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树振
(德州市武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 德州 253300)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合的血型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导致胎儿发生同族免疫性溶血[1]。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包括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抗体放散试验及游离抗体试验[2]。本次研究主要是对比在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中应用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的临床效果。
选取2020年1月至8月期间在德州市武城县人民医院接受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的79例溶血病患儿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患儿的纳入标准是:1)其病情符合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标准[3]。2)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3)本次研究获得了德州市武城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儿的排除标准是:1)合并有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2)存在药物过敏反应。3)存在遗传病或精神病家族史。抽取患儿的静脉血,将每例患儿的血液标本平均分成两份,分别将其设为研究组(79份)和对照组(79份)。在两组血液标本所涉及的79例患儿中,有男43例,女36例;其日龄为1~16 d,平均日龄为(8.54±2.13)d。
对对照组的血液标本用试管法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1)进行DAT的方法是:将离心机的转速设置为3500 r/min,对血液标本进行3 min的离心处理后获取压积红细胞。用生理盐水对受检的红细胞进行3次洗涤后,配制浓度为2%~5%的红细胞悬液。将1滴红细胞悬液加入标记好的试管内,再向试管内加入50 μL的抗-IgG抗球蛋白血清后混匀。将离心机的转速设置为2000 r/min,对试管内的试剂进行1 min的离心处理后观察结果。2)进行抗体放散试验的方法是:将1 mL的压积红细胞与少量的生理盐水放入试管内,将恒温水浴箱的温度设置为56 ℃,将试管放置于水浴箱内7 min后取出,放置于装有温度为56 ℃热水的离心套管中。离心机的转速设置为3500 r/min,对试管内的试剂进行5 min的离心处理,留取放散液备用。将放散液分别加入已标明A、B、O的试管内,再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对应的50 μL的浓度为3%~5%的A、B、O型酶。将恒温水浴箱的温度设置为37 ℃,将3支试管放置于水浴箱内1 h后取出。若试剂凝集则说明血清内存在相应的抗体。若试剂未发生凝集,则用生理盐水对试剂进行3次洗涤后,在试管中加入50 μL的抗-IgG抗球蛋白血清后混匀。将离心机的转速设置为3200 r/min,对试管内的试剂进行15 s的离心处理后观察结果。3)进行游离抗体试验的方法是:将离心机的转速设置为3000 r/min,对血液标本进行3 min的离心处理后分离出血清。取3支试管,分别在其中加入100 μL的血清,再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对应的50 μL的浓度为3%~5%的A、B、O型酶。将恒温水浴箱的温度设置为37 ℃,将3支试管放置于水浴箱内1 h后取出。若试剂凝集则说明血清内存在相应的抗体。若试剂未发生凝集,则用生理盐水对试剂进行3次洗涤后,在试管中加入50 μL的抗-IgG抗球蛋白血清后混匀。将离心机的转速设置为3200 r/min,对试管内的试剂进行15 s的离心处理后观察结果。对研究组的血液标本用微柱凝胶法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方法是:将离心机的转速设置为3500 r/min,对2 mL的血液标本进行3 min的离心处理后获取1管血浆。将10 μL的压积红细胞加入1 mL的达亚美2号稀释液中,制备1管浓度为1%的样本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剩余的血液标本,并制备1管上清液。使用酸放散试剂对洗涤过的红细胞进行处理,并制备1管酸放散液。1)在抗人球蛋白溶血检测卡的1、2号孔中分别加入50 μL的血浆,再向其中分别加入与患儿血型一致的标准红细胞及“O”形标准红细胞后进行游离抗体试验。2)在抗人球蛋白溶血检测卡的3、4号孔中分别加入75 μL的酸放散液,再向其中分别加入与患儿血型一致的标准红细胞及“O”形标准红细胞后进行抗体放散试验。3)在抗人球蛋白溶血检测卡的5号孔中加入上清液和与患儿血型一致的标准红细胞,将其放入温度为37 ℃的孵育器内进行15 min的孵育。在抗人球蛋白溶血检测卡的6号孔中加入浓度为0.8%的样本红细胞后进行DAT。将抗人球蛋白溶血检测卡放入专用离心机内,将离心机的转速设置为900 r/min,对其进行2 min的离心处理,然后将离心机的转速设置为1500 r/min,对其进行5 min的离心处理后观察结果。红细胞发生凝集则表示结果呈阳性,红细胞呈游离状态则表示结果呈阴性。
比较两组血液标本中血型的检出率及DAT、抗体放散试验、游离抗体试验结果的阳性率。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血液标本中血型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血液标本中血型的检出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血液标本中血型检出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血液标本中DAT、抗体放散试验及游离抗体试验结果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血液标本中DAT、抗体放散试验及游离抗体试验结果的阳性率,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标本中DAT、抗体放散试验及游离抗体试验结果阳性率的比较[%(例)]
妊娠期间胎儿与母体血型不相合、孕妇与丈夫血型不相合是导致新生儿罹患溶血病的主要因素[4]。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可检测出因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以往,临床上常采用试管法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在采用试管法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时,对试剂中红细胞的浓度、红细胞的新鲜程度、红细胞的抗体量及亲和力、血清的加入量及操作者的专业水平、判读者读取结果的操作手法、判读者观测凝集强度的标准等均有较高的要求[5]。采用试管法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具有操作步骤繁琐、易受外界多种因素(包括血清与红细胞悬液的浓度、红细胞的占比、离心处理的速度、时间等)干扰、耗时长、红细胞需要洗涤、操作可重复性差等缺点[6]。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具有操作简便、技术易掌握,灵敏度高、结果稳定易判断、可重复操作等优势[7]。在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人为参与,可降低检测结果发生偏差的风险,进而可增加结果的准确性[8]。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液标本中血型的检出率及DAT、抗体放散试验、游离抗体试验结果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血液标本中血型的检出率及DAT、抗体放散试验、游离抗体试验结果的阳性率,P<0.05。此研究的结果与覃日吉等[9]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与用试管法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相比,用微柱凝胶法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结果的阳性率及血型的检出率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