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霞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教育强则国家强。党中央历来重视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12 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是“课程思政”理念实施最初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使高校课程思政理念落地生根,2020 年5 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高校各类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给出了指导性和纲领性建议。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论述和思想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实施课程思政的纲领性文件,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专业课程体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属于专业核心技能课。一方面,它是教师教育专业中最能体现师范特色的一门课程,另一方面,它是培养师范生核心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最直观有效的一门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它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现象和规律,直接对接小学教师岗位能力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实践的。在课程特点上,它注重讲授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同时更加注重岗位教学能力的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这门课程不仅传授给师范生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方法,使他们有教书的本领,更关注对师范生的价值引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育人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品格。因此,在本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是必要的。另外,本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是可行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蕴涵有得天独厚的思政资源,如师德素养、爱国精神、人文精神、文化认同、民族自信、生命教育等情感、态度价值观、职业操守等丰富的育人内容。这门课程不仅对师范生产生直接的思政影响,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还能间接影响到师范生走向教学工作岗位后面向的小学生,因此,其在“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等方面的教学作用和影响是深远的。
目标是行动的先导。为确保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教学目标首先要准确而全面。要改变传统上注重知识、能力教学目标而轻视素养、思政目标的表述。本课程思政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既不生硬地拔高,又要切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根据课程内容和育人要求,本课程的思政目标可以表述为:能够树立教书与育人并重的理念导向;具有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教学实践中能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学习、观摩优秀教师典型案例,感受高尚的师德师风,有坚定从事语文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职业信仰和职业情操。
语文课程是对母语文化的学习和继承,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优势。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语文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特点,将教学论与语文课程是实际相结合,在理论学习、文本解读、案例分析、模拟讲课的过程中,自然渗透和融入课程思政内内容。
“新课标”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它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四条基本理念。这四条理念一方面为本课程第三章“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等后续章节的讲授和训练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四条理念树立了素质教育观、新的课程观、教学观、知识观和评价观,自然渗透了人本主义、合作、创新和民族自信等思政内容。这四条基本理念的内涵和实施方略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点和“牛鼻子”。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既可以提高师范生的理论素养,又可以强化他们“学为人师、行为师范”的职业情感和“立德树人”的育人水平。但是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大部分专科层次学生文化基础差,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并且“00 后”大学生对于显性的思政内容接受较为被动,自觉运用思政的传统的理论说教和灌输较为排斥。教学中,可以通过格言名言、榜样价值引领、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见表1:“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过程)
(表1:“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过程)
创新教学理念和课堂模式,采用课前教学预设、收集材料,课中合作探究、答疑解惑,课后回顾总结、多元评价,课外拓展延伸、提升素养的教学流程。整个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情境创设为载体利用信息技术,充分整合网络资源,自然渗透课程思政,培养学生教师角色意识,具有献身小学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师德品质。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多维互动,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又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从教学设计层面将课程思政教育落到实处,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1.课前准备阶段
利用云班课app 创建云班课、邀请学生加入班课、在班课的活动平台发布调查问卷、发布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推送“名师教学课堂实录”、微课视频等资源,发送老百晓网站、人教网小学语文网站、云集备课网网站链接。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好知识储备。教师通过了解学生课前学习的反馈,根据学生特点,进一步安排课堂实施内容。在师生互动中落实课程思政中的人本思想。
2.课堂实施
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任务;之后借助案例分析,达到示范引领,让学生活学活用;为了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分组协作,进行实战演练。演练结束后,在手机客户端发起抢答、摇一摇选人、头脑风暴等活动,让学生互评、自评。教师从教学内容、课堂组织、教学手段和方法、教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点评。通过落实正确的学生观,帮助学生形成小学语文教学能力,训练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教学能力。
3.课后提升
课后,学生回放课堂讲课实录,结合同学点评和教师的总评,撰写教学反思;通过拓展训练,积极参与第二课堂中的教学技能比赛活动,使教学能力得到螺旋式提升。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兼具实践性特点的专业核心课程,对培养未来小学教师职业能力和素养非常重要。高校教师理应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高校育人特点,自觉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种好责任田,守好一段渠,为基础教育培养更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