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宗师朱士嘉及其学术成就

2021-08-14 17:53:22许彤万华英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方志

许彤 万华英

关键词:朱士嘉;方志;学术成就

摘 要:朱士嘉是我国著名的方志学家,也是我国第一个获得方志学博士学位的人。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即立志从事方志学的研究,历经民国与新中国两个阶段,驰骋志坛60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他所编著的《中国地方志综录》一书,开创了方志目录的新体例,标志着我国方志目录学的正式创立。由于朱士嘉在方志学领域的杰出成就,他被胡乔木盛赞为一代“方志宗师”。

中图分类号:G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6-0131-04

提起《中国地方志综录》一书,图书馆界几乎人尽皆知,但对该书的编撰者朱士嘉先生,就鲜有人了解其生平及学术成就了。朱士嘉是我国著名的方志学家、目录学家,自20世纪30年代初即致力于中国方志目录的整理与研究,凭着一腔爱国热忱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几十年来辛苦耕耘,在方志学、目录学、文献学、档案学方面皆有建树,胡乔木誉之为一代“方志宗师”。

1 朱士嘉先生的学术生涯

朱士嘉(1905—1989),字蓉江,江苏无锡人。1928年获燕京大学学士学位,1932年获硕士学位。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列强环伺,内忧外患,此时的方志尚是“未辟之山林,未发之金锡”。“外国人在中国购买地方志,已有二三十年之历史……中国现在,没有一种学问不落人后,自己的古代史,西北史,边疆史,都已经外人代庖;要是在这方面,我们自己再不努力,恐怕这现成的金矿,又要瞪着眼,看人家来代掘了!”[1]有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朱士嘉目睹此种情形,在顾颉刚先生的鼓励和指导下,毅然走上了中国方志学研究之路。

自1930年起,朱士嘉花费了整整五年时间,从北平图书馆、嘉业堂、美国国会图书馆、日本宫内省图书寮等50多家公私图书馆搜集了历代方志资料5,832种、93,237卷,最终编成《中国地方志综录》一书。“其用功之勤,排比之细,并世治地方志者,莫能或先”[2]。該书是当时反映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方志编撰情况最完备的方志联合目录,收藏方志范围之广、数量之多、编排体例之精前所未有,在中外史学界、目录学界引起巨大反响。之后,朱士嘉继续从事方志的搜集整理工作,至1938年又搜录方志730种、8,187卷,辑为《中国方志综录补编》一文。在编撰《中国地方志综录》的同时,朱士嘉加入了禹贡学会和地理学会,在《禹贡半月刊》《地学杂志》等期刊上发表了10余篇方志研究文章。

全面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朱士嘉应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主任恒慕义之邀去了美国。1939年10月,朱士嘉担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主任助理,从事中国地方志的整理工作。在三年时间里,他遍览东方部所藏的中国地方志,沿用《中国地方志综录》的编辑方法,于1942年编成《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为学术界了解中国地方志在海外的收藏情况提供了极大便利。1942年至1946年,朱士嘉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深造,对该校图书馆馆藏中国地方志进行了全面清理,并与国会图书馆馆藏方志做详细对比,写成《哥伦比亚大学地方志》一文,登载于《哈佛亚洲研究学刊》1944年第8卷第2期。1947年至1950年,朱士嘉任教于华盛顿大学远东系,为研究生讲授中国参考书和目录学课程。在美期间,朱士嘉还加入了美国远东学会、美国地方志学会和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搜集、整理了大量中美关系档案资料,将多年的研究心得写成《美国国家档案馆所藏中文档案》一文,1948年在美国远东学会年会上宣读,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该文后来发表在美国《远东季刊》1950年第9卷第4期[3]。

1950年6月,朱士嘉回国到武汉大学任教,并兼该校图书馆馆长。1953年调至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参加了范文澜、竺可桢主持的地震资料调查整理工作。1958年被下放到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图书馆,在此期间,他仍以高度的治学热情,编写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宋元方志传记索引》《美国迫害华工史料》以及《十九世纪美国侵华档案资料选辑》等书,尤其是补充修订了《中国地方志综录》,更正了原书错误,补录方志1,581种、15,906卷。此外,他还自费到南京、北京等地搜集资料,校补张国淦先生遗稿《中国方志考》。1975年至1978年,朱士嘉被借调到北京,参加《中国天象记录总表》《中国天文资料汇编》的编写工作,并以《中国地方志综录》为蓝本,根据全国190多个收藏单位的馆藏实际,参考台湾出版方志和流散海外的方志目录,与冯宝琳等10多位学者合作编成《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修志高潮。1981年7月,中国地方史志协会成立,朱士嘉当选为常务理事、副会长。1983年9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立,朱士嘉被推举为小组成员之一,他不顾年迈,怀着满腔热忱投入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写热潮中,撰写并发表了《中国地方志浅说》《推陈出新,编好社会主义新方志》等大量论文,对推进新时代的修志事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他还参加了全国数十个市、县志的研讨会和终审会,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1989年12月,朱士嘉因病逝世。

