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习环境中二语习得者表现数据研究

2021-08-24 13:34:00李晨希
现代交际 2021年14期
关键词:习得者二语参与者

李晨希

(吉林财经大学 吉林 长春 130117)

越来越多的中国15至25岁的青少年倾向于去英语国家提高他们的英语流利性和语言能力。他们相信沉浸式英语环境对他们的第二语言习得有好处。20年前,只有少数中国青少年有机会在政府的帮助下出国;他们通常会在英语国家进行一到两年的短期专业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研究他们的英语能力与他们在英语国家学习和生活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愿意花更长的时间生活在英语国家,以便融入当地的语言环境。这些数据将有助于研究二语习得者的英语能力和他们在英语国家停留时间之间的关系。

一、二语习得者的现状

影响青少年学习第二语言的因素很多,如学习时间、学习环境、母语迁移和家庭教育。根据史蒂夫考夫曼的说法,学习一门语言最好的方法是回到童年的状态,孩子学习一门语言没有任何规则或语法,他们只是听和积累。他的论点集中在童年对语言发展的重要性上。然而,很多人直到成年才接触到一门外语并最终掌握了这门语言。戈德曼·艾斯勒认为,完整的言语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按适当的顺序进行动员,是一系列现象的时间整合。[1]本文把重点放在讲英语的青少年身上,试图收集数据来说明二语习得者的学习成绩与他们在英语国家学习和生活时间之间的关系。

在数据收集任务中,主要关注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能力,即他们是否能够正确、恰当地在口语表达中使用英语的过去时,然后建立他们的表现与他们在英语国家学习的时间之间的关系。第二语言话语流畅性是指可观察到的言语的流动性,其特征是可测量的时间特征,如音节速率、持续时间和停顿率、填充停顿和无声停顿。[2]当他们谈论过去发生的某些事情时,他们通常在谈话开始时恰当地使用过去时态,过一段时间后再使用现在时。这是因为英语二语习得者在开始会话时总是关注语法而不是内容,但是他们很难长期兼顾语法和内容。塞加洛维茨的观点也可以说明这一现象:流畅的口语需要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不断转移注意力焦点,以使话语得到恰当的展开。[3]还有一个原因是,在表达过去的时间状态时,英语中需要使用带有屈折派生词的动词(-ed、-d或-t),有时还与一些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ago,last year,the day before yesterday)一起使用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然而,在汉语中,人们只使用特定的字符来指代过去时态,换句话说,汉语中过去时态没有任何屈折派生。母语的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积极的部分和消极的部分。在英语过去时表达中,中国的二语习得者的母语肯定会产生负面影响。[4]

收集数据时,6名参与者都是中国人,目前在美国波特兰学习,年龄从14岁到25岁不等,本文重点关注参与者的英语能力与其学习时间之间的关系。由于受访者都是二语习得者,因此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控制变量和了解他们的心理和社会背景更为合理和容易。这项任务的目的是描述第二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流畅性,以突出他们的语言与母语者的差异,并通过后续分析推断观察其不流利的可能原因。[5]使用两种对比的数据收集方法:一是实验诱导法(Experimentally Elicited Method),二是临床诱导法(Clinically Elicited Method)。

二、完成句子测试

为了收集有关英语过去时应用的实验数据,进行了一个句子完成测试。测试的设计很重要,因为一个语言任务的性质会影响语言的输出。[6]这个测试不同于传统的句子完成测试,学习者被要求完成句子的开头。在该测试中,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汉语句子获得句子的主要意思,然后用英语给出句子的一部分(开头或结尾),要求学习者翻译并完成每个句子。流利的语言要求快速流畅地检索信息,以形成和表达所要传达的信息。[7]在这个测试中,中文翻译和部分英语句子都可以被视为“提示”,以引出目标答案。提供两个提示,是想引导参与者集中精力在句子的内容上,而不是语法上,以便在更自然的语境中成功地收集有效的数据。表1中列出了五个测试题目。

表1 完成句子测试

表2中列出了他们的错误次数、学习英语的总年数及在美国的停留时间。基于这些数据可知,当学习者能够识别某些表达过去时间的短语时,如昨天(第三句话)、上周五(第一句话),学习者似乎更容易意识到应该用过去式来完成后半部分的句子,尤其是当这些短语出现在句子的开头时。因此没有人在前三个句子中犯错误,第五和第六名学习英语超过十年并在美国生活超过五年的参与者正确回答了所有的问题,但是第二名学习了七年英语并在美国生活了半年的参与者犯了两个错误。在这一点上可以预见,英语学习时间与二语习得者的英语水平并不密切相关,但在英语国家学习的时间与他们的英语水平正相关。这充分证明,当学习者在英语国家生活的时间较长时,他们可以下意识地给出正确的答案。

