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德容 郭婷 任妮
摘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是国家支持生命科学领域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对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资助项目的概况、项目类型、学科、地区、机构、学者等进行深入分析,全面了解近10年NSFC生命科学部的资助情况。结果表明,近10年生命科学部资助数量和资助金额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等是资助的主要项目类型。生命科学部涉及学科门类众多,农业基础与作物学、食品科学、生态学、植物学、林学与草地科学等学科获得的支持力度最大。各地区之间获得的资助数量和资助金额差距很大,北京市远高于其他地区;各机构类型和机构间均差距悬殊,中国科学院的资助数量和资助金额远高于其他机构;各机构的研究重点聚焦在生物、农业、生态环境、林学与草学、食品科学与水产5个领域。高资助数量学者呈现出职称高、机构集中等特点。该结果可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科技创新、管理决策及基金项目申报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生命科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资助数量;资助金额
中图分类号: G3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13-0234-08
基础研究是引领和支撑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源头动力和核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是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支撑之一,对我国科技人才培养、梯队搭建、成果积累和传承都起到了巨大作用,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NSFC共设8个学部,其中“生命科学部”资助范围包括生物学、农业科学和基础医学,涉及资源、环境与生态、人口与健康等领域。生命科学本身是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等各类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和本质的科学,涉及到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体、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它是一门基础科学,同时又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既探究生命起源、进化等重要理论问题,又有助于解决人口健康、农业、生态环境等国家重大需求[2]。在生命科学领域,已有学者基于某一个学科[3-6]或研究领域[7-10]开展基金的资助分析,这些研究为学科发展、科技创新、管理决策、人才培养等提供了有益的数据参考。本研究以科学网的NSFC资助信息为数据源,借助Derwent Data Analyzer(DDA)、Excel等软件工具,综合利用统计分析与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对近10年(2010—2019年)的NSFC生命科学部资助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科技创新、管理决策及项目申报提供数据参考。
1 基本情况
近10年NSFC生命科学部的资助总数为 59 761 项,资助金额总计约为323.64亿元。从年度分布(图1)来看,资助数量和资助金额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10—2012年增长速度很快;2013年之后资助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资助金额年际间波动较大。
近10年NSFC生命科学部的资助项目共分布在17个类别中(表1)。对比来看,各项目之间的资助数量和资助金额均差距悬殊,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等项目是主要类型。其中,面上項目资助数量和资助金额最多,分别约占总量的1/2;其次是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的资助数量和资助金额也相对较多;其他项目的资助数量总占比不足5%,资助金额总占比仅约为10%。
2 学科分布
近10年NSFC生命科学部的资助项目共分布在21个一级学科、218个二级学科中,可见生命科学部涉及学科门类众多,各学科间获得的支持力度存在一定差距(表2)。
从一级学科来看,农业基础与作物学、食品科学、生态学、植物学、林学与草地科学等5个学科获得的支持力度较大,资助数量均在4 000项以上。从二级学科来看,作物遗传育种学的资助数量为 2 642 项,获得的支持力度最大,且远高于其他学科;其次是神经科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基因表达调控与表观遗传学等学科,资助数量均在 1 000 项以上,支持力度相对较大。
对比近10年NSFC生命科学部主要学科的年度分布可知,农业基础与作物学、食品科学、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植物保护学的资助数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3年相对稳定,波动很小;生态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的资助数量均呈逐年波动变化趋势,2019年的资助数量与2011年相差不大;林学与草地科学、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资助数量均呈逐年波动变化趋势,2018年显著下降,2019年有所回升(图2)。
3 地区分布
近10年全国有31个省(市、区)在生命科学部获得资助支持,各地区之间获得的资助数量和资助金额差距很大(表3)。其中,北京市的资助数量和资助金额远超过其他地区,均占总数的20%左右;其次是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湖北省、浙江省,资助数量和资助金额均占总数的5%以上。
4 机构分布
4.1 机构类型分析
近10年NSFC生命科学部的资助项目分别由999个机构资助主持,包含625个高校、262个科研院所、79个医院和33个其他单位,各机构类型之间获得的资助数量和资助金额差距悬殊(表4)。其中,高校获得的资助数量和资金资助最多,占总量的71.4%和69.85%;其次是科研院所,资助数量和资助金额占总量的28.02%和26.23%;而医院等其他机构获得的资助和支持累计不到1%。
4.2 机构名称分析
近10年NSFC生命科学部共有993个机构获得资助,各机构之间获得的资助数量和资助金额的差距同样悬殊。其中,有46个机构获得300项及以上资助项目,共占总资助量的57.94%(表5)。中国科学院获得的资助数量和资助金额均最高,占比分别高达14.21%、18.52%;其次,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机构获得的资助数量均在1 000项以上,资助金额也相对较高。
从不同机构类型看,高校综合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机构综合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4.3 机构-项目类型分析
