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守亮 张雪粉
(1.黄冈市明珠学校,湖北 黄冈 438000;2.黄冈市东坡小学,湖北 黄冈 438000)
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中回答了两条最重要的理由,一是数学应用很广泛,二是数学使人更聪明。特别引用了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妙,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尤其是当今互联网+的时代,数学更是渗透到各个领域,数学的作用与日俱增。学习数学能使我们更合乎逻辑、更有条理、更严密、更精确、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增强我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由此,作为新时代的学子们,懂得并能运用数学,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数学如此重要,所以必须学好数学。而要学好数学,除了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善于归纳外,还要持之以恒地落实每个常规,培养出流畅的分析能力、精准的计算能力和规范的书写能力。
为此,笔者根据自身十多年教学实践,从教和学两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总结出了5 条落实常规的策略,即严格、全面、激励、监督、帮扶,一言以蔽之,就是面向全体从全从严。
1.严格课堂纪律。好的课堂纪律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也是学生对老师有敬畏感的直接表现。任何一节新课、习题课还是自习课,笔者都要求学生课上坐姿端正、眼睛放光、状态在线、全程专注、参与思维互动。抓住课上一切教育契机进行纪律教育,训练学生做到动静有序。特别是个别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更是重点关注对象,多暗示、多提醒,给予他们回答问题和上黑板板演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全力参与的纪律意识。
2.严抓学习习惯。每一届学生,笔者都注重培养他们高效学习的能力,概括来说就是严密的规划能力、高度的专注能力、强大的执行能力。而要真正做到高效学习,就必须努力培养以下三个好的数学习惯:
(1)高效上课的习惯。从入学第一节课起,笔者就要求每个学生课前备好三书两笔一工具(课本、笔记本、草稿本、红笔、黑笔、作图工具),课上敢于上台写、积极举手说、开动脑筋想、练习规范做、笔记重点记,多感官积极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而为了培养这个习惯,笔者一直在努力营造一个活泼又不是严肃的课堂氛围,鼓励他们参与课堂,积极和老师进行多方式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学习。
(2)高效作业的习惯。对于作业,笔者一直坚持“三度”和“三慎”的要求,三度是作业先要有准度,要努力追求最高正确率,然后是完成的速度,最后是钻研的深度,要像考试一样对待每次作业。三慎是“慎独”、“慎初”、“慎微”,就是作业一定要独立,不求外援、耐心思考,远离手机和家长帮助,“慎初”是每做一次新课的作业或一个新题型时,要先复习当天的笔记和例题解析过程,再认真规范解答,“慎微”就是要注意解题的细节,如书写、排版、过程、格式等。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制定个性化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当然,最关键的是必须独立自主,培养钻研习惯。
(3)高效拓展的习惯。高效拓展就是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课外的零碎时间认真改好每一次作业的错题、做好一本教辅的每日一题、做好每日一练和每天一钻研,并鼓励他们主动求教,团队合作,互帮不住,形成勤钻研、乐钻研的学习习惯。
3.严格制定标准。入学一开始,就给学生制定学生各项学习任务的标准。作业的标准是:(1)纸面整洁,排版美观(字距、行距适中);(2)字迹工整,格式规范;(3)方法得当,独特创新;(4)正确率100%,并以此划分了Excellent、Good、A+、A、B+、B 共6 个等级,每个等级都对应有相应的要求。改错的标准是8 字要求“小题大做、大题细作”。试卷订正的要求是要先写错因分析(审题不严、计算错误、格式不规范、过程随意、考虑不全等),再详细写过程,并签字;拓展的要求是例题要先做再细读,习题要写简要过程。标准制定后,要耐心示范,事无巨细,严格督促学生执行,做好持久战的准备,直至培养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学习落实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尤其对于数学这门理科,要每天一小战,每周一大战,不停的实战,才能训练出强大实力。所以,备、教、改、考、辅等5个常规教学过程中,一个环节都不能轻视,要全面重视。笔者重点谈每个环节不同于其他科目的一些做法。
1.常规的备课要着重备好重难点,而数学还要备好习题。新课的习题要注重梯度设计和变式设计,概念习题要注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设计,计算习题要注重算理和步骤的设计等。而习题课要提前提炼其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做好题与题的合并和归类,讲好它们之间内涵与外延,同时做好思想方法的总结和拓展。以计算题为例,要有流程化的过程演练和巧妙的方法提炼,如解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要归纳出每一步的依据、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以及设参法、换元法、主元法等一些特殊方法,同时坚持每日一练,提高精准计算能力。而几何课讲解时,要讲清每个概念、公理、定理的来龙去脉和彼此的内在联系,特别是注重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表述和统一,熟练每个概念、公理、定理的对应“句型”,并总结好每个模型,如与外角有关的“8”字型、燕尾型等,与全等有关的手拉手模型、一线三等角模型等。