表2 完成句子测试结果

三、文本复述测试

用一段文字作为文本复述测试来收集临床诱发数据。选取一篇关于劳拉的英文故事(参考:表3),用一般过去时呈现。参与者有两分钟的时间来阅读这个故事,然后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这段文章。当他们复述短文时,应该用到14个动词过去式。梅塞尔认识到言语行为也必须与对话者的期望有良好的交际契合。[8]此举是为了引导参与者注意内容而不是语法,当他们被迫重新构建文本时,不得不提取自己的语言资源。在不太受控制的口语任务中,受试者会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产生更多自发和自然的语言。该任务将测试二语习得者在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时是否能正确地使用一般过去时。

表3 文本复述测试

测试的数据显示了学习者的学习成绩与他们在英语国家的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之间的关系。实验中,只有最后一个学了17年英语并在美国生活学习了15年的参与者正确回答了所有问题。说明当一个学习者学习英语并且在一个英语国家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他们在说英语的时候能够同时成功地管理好内容和语法,能够在日常交流中正确地表达自己。相反,学习英语时间最短(七年)和在美国生活时间最短(半年)的学生只正确地给出了前两个答案。这表明学习者已经意识到他应该在表达中使用一般过去时,因为他了解一般过去时的基本用法。但是,为了更全面、更有效地传达内容,他潜意识中忽视了英语口语中时态的正确运用。这意味着学习者在语篇重构的开始考虑了语法,但接下来当他专注于内容时,没有将过去时态运用到他的口语复述中。换言之,受试者不能在表述内容的时候正确地应用语法规则。

此外,第一、第三和第四名参与者成功地复述了前两句或三句话的内容和语法,但在接下来的部分,他们明显忽视了语法。第一个参与者在说英语时有一个比较强烈的意识,要注意语法的运用,因为从第三个句子开始,他有时使用现在时态,有时使用过去时态。换句话说,他知道他应该用过去式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但由于他在美国生活的时间相对较短,他仍然未能很好地运用过去时态。第四位和第五位受访者都学了12年英语,但第四位受访者只在美国学习了2年,而第五位受访者在美国学习了8年。虽然他们花了相同的时间学习英语,但在全英语环境中学习的受试者在语言管理方面有更好的表现。此外,第三和第四位受访者都在美学习了两年,后者在非英语国家学习英语的时间比前者多5年。在这项任务中,他们都犯了8个错误,这表明在非英语国家学习英语的年数对一个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这就证明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自己的国家里,有大量的青少年学习了十多年的英语,但是他们仍然不能与讲英语的人进行流利的交流。而第一个被采访者十年中有九年在美国学习,在任务中犯的错误最少,这说明在沉浸式环境中学习英语非常有利于二语习得者提高英语水平。

表4 文本复述测试结果

四、结语

在完成句子测试中,这6个问题与传统的二语习得者英语测试相似,参与者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修改答案,因此他们的表现较好。文本复述测试成绩并不理想,这说明他们不能很好地处理一般过去时,母语迁移对他们的二语习得产生了消极影响。托马塞洛提出了这种注意/意图的观点,即它对母语习得的影响。[9]在实验中,参与者没有时间限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多次。下一次测试者会给参与者一个明确的时间限制,因为这可以更明显地反映他们的真实水平。此外,在文本复述测试中,除了过去时的应用外,还反映了一些其他的语法特征,如代词和从句的应用。测试者应适度考虑其他语法点,对受试者的英语水平做出更加综合全面的评价。

以上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出二语学习者的学习成绩与他们在英语国家学习和生活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在沉浸式的英语环境中学习的时间越长,表现越好;此外,在英语国家生活的时间比花在学习英语上的时间更重要,当一个二语习得者花足够长的时间在英语国家生活时,他们更容易同时管理英语表达中的内容和语法。

猜你喜欢
习得者二语参与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外语习得者书面语中的话语标记语研究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试论汉语口语句群表达教学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华人时刊(2016年13期)2016-04-05 05:50:03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学中颜色词文化义的习得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