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半年四川林草“成绩单”出炉

2021-09-02 09:19:16
绿色天府 2021年7期
关键词:森林草原成绩单林草

7月2日,四川省林草局召开全省林草半年工作暨迎接中央环保督察视频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上半年,全省林草系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一手抓森林草原防灭火攻坚战,一手抓林草资源保护、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打赢森林草原防灭火翻身仗。派出15名厅级干部、200余名处级干部和业务骨干组成35个工作组,对35个高火险县持续开展全覆盖、分批次包县蹲点督导。35个高火险县把森林草原防火纳入2.5万余个林牧区村的《村规民约》,建立联保责任区15.4万个,“联保体”8.9万个、107.5万户、379.2万人。组建林草部门管理的地方专业扑火队117支、10531人,组建乡镇半专业扑火队伍2534支、92561人。增配队伍装备7.8万套、单兵装备2.5万套、防灭火车辆773辆,开展防灭火技能培训1492次、19.4万人次。省市县发布三级“防火令”“禁火令”,135个县制定了县级农事用火管理办法,全省设置防火检查卡点1.3万余个,设置防火码点位8990个,进山人员扫码262万人次,高火险期封闭进山路口4136处,累计劝阻进山入林和违规野外用火7.1万余人次,查处违规野外用火案件5076件,拘留1761人。开展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9.1万个,排查林牧区施工单位1100余个。科学有序开展计划烧(清)除550万亩。安排资金20.67亿元,新(改)建防火通道2.6万公里、修建消防蓄水池3.2万个,开设防火隔离带5万公里,新建直升机停机坪95个、航空取水点573个、瞭望塔418个。建设“空天地人”四位一体的森林草原监测预警和管理数字系统(DPS),注册人数达14万人,高火险期上线率平均保持在85%以上,通过系统核查热点651个、各类火情119起。在四川日报和《绿色天府》杂志上开设专栏,分期连载评论员文章3篇、高火险县书记谈防火35篇、市(州)和中火险县林草局长谈防火101篇。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开学第一课”,受教育学生达500余万人次。上半年全省共发生森林草原火灾23起,同比下降78.5%,未发生重大人为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

林草重点改革持续深化。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充分征求市(州)党委政府和省直部门意见,组织开展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研究起草林长制运行规则、监督制度、信息制度、考核办法等配套制度。《实施意见》于4月16日省委深改委第12次会议审议通过,6月13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启动编制全省自然保护地规划,组织审查保护地总体规划12个、范围或功能区调整9个。启动野猪种群调控试点,推动青川、平武、宝兴、北川等地筹措资金100余万元。印发《四川省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开展林权综合监管系统培训,组织20个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考核验收,推进雅安市雨城区、洪雅县国有林场、长江造林局3家全国森林经营试点,指导成都市成功申报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

国家公园建设再上台阶。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边界和功能区划的优化调整,编制空间发展、社区发展和生态搬迁、绿色产业发展、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建设、信息化建设等专项规划,组织审查需进入国家公园的民生项目7个。制定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机构设置方案,落实全国人大、中央改革办、国家林草局调研督察反馈意见,进一步理顺“管理局—管理分局”两级管理体制。会同省委编办调研卧龙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解决卧龙“九龙治水”问题的改革方案。《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管理条例》列入省政府立法调研计划,指导基层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科研指导意见》,落实资金1.03亿元,推动实施基建和科研项目。成立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科学划定公园边界范围和管控分区,完善科学考察与符合性论证报、设立方案、社会影响评估报告,编制总体规划。采用全要素矢量地图和高分卫星遥感影像等先进技术,构建若尔盖国家公园三维立体模型,推动总体规划数字化呈现。

国土绿化活动蓬勃开展。印发抓好春季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落实资金2.39亿元在秦巴山区、横断山区等重点区域实施生态修复100万亩,完成防火生物隔离带建设5.4万亩。指导成都市成功申报第一批全国国土绿化示范项目,落实中央财政资金1.5亿元。组织200家单位、1.4万职工参加龙泉山“包山头”植树履责活动,栽植苗木1200株,抚育苗木2.5万株。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起草四川林草碳汇行动计划,印发积极有序推广和规范碳中和方案,组织碳普惠方法学研究,持续推进诺华林业碳汇项目,争取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在凉山州捐资造林15万株。泸州、宜宾等19个市(州)开工建设翠竹长廊(竹林大道)15条、140公里。上半年,全省完成营造林20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88万亩、退牧还草136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3万亩。

