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既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又需要教师们不断总结和探究优质、高效的写作教学策略。就此,本文主要从丰富写作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阅读习惯培养三方面入手,简要探析提升小学生作文书写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书写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也融入了很多新型且科学的教学指导方法,既能够引导学生们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还能够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等给予其有效、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在有效发掘学生写作潜能的同时,提升学生们的作文书写能力,使其能够写好作文、学好语文。基于此,本文作者便立足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提升小学生作文书写能力进行相关阐述如下,以期能够带给一线教育同仁一份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一、丰富写作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作文书写兴趣
“兴趣”是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源动力”,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也是一样,只有让学生们对作文书写产生兴趣,其才能够主动参与到作文书写中。进而作为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对写作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丰富,给予学生新鲜体验,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以在有效弥补其写作速度慢、构思时间长、凑字数等作文书写问题的同时,使小学生们能够写出有内容、有“灵魂”的作文。
例如,在引导学生们以《春天来了》为主题进行作文书写、创作时,教师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大屏幕上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为学生们展示一副“春日美景图”,使学生们在能够在身临其境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和寻找春天与其他季节之间的差异。条件允许的话教师们还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去操场上寻找春天,去看一看新发芽的小草、看一看盛开的迎春花、看一看换绿的柳树,感受一下春天的微风,倾听一下叽叽喳喳的鸟鸣……以及同学们换上春季衣服的五彩斑斓,以使小学生们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到春天的活力与勃勃生机……进而使学生们能够在作文中写出春天的美好、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助力学生写作素材积累
“生活即教育”这不仅是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也体现了生活与教育之間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组织开展小学作文教学时,教师便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其在感知生活之“美”的同时,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和积累写作素材,能够将这些素材进行自我内化,以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也使其在将来的作文创作中能够有事可写。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可以以“写日记”的形式,引导学生们将每日生活和学习中发生的自己认为有意义或者有意思的事情(一个有意思的梦,与同学之间的小摩擦、小欢喜,一位有趣的体育老师……)记录下来,以使学生们能够积累自己的、个性化的书写素材。同时教师们还要有意识的为学生们创造生活素材,比如在学校举行的集体运动会中,可以提醒学生们将“运动员”们努力拼搏的瞬间记录下来;在“重阳节”的敬老、爱老活动中,教师们可以指导学生将活动过程记录下来……以使学生们能够及时记录各项活动的过程,及时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想,帮助其进行素材转化与内化的过程中,使学生们不再受无事可写之“苦”。
三、重视阅读习惯培养,打破学生写作思维定式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实际的作文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们便要重视对学生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指导,以借助阅读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的写作手法、修辞方法,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既有效提升学生们对基础文字知识的运用能力,更进一步优化学生们在作文书写过程中的创作与创新,使其能够写出更高质量的作文。
例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师们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正确每天能够保证半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坚持到六年级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养成自己的阅读习惯,获取自己的阅读心得。到了小学高年级为了强化学生们的阅读行为,还可以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来组织学生们进行阅读交流活动,即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就同一篇文章进行阅读和读后感交流,以使学生们能够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思维“碰撞”,获得思维启发与拓展。不仅如此,还能借助阅读交流活动的开展达成“以读促写”“以说促写”的作文教学效果,助力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与拓展。
综上所述,小学生作文书写能力的养成和提升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教师耐心引导的过程,进而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便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指引之下,不断优化自身专业素养,不断革新写作教学方法,以期能够“唤醒”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使其不再抵触作文,能够将写作看成一件快乐且轻松的事情,真正促成其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使其在作文书写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事可写、有情可表、有感可发。
参考文献:
[1]陈如波.浅谈如何优化小学作文教学[J].学苑教育,2016,(12):80-80.
[2]李国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6):60-60.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方家镇小学校 吴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