,2015年之前,国内学者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的话语标记语类文章数量呈上升、稳定趋势,并在2011年达到最高。虽然2016年后刊登的论文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但我国在话语标记语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将从语用功能角度及语料库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进行综述。
图2 2000—2020话语标记语类文章发表时间分布图
国内众多学者在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方面的研究所占比重较大,甚至出现了研究话语标记语必然涉及语用功能的局面。通过比较英汉会话末尾标记语的语用功能,陈开举(2002)认为,话语标记语属于语用范畴,而不属于语义、语法[1]。冉永平作为国内话语标记语研究领域的主要代表之一,不仅从“语用——认知”的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进行了综述(冉永平,2000),而且结合实例,分析了话语标记语“well”在不同语境下发挥的四种语用功能,(冉永平,2003)[2]。国内语言学界不仅对英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时刻关注,而且对汉语中的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也很重视。部分学者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对英汉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比较(陈开举,2002;缪素琴、蔡龙权,2007;冯光武,2004)。随着我国话语标记语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不仅拓宽了语料选取范围,而且涉及了社交、心理、认知等多个层面对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进行探究(李成团,2009)。
在2005年之前,国内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定性、定量研究两种方法上。2005年,王立非、祝卫华利用语料库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日常口语表达中使用话语标记语的特点进行了对比研究。2007年,李佐文、侯晓舟从计算机科学角度对建设话语标记语语料库的目的、意义、基本框架及赋码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3]。随着语料库这一研究方法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国内众多学者积极借用语料库展开研究,研究的内容基本涵盖: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话语标记语的韵律模式(袁咏,2008)、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话语标记语的特点(张会平、刘永兵,2010)、话语标记语功能的共性与区别(王海霞,2014)、社会语言学的应用(郑群,2014)、书面语域中元话语标记语的功能和分布(张曼、宋晓舟,2017)。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内各种普通期刊上面,而核心期刊上刊登的学术论文所占比例少之又少。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话语标记语研究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充分分析我国话语标记语研究现状后,笔者对我国话语标记语研究总结如下:研究理论更加丰富,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研究方法不断更新。经过国内学者的不断努力,我国在话语标记语研究方面纵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始终存在局限性:1.研究理论方面存在一定的“拿来”主义;2.研究思路出现了“石化”现象。若想打破这些研究局限,我国学者需不断进行尝试、探索,在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对话语标记语进行系统性研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创新导向型研究之路。
从宏观研究角度出发,国内对话语标记语进行跨学科研究是一种趋势。各学科之间的影响与贯通现象越来越频繁:二语习得理论在引导中国英语学习者正确使用话语标记语方面提供了参考;语料库语言学为有针对性的研究话语标记语提供了便利……新的发展趋势为话语标记语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只有将话语标记语研究与二语习得、语料库语言学、社会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理论深入结合,其发展空间才会更加广泛,研究理论才会更加全面,研究对象才能更加多元化,研究过程才能更加系统化。
陈家隽(2018)在《国内外话语标记研究:回顾与前瞻》中提到,考察特定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至少要包含三个必要条件:语料挖掘充分、定性理据充足、归纳层次得当[4]。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话语标记语,建设语料库不可避免,而且当下国内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也倾向于借助语料库与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但是国内学者依旧倾向于国外语料库,缺乏自建语料库的动力,形成了一种本土化语料库极其匮乏的局面。我国不仅拥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人口众多,同时具备建设书面语语料库和不同情境下口语语料库的优势。国内学者应该充分利用汉语优势,借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关注国内经典和特色语料,建设庞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料库。
国内话语标记语研究现状可以用各抒己见、各有所长来概括,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针对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及社会意义进行了积极探讨,并给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这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