林草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严格执行采伐限额管理和凭证采伐制度,重点保障基层商品林采伐、森林抚育、储备林建设及病疫木、灾害木清理等,依法核发采伐许可证6.5万份,采伐蓄积300余万立方米。严格执行林地用途管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依法办理永久使用林地项目911宗,使用林地8.14万亩,占国家下达定额的99.4%。深入开展打击毁林专项行动,移交省级遥感线索2.2万条。6月1日起正式启用四川森林资源“一张图”,成为全国第一大省级“一张图”。起草加强全省草原保护实施意见,在三州持续开展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完成人工种草生态修复25.5万亩,草原改良64.2万亩。开展草原生态监测,组织草原返青调查,建成省级监测站1个、监测点12个。扎实推进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四川鸟类重要栖息地迁飞地调查、兰科植物专项调查,启动全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调整。组织“清风行动”实施联合执法,检查各类场所52800处、查办野生动物案件1249起,打掉犯罪团伙13个,处理违法犯罪人员792人。注册运行“天府古树”微信公众号,启用全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省绿化基金会上线“保护古树名木助力乡村振兴”募捐项目。开展树龄鉴定、抢救复壮技术研究,启动重要景区古树树龄复核,落实资金400万元用于一级古树保护复壮试点。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675万亩,同比减少130万亩,发生率1.82%。成灾面积0.76万亩,成灾率0.02‰。累计除治病(枯)死松树125万株,清理面积98.65万亩,撤销6个松材线虫乡镇疫点。防治鼠害190万亩。

林草特色产业高速发展。印发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召开竹产业重点培育县推进会,新增现代竹产业基地32万亩,建设竹区道路510公里,实现竹业产值368亿元,同比增长33%。大力发展木本油料和林下经济产业,评定木本油料和林下中药材园区16个,新增核桃、油橄榄和油茶栽植面积1.9万亩,低改26万亩,林下种养面积达850万亩。支持花卉产业发展,新增花卉种植基地2万亩、设施栽培面积22万平方米,举办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活动17场,实现花卉综合产值108亿元,同比增长15%。印发推进现代林(草)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园区认定管理办法,评选公布20个省级培育园区。指导各地编制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全省新增市、县级园区11家,培育现代林草产业基地22.3万亩。开展省级林草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和运行监测,新认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6家,监测合格149家。组织22家林草类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申报,推荐省级龙头企业和示范社入驻电商平台。

林草支撑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围绕高质量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高质量建设林草经济强省,对接国家和省有关规划,组织编制四川林草发展“十四五”规划。废止《四川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取消木材运输许可制度。完成林草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百日攻坚”行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林地审核审批、林木采伐管理系统实现无缝对接。上半年受理行政许可1900余件,准予许可1400余件。起草林业保障性苗圃建设指南,落实经费1.64亿元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旺苍水青冈、甘孜杨树云杉通过国家认定,全省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达到6个。印发2021年林木良种目录,启动修订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技术标准,对24家单位生产的841万株良种苗木实施补助。组建20个林草科技帮扶团,开展木本油料、竹产业、花卉业、林草中药材、草原生态各类科技行动150余场,举行科技培训班500余期,培训林农牧民5.9万人次。新建13个省级林草科研基地,向国家林草局推荐先进实用林草科技成果37项,重点推广成果14项,集约成果3项,“一带一路”成果5项。

猜你喜欢
森林草原成绩单林草
张旭晨深入基层检查指导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甘肃林业(2024年1期)2024-02-28 11:05:18
龙江林草
雷思维调研祁连山生态保护和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甘肃林业(2023年6期)2023-12-28 11:48:30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提高森林草原火灾治理能力四川“三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获批准通过
绿色天府(2021年1期)2021-12-03 08:50:20
林草风采
吉林省启用森林草原防火信息化科技创新系统
科学导报(2019年71期)2019-12-16 09:18:12
2018上半年纠“四风”成绩单
廉政瞭望(2018年13期)2018-08-06 06:25:34
晒晒全面深改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