2.上课时要区别新授课和习题课的讲法。新课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面向全体慢慢讲清每个知识点,重心偏向中等上下的同学,把互动和板演的机会尽量留给他们,总体偏向基本知识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落实。而习题课要分为两段时间,前段时间讲好基本知识,多加示范,多加板演示范,特别是几何习题课,更要大量示范,后段时间讲好方法归纳和知识拓展,总体偏向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的落实。
3.批阅作业要坚持做好两次批阅,第一次是评讲前,第二次是评讲后。笔者一直认为,及时批阅是对学生作业积极性最大的鼓励,也是老师检查学生落实的核心举措。笔者带双班数学时,经常利用早自习时间或中午时间批阅作业,每天下班后还会抽空检查上次的作业改错。对于不合格的会批阅“找老师”,合格的批阅“已查”,并限期责令整改。
4.考试是重要的落实措施。自笔者工作以来,所在备课组一直坚持一周一考或两周一考,每次阅卷实行流水方式,统一评分标准。每次出卷一直坚持6:3:1 或5:3:2的难易度,从课本、家庭作业中找题改编。每次考完试后,要分批或单独找学生做好试卷分析,同时一一当面检查通过。
5.辅导是对个别孩子最后的补救,尤其对于已经过6年小学形成差异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尤为重要。笔者经常利用课间时间、中午时间、下班时间为那些愿意上进的孩子们个性辅导、培优纠偏,数学老师的办公室的课间从来是人满为患。到了初三,课后网络答疑、在线讲解也是家常便饭。
激励的方式很多,不一定是实物奖励,更要考虑精神激励,我一般采取的方式有:
1.作业激励。只有学有余力、习惯好、能力强的孩子才可被批准允许做思考题、挑战题,才可以奖励专用好题本,才可以与我深度对话。
2.目标激励。为每个孩子制定一个目标,累计高于目标达到一定次数的同学就可以得到荣誉奖励,授予荣誉称号。
3.减免奖励。根据每次作业或考试情况,分级制定要求,考试优异或进步明显的同学可以减免相应作业。
4.公告奖励。笔记、作业、考试优异同学的页子,可以作为模板拍照发群或全年级推广,以供其他同学学习。
大部分初中生处于自觉与不自觉之间的状态,自律能力有效,需要花大力气督促。笔者曾采取的措施有:
1.课前一题。成立出题小组,每天上课前随机抽查两人现场解题,解答正确的可以过关,解答不正确的课后当面讲解”。
2.课后一查。每次上完新课后,随机抽查部分同学的笔记,不合格的课后补充,并拍照私发给我。
3.每周两查。每周两次随机检查学有余力同学的好题本和课外题的完成情况,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并告知家长,单独拍照私发。
4.每周一清。每周利用考试时间逐一检查上周作业改错、试卷改错、笔记的检查情况,是否均已批阅“已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并告知家长,单独拍照私发。
5.精细分工。培养好课代表,6 个课代表分成3 个小组,一组协助作业发布、作业送发,一组协助作业改错检查,一组协助拓展布置和检查。同时,到了初二,可以成立班级督促小组,让组长协助常规督促。
精细个性的帮扶才是每个学生进步的阶梯,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种:
1.自帮。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远比外部的督促和激励的效果更显然,尤其是那些学有余力的孩子。所以在允许的前提下,可以为每个愿意上进的学生推荐一本好的教辅,并指导好好利用教辅,也可以利用网络在线资源,针对个别盲点和难点再听再理解。同时,鼓励他们主动求教,并利用好错题本和好题本,加强课后钻研。
2.互帮。为那些基础薄弱、习惯待完善的学生成立班级帮扶小组,签订一对一帮扶协议,并为组长颁发聘书。对于进步明显的组员,组长可以评优秀组长并授予一定荣誉。组长每天为组员讲解盲点,并督促组员做好常规。当然,帮扶小组适合初一初二阶段,到了初三,组长的学习任务重,不建议再用。
3.他帮。他帮主要在于老师和家长的帮扶,分为明线和暗线两个方式。明线是利用学生在校时间及时做好答疑,及时个性一对一谈话或三方(家长、学生、教师)会谈,同时做好分层作业的布置。暗线是建立教师、家长一对一帮扶网络平台,让每个家长参与常规监督,每晚规定时间前拍照私发作业和改错。另为优等生成立QQ群,制定公约,做好常规,提前规划,为未来目标做准备。同时,为每个孩子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并协助制定每级台阶的可行性措施和监督执行。
以上途径和策略是笔者多年教学实践总结,有不尽善之处,不一定适合全体学生,尤其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和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一的中小学,它更具有局限性;特别是面对当下“内卷”的竞争状态,更要考虑它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即便如此,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新时代人民教师,也要深刻明白,对于当下的大多数学子,教育是改变他们命运的最佳途径。我们要静得下心,坐得下身,对工作多一点进取热情,少一点浮躁无奈;经得磨炼,有耐心、有韧劲,重视每个教学环节,多一点学习钻研,少一点懒散僵化;全面撒网,精益求精,形成合力,公平对待每个未来可期的孩子,多一点关怀体贴,少一点责难说教,如此才可以让每个学子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中学有所得,得偿所愿,飞的更高、更远,让他们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