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胸腺肽α1治疗难治性沙门菌感染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2021-09-13 04:58:04夏宜兰耿嘉蔚张茹薏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7期
关键词:胸腺肽沙门难治性

夏宜兰,耿嘉蔚,张茹薏,梁 晓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疾病及肝病科,云南 昆明 650100)

沙门菌感染是一种经粪口传播的消化道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16年,我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的监测结果显示,近10年来,沙门菌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1]。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运用,沙门菌的耐药率逐渐升高[2-3]。部分发生沙门菌感染的患者(如老年患者、肿瘤患者、存在免疫缺陷的患者等)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问题,单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差、时间较长。本文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23例沙门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用胸腺肽α1辅助治疗难治性沙门菌感染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23例沙门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23例患者均未在近3个月内使用过免疫调节剂。其中,有男性12例,女性11例;其平均年龄为(42±3.5)岁。

1.2 方法

在23例患者入院后,采用敏感抗生素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对其进行补液、补充电解质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1周后,加用胸腺肽α1对患者进行治疗。该药的用法为:进行皮下注射,1.6 mg/次,2次/d。连续注射5 d后,改为1次/d,1.6 mg/次,继续注射2 d。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观察23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为:显效:经治疗,患者发热、呕吐、腹泻、腹痛等组织器官损害的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经治疗,患者仍有发热的症状,但其体温的峰值下降,其呕吐及腹泻的次数减少。无效:经治疗,患者发热、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均未发生改变,其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对比用抗生素治疗前、治疗后、加用胸腺肽α1治疗1周后 23例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值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别抽取这23例患者5 mL的肘静脉血(在清晨空腹的状态下采集),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中CD3+CD45+、CD3+CD4+CD45+、CD4+/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的值,使用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检测其外周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抗生素治疗前后及加用胸腺肽α1治疗后23例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值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前及治疗后,23例患者的CD3+CD45+、CD3+CD4+CD45+、CD4+/CD8+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相比,P>0.05。加用胸腺肽α1治疗后,23例患者的CD3+CD45+、CD3+CD4+CD45+、CD4+/CD8+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单用抗生素治疗前后,P<0.05。详见表1。

表1 用抗生素治疗前后及加用胸腺肽α1治疗后23例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值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s)

表1 用抗生素治疗前后及加用胸腺肽α1治疗后23例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值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s)

注:a与用抗生素治疗前相比,P>0.05;b与用抗生素治疗前后相比,P<0.05。

+(%)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09/L)用抗生素治疗前 44.550±2.701 26.512±2.324 0.583±0.213 0.0045±0.009用抗生素治疗后 46.030±2.583a 28.362±3.102a 0.607±0.187a 0.0050±0.001a加用胸腺肽α1治疗后 59.675±3.057b 35.320±3.576b 1.633±0.274b 0.344±0.140b时间 CD3+CD45+(%) CD3+CD4+CD45+(%) CD4+/CD8

2.2 23例患者的临床疗效

经治疗,在23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显效,有12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有效,有1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无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

3 讨论

沙门菌感染可由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菌及非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3]。该病患者可出现发热畏寒、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对该病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可见,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降低[4]。免疫功能正常的沙门菌感染患者,其病情的进展常有自限性。免疫功能低下或存在免疫缺陷的此病患者(如婴儿、老年人、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其病情可快速进展,甚至可出现菌血症、脑膜炎、肝炎等肠外表现。沙门菌首先进入人体的肠系膜淋巴系统,在具有网状内皮系统(包括肝、脾、胆囊、骨髓)的巨噬细胞中进行繁殖,然后进入血流中,导致患者出现持续的继发性菌血症及相关的临床症状[5]。

有文献报道指出,用抗生素对沙门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不会减轻其腹泻的严重程度或缩短其腹泻持续的时间,并可增加其沙门菌转运的发生率[6]。而长期不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及广谱抗生素治疗沙门菌感染可导致该菌的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耐药率逐渐升高、难治性沙门菌感染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1,7]。难治性沙门菌感染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现象,其CD3+、CD35+、CD4+的值均较低。该病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时间较长,其抗生素的用量较大且多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其免疫系统可受到慢性损伤,使其形成免疫疲惫状态,从而可导致其细胞免疫的功能明显下降,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另外,该病患者还可出现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的现象。其原因为,沙门菌感染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可阻止其骨髓内嗜酸性粒细胞的释放,从而可减少其外周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8]。

胸腺肽α1是一种免疫调节多肽。该药可激活自然杀伤细胞,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阻止淋巴细胞的凋亡。目前,该药已广泛用于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由于该药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故也可用于沙门菌感染的治疗。研究发现,用该药对难治性沙门菌感染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地调节其T淋巴细胞亚群的值,恢复其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其原因可能与该药可调节淋巴细胞的发育和分化,促进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及T细胞的增殖,激活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难治性沙门菌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若恢复正常,其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分泌量可得到调节。有研究人员认为,胸腺肽α1可阻止特异性免疫细胞的凋亡,改善肾上腺皮质的功能,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可改善沙门菌感染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用抗生素对沙门菌感染患者进行长期治疗后其疗效若较差或其病情反复发作,需考虑其可能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经抗感染治疗,此病患者体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若持续偏低且其临床症状无法缓解,可对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通过进行本次研究可知,用胸腺肽α1对难治性沙门菌感染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提高其机体的免疫功能,维持其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正常水平。

猜你喜欢
胸腺肽沙门难治性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中国饲料(2022年5期)2022-04-26 13:42:36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6:38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3:48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沙门菌噬菌体溶菌酶LysSHWT1的制备及抑菌活性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胸腺肽ɑ1治疗肝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
2013-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病例中沙门菌流行特征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AECOPD合并SIRS的疗效研究
改良的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胸腺肽分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