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桐 任亚磊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了解当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思考学训矛盾产生的基本要素,在时间、精力、压力几个方面分析问题原因,以期逐步解决学训矛盾问题。
1 前言
学训矛盾是高校运动训练体系中长时间存在的一大问题,不同于中小学学训矛盾产生因素的单一性,高校生活的独立性,学生培养的综合性会导致学训矛盾产生因素的多样化。解决高校学训矛盾有利于推动高校运动员培养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整体素质,是发展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2 学训矛盾产生的因素
2.1 课程与训练时间冲突
高校运动员在完成训练任务的同时也要兼顾课业任务,两者本身虽然并不产生冲突但是在时间安排上往往会发生重合,随之而来就会造成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课程的安排在开学前就已经固定,运动员无法因为自身原因调整课程,缺课会导致学习进度落后,导致影响考试甚至毕业。为了保证有效提高技术水平,运动员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训练,训练时间少会达不到提高运动水平的目的,继无法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
2.2 学习兼训练精力有限
不论学习还是训练都需要消耗人的精力,为了保证学习和训练的质量,一天八小时的睡眠和一定的休息娱乐时间是必不可缺的。在上课时间里,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来面对课程内容,在训练中,同样需要快速地反应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大量的体能,在完成训练任务后还需处理杂务、突发事件等日常事务。这种高强度的体力和精神的消耗外加休息不充分会导致第二天的状态下滑,进入恶性循环。
2.3 比赛和毕业双重压力
首先,作为高水平运动员应该完成训练任务并参加比赛,比赛的成绩决定了一个运动员的价值。作为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同时,作为学生完成学业任务并取得毕业证书也同样重要,这关系到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这两方面对运动员同样重要,也同样会对运动员产生极大的压力。
3 学训矛盾产生因素的分析
3.1 时间安排问题无法解决
为保证训练效果,一次训练的时间至少应包括热身阶段30分钟、训练阶段120分钟、放松阶段30分钟,前后超过3个小时,通常会占用整个上午或者整个下午。根据科学训练方法,体能训练、战术训练、自我加练都是提高水平的有效手段,这又会进一步挤占课程的时间。一方面需要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又要完成学业课程,但是在两者时间重合的时候,只能在两者间做出取舍,结果必然会牺牲其一,这种时间问题临时调整只会继续加重负担,只有根据训练情况从学业安排上进行重新规划才是解决办法。
3.2 完成学业课程较为困难
完成高校课程对文化基础差的运动员存在一定难度。高水平运动员由于长期参与训练会占用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成绩下滑,阶段性的学习落后会进一步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外加训练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从而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高水平运动员招收的成绩门槛普遍照正常学生招收有所降低,这些条件会使运动员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不能正视学习本身,每在训练和课程的取舍中都偏向训练,出现应付课程甚至逃课的现象,最后达不到结课考试的要求。运动员每天的主要内容都是由训练和学习穿插而成,经常训练过后大汗淋漓趕去上课或者听完课程来不及休息赶去训练,这种情况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下一项内容的完成质量,通常会导致上课睡觉、上课玩手机等现象,对学习影响严重。
3.3 运动队管理体系还不完善
矛盾的产生通常都离不开管理的问题,一个好的管理体系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矛盾的发生,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同样如此。很多高校都对高水平运动员有学习成绩上的优惠制度,例如指定课程免修、根据比赛成绩给予考试加分等,这些制度只在运动队的角度为训练提供了便利,无法解决目前运动员文化水平低的现状。时间产生冲突,无非是安排不到位,临时的对策只能解决一方面问题,只有从学业管理和训练管理上双管齐下,才能正确解决矛盾。
4 总结与建议
根据目前高水平运动队的情况,学训矛盾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的,想要解决矛盾,要从多方入手,循序渐进的制定对策,方向可大致分为以下:
4.1 加强文化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根据目前为高水平运动员提供的优惠制度,可以保证训练的有效进行,继而需要解决的就是课程学习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强调文化素养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其次鼓励在业余时间多进行自习,弥补学习内容的缺失,在此之上提供制度保障,保证学习有效进行。
4.2 完善管理体系,解决根源问题
在管理方面,首先要上下做好沟通,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运动队教练要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避免课程与训练时间相冲突,合理分配每天的精力,达到科学读书、科学训练、科学休息,统筹兼顾,加强引导,才能更好促进高校的运动队发展。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