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莹
【关键词】阴道超声;子宫内膜病变;应用效果
子宫内膜病变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紊乱、白带增多,严重的话甚至还会影响妇女的生育状况,造成不孕不育,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损伤,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理以及家庭生活状况[1]。目前临床上对于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的主要机制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研究结果,但是相关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主要包括炎症反应、雌激素刺激等,而且疾病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会直接发展成子宫内膜癌,必须要为患者提供早期的诊断和治疗。目前临床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疾病当中,最主要的诊断方式就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该种诊断方式具有无创、可重复性操作等优势[2]。同时还能够对患者病变情况进行准确的显示,大部分患者对该种诊断方式的认可度都比较高,其中比较常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式为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本次研究就主要针对阴道超声应用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45 例超声检查提示内膜息肉患者,研究时间选自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
所有患者中,年龄23~59 岁,平均年龄(41.07±1.25) 岁。研究的排除标准:存在阴道超声检查禁忌症;由于异物、激素替代治疗、外伤等因素导致的阴道流血;患者存在重度血液疾病或者阴道炎;存在严重重大器官疾病。纳入标准:临床上有月经不规则、淋漓不净、量增多或体检超声时发现子宫内膜异常,并都进行宫腔镜手术或诊断性刮宫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本次研究收治的对象均接受经阴道超声以及腹部超声检查。使用日立彩超HI VISION Avius、西门子HELX EVOLUTION 或 迈瑞DC-8EXP 型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患者先接受腹部超声检查,嘱其在检查之前充分充盈膀胱,将探头的频率调整成为2.0~5.0 MHz,将下腹部充分暴露出来,在暴露出来的皮肤上涂抹耦合剂,通过探头对下腹部进行多方位的探查,仔细观察其子宫及附件,尤其子宫内膜的厚度、回声及病灶情况。患者接受经阴道超声检查时选择内膜增殖期,先把膀胱排空,随后指导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将探头的频率调整成为3.0~11.0 MHz,并且在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套上一次性避孕套,将探头放置在阴道穹窿部,随后进行全方位的扫查,主要观察患者的内膜形状,厚度,以及回声状态,着重观察内膜中有无病灶,病灶的个数,形状,边界,大小,回声及血流情况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种超声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与阳性检出率,记录病理学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 检验数据,将计数资料进行χ2值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t 值检验,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在检查后的检查结果比较 两种情况的诊断准确率及阳性检出率均详情见表1。
2.2 不同疾病类型检测 子宫内膜息肉、葡萄胎、子宫内膜增生、黏膜下肌瘤等不同疾病类型检测结果详情见表2。
2.3 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圖像特征 ①子宫内膜息肉:经超声检查表示肌肉成水滴形状,基底层比较清晰,而且呈现连续性,回声状况表现为宫腔内实质性偏高性回声。如果患者合并多发性息肉还可以表现出不均匀的团簇状的高回声斑。②子宫内膜癌:经超声检查表示,内膜增厚同时具有弥漫性和局限性的特点。另外,内膜与宫壁基层之间边界不够清晰,宫腔内表现出来的回声存在混合性、不规则性等特点,同时还存在低回声区。③子宫内膜增生:经超声检查可以表明内膜具有均匀性,偏高回声。同时囊性增生存在比较小或者存在无回声区,基底层和肌层之间的分界比较明显。④黏膜下肌瘤:经超声检查可以表现出内膜的基底线中断或者突然变心,宫腔内的回声表现为低实质性。
3 讨论
子宫内膜病变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比较高,而且类型种类也比较多,其中主要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以及子宫粘膜下肌瘤,这几种类型的子宫内膜病变均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相比之下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最高。如果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是很容易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的,甚至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所以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来说,必须要进行早期的预防和治疗,并且为患者提供早期的诊断,只有这样才能够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临床上在进行子宫内膜病变诊断过程当中,主要采用的方式为影像学诊断方式,其中主要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CT、导管造影等,相比之下,阴道超声在所有诊断方式当中具有更高的优势,不仅准确性高,而且操作比较简单,对患者不会产生创伤,所以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比较广泛[3]。另外相比腹部超声,阴道超声超声诊断的效果更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诊断结果。
由于超声技术具有无创、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可重复性操作强等特点,所以应用在子宫部位疾病的早期诊断中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异常情况,目前已经成为妇科临床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首选方式,特别是在检测子宫内膜息肉疾病上发挥的作用更加显著。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妇科在进行超声检查的过程当中,主要使用的方式就是经腹部超声检查和经阴道超声检查两种,其中经腹部超声检查的分辨率比较低,而且没有办法对整个宫腔进行细致的扫描,所以在检查过程中很容易将一些体积较小的息肉和包块进行遗漏,漏诊率和误诊率也比较高[4]。另外,经腹部超声检查,需要患者在检查前充盈膀胱,也就是憋尿。这种膀胱充盈程度和术肠道气体干扰等因素是很容易影响检查结果的,所以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经阴道超声检查,属于在阴道内进行检查的方式,所以分辨率比较高。另外,通过探头扫描也可以直接接触到子宫以及周围组织情况,所以所获得的图像清晰度也比较高。患者在检查之前不需要充盈膀胱,所以检查过程当中也不会受到肠道气体以及膀胱充盈的影响,总体的检查准确性比较高[5]。虽然近腹部超声诊断在表现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形态方面的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对于宫腔内部的情况不能清晰的显示出来,所以在鉴别子宫内膜病变过程当中也存在着较高的局限性,整体的诊断准确率比较低。根据国内外大量影像学研究资料表明,阴道超声诊断在鉴别疾病类型和程度方面,所显示出来的图像特征都比较明显,所以得出来的诊断结果也比较准确,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的信息。为了进一步提高阴道超声超声的诊断效果和价值,临床医生在诊断过程当中要注意以下几项内容:由于患者自身的疾病状况不同,如果受到了子宫内膜过度分泌或者分泌状况不同的因素影响,是会直接影响到诊断结果的,甚至还会出现误诊的情况[6]。由于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结果和局部内膜增厚以及内膜息肉的声像图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为了进一步降低误诊率,需要嘱咐患者尽量在月经结束后才可以接受检查。另外,由于子宫粘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之间的声像图比较相似,所以在诊断结果出来之后,一定要做好鉴别工作,其中子宫黏膜下肌瘤为圆形低回声,基底部呈连续中断状态,子宫内膜息肉表现为椭圆形偏高回声,基底内膜连续,未出现间断情况[7]。
本次研究表明,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1.11%,阳性检出率为100%;腹部超声诊断准确率为37.78%,阳性检出率为57.78%。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应用效果明显优于腹部超声对该疾病的诊断,在临床应用过程当中具有较高的意义。鉴于两者也都存在一定的诊断错误率,故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子宫内膜息肉、葡萄胎、子宫内膜增生、黏膜下肌瘤等疾病类型表现出来的图像特征是不同的,需要临床诊断进一步判断才能得以确诊。
总的来说,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而且相比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诊断不同疾病类型方面存在着较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