通过对近10年NSFC生命科学部资助机构的项目类型进行分析,发现各机构的项目类型分布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化差异。有843个机构获得青年科学基金,有611个机构获得面上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的分布与4.2部分差异不大,中国科学院在2类项目中获得的立项数最多;有213个机构获得地区科学基金立项支持,内蒙古农业大学获得的立项数最多,其次是江西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有26个机构获得联合基金,其中河南农业大学获得的资助数量最多,其次是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有176个机构获得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有101个机构获得重点项目,有80个机构获得重大研究计划,有80个机构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有193个机构获得应急管理项目,有182个机构获得专项,有56个机构获得国个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有56个机构获得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有19个机构获得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23个机构获得重大项目;其中,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計划等更集中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
4.4 机构-学科领域分析
通过对近10年NSFC生命科学部资助的机构和学科聚类分析,发现研究重点分布在生物、农业、生态环境、林学与草学、食品科学与水产5个领域(图3)。生物领域包括微生物学、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与生殖生物学、生物材料、成像与组织工程学、免疫学、生理学与整合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等10个一级学科,相关机构主要是医药类大学、医院、综合类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农业领域包括农业基础与作物学、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植物保护学、兽医学、畜牧学等5个一级学科,相关机构主要是农业大学和农业科研机构。生态环境领域包括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等3个一级学科,相关机构主要是综合类和师范类大学等。林学与草学领域主要包括林学与草地科学1个一级学科,相关机构主要是林业类高校和科研机构等。食品科学与水产领域主要包括食品科学、水产学2个一级学科,相关机构主要是水产类、理工类等高校和科研机构。
5 学者分布
5.1 学者概况
近10年NSFC生命科学部共有41 550位学者主持项目,其中有56位学者主持项目达7项及以上(表6)。通过分析可知,56位学者均具有高级职称,且仅有1位为非正高级职称。56位学者分布在16个机构,其中有30位隶属于中国科学院。
资助数量排在首位的学者是林圣彩、陈晔光、惠利健、张鹏,资助数量均为10项;其次是姚雪彪、巩志忠、魏辅文、许瑞明、徐书华、赵国屏、于建荣,资助数量均为9项。累计资助金额最高的是程和平,累计资助金额为9 172.70万元,其次是徐涛、李蓬、庄文颖、姚雪彪、傅向东,资助金额均在3 000万元以上。
5.2 学者-项目类型分析
56位学者共获得12类项目支持,其中魏辅文、徐健、欧光朔等获得资助支持的项目类型最多,均为6类。
有35位学者同时获得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和重点项目2类资助支持,有15位学者仅获得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资助支持,有3位学者仅获得重点项目资助支持;其中,许瑞明、姚雪彪、马克平在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获得的资助
数量较多,林圣彩、黄勇平、徐涛、巩志忠、邓秀新、傅向东在重点项目获得的资助数量较多。
有35位学者获得面上项目资助支持,张鹏、谢艳、昌增益、王德华、刘树伟在面上项目获得的资助数量较多;有25位学者获得重大研究计划资助支持,李云海、王永红在重大研究计划获得的资助数量较多;有18位学者获得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支持,施一公、程和平在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获得的资助数量较多;有11位学者获得应急管理项目资助支持,于建荣在应急管理项目获得的资助数量最多;有7位学者获得重大项目资助支持,庄文颖、李蓬、陈大华在重大项目获得的资助数量较多。
6 结语
本研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2010—2019年NSFC生命科学部资助项目的概况、项目类型、学科、地区、机构、学者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和启示如下:第一,近10年资助数量和资助金额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前3年增长速度很快;之后资助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资助金额年际间波动较大;资助的主要项目类型是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等。第二,生命科学部涉及学科门类众多,各学科间获得的支持力度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农业基础与作物学、食品科学、生态学、植物学、林学与草地科学等学科获得的支持力度较大。第三,各地区之间获得的资助数量和资助金额差距很大,北京市远高于其他地区;各机构类型和机构间均差距悬殊,中国科学院的资助数量和资助金额远高于其他机构;各机构的项目类型分布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化差异,中国科学院在多类型多学科的资助中表现突出;研究重点聚焦在生物、农业、生态环境、林学与草学、食品科学与水产5个领域。第四,高资助数量学者呈现出职称高、机构集中等特点;各学者在不同项目类型的资助分布和资助优势差异化明显。
参考文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概况[EB/OL].[2020-03-03]. 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jgsz/01/.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生命科学部[EB/OL].[2021-03-03]. http://www.nsfc.gov.cn/nsfc/cen/00/kxb/sm/01/views/xbjj.html.
[3]魏凡华,王 臣,胡景杰,等.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兽医学学科项目申请和资助分析[J]. 中国兽医科学,2019,49(8):1068-1072.
[4]龚道清,任红艳,胡景杰. 畜牧学与草地科学2011—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资助情况分析[J]. 中国畜牧杂志,2016,52(7):80-85.
[5]王文策,王 臣,任红艳. 2019年度畜牧学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资助情况分析[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0,50(8):887-894.
[6]李兴峰,罗 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食品科学学科2019年度项目资助情况分析与2020年度项目分类申请展望[J]. 中国食品学报,2020,20(3):1-6.
[7]熊兴平,张新忠,杨珍伟. 基于1999—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信息分析茶学基础研究现状[J]. 茶叶科学,2020,40(3):305-318.
[8]肖 续,杨 娜,蓝 洋,等. 我国昆虫学领域研究竞争态势分析——基于2009—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视角[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8(6):775-783.
[9]马 帅,周登博,王 尉,等. 2006—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蕉领域资助项目情况分析[J]. 农业科技管理,2019,38(6):22-26.
[10]史利玉,宋振伟,张金渝,等.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情况分析我国近15年玉米基础研究的发展状况(2001—2015)[J]. 中国科学基金,2017,31(3):23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