2 朱士嘉的方志目录学成就

朱士嘉的方志目录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所编撰出版的《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地方志综录增订本》《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地方志目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等一系列专著上。“先生以有生之年,做了从奠定方志目录学到集方志目录学之大成的利人工作,将永垂青史!”[4]

2.1 《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方志目录学正式创立

我国方志有专目,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清初徐氏传是楼所藏的明抄本《天下志书目录》,惜已失传。民国初年,缪荃孙编撰《清学部图书馆方志目》,著录清皇宫内阁大库移交京师图书馆的综合性志书1,676种,揭开了方志专目编纂的序幕。此后,各种方志目录相继出现,公藏志目主要有《故宫方志目》《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目录》《金陵大学图书馆方志目》等;私藏志目著名的有《天一阁志目》《天春园方志目》《九峰旧庐方志目》等[5],但这些目录皆为一馆或一家目录,只能反映一个收藏单位的情况。直到1935年,朱士嘉的《中国地方志综录》(以下简称《综录》)一书问世,始有全国性的方志联合目录。《综录》著录的方志目录自宋熙宁《长安志》起,迄1933年止,共计5,832种、93,237卷,其中宋代方志28种、537卷,元代方志11种、124卷,明代方志770种、10,087卷,清代方志4,655种、76,860卷,民国时期方志368种、5,629卷,卷数未详者200余种。因书中所收清代方志最多,故依照《大清一统志》,以表格形式著录省、府、州、厅、县志及乡镇志的名称、卷数、纂修人、编纂时间、版本、庋藏和备考等项目。书后列有《宋代地方志统计表》《元代地方志统计表》等地方志统计表17份,《明代地方志种数统计图》《历代地方志种数统计图》等地方志统计图15幅,附录《民国所修方志简目》《上海东方图书馆所藏孤本方志录》《国外图书馆所藏明代孤本方志录》,末尾有书名索引。“是书体例和编辑方法为前人所未有,其体制之精,规模之巨,著录量之多,皆为以往所不及。此书出版,标志着中国方志目录学正式创立。其后所辑诸种方志目录,大多体法《综录》而改进之。”[6]

2.2 《中国地方志综录(增订本)》——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方志目录学的发展

1935年至1938年间,朱士嘉陆续搜集到方志730种、8,187卷,辑为《中国方志综录补编》(以下简称《补编》),发表于《史学月刊》第2卷第5期。因《综录》和《补编》始终没有合并付印,在参考和检查上很不方便,加上新中国成立后各收藏单位的藏书情况有很大变动,因此,1955年5月朱士嘉开始修订《综录》,对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26家图书馆的实际存藏情况展开调查,新入藏者补入,遗失者注销,并征集28份方志目录进行比对,更正原书错误约1,200条,新增方志1,581种、15,906卷,共著录全国41所图书馆所存志书7,413种、109,143卷,195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地方志综录增订本》(以下简称《增订本》)。《增订本》篇目依次为自序、凡例、正表、附录、补遗、参考书目、索引,体例如前,稍做更改,行省次序改为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编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排列;附录有二:一是国民党运往台湾稀见方志目录232种,二是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稀见方志目录80种;补遗补入方志近百种;索引较原书增加了人名索引,书名索引改四角号码为笔画排列。与《综录》相较,《增订本》内容更为充实,更具参考价值。“它实际是全国主要图书馆馆藏志书的总汇,是一部研究中国地方志的重要工具书,为当时方志研究和修志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进一步奠定了中国方志目录学。”[7]《增订本》与张国淦的《中国古方志考》相衔接,共同成为供广大读者查询、考证、研究和补充我国地方志的最完备的工具书。“它们在方志的清理与发展工作中,起着‘总账册的作用,凡是感受到这种方便的无不会对两位的辛勤劳动表示极大的敬意。”[8]

2.3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最系统、最完备的方志目录

1975年,朱士嘉被借调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参与编写《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集》和《中国天文史料汇编》,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综录》发挥了很重要的参考作用。1976年,北京天文台以朱士嘉1962年修订的《综录》为蓝本,印发给各有关单位与实际馆藏进行核对、补充和修改。1977年秋至1978年春,根据各单位的核对结果,朱士嘉等人重新考訂、著录后,编辑成《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初稿,再次印发给各参加单位进行核对,并参考上海图书馆、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天津市人民图书馆等新编的地方志目录,以及台湾公藏方志联合目录和日本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进行仔细复查和修订[9]。经过七年的努力,《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于1985年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著录中国省、市、自治区190个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图书馆、博物馆、文史馆、档案馆等所收藏的1949年以前编纂的我国历代方志8,264种,收录范围包括通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乡土志、里镇志、卫志、所志、关志、岛屿志等。每种志书著录书名、卷数、纂修者、版本、入藏单位及入藏形式等项目。为便于查阅,《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所收方志除乡土志、里镇志和具有方志性质的志料、采访册外,都按纂修年代或记事截止时间在书名前冠以年号,增修本按增修时间冠年号。《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是在广泛开展全国地方志普查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比《综录》收录的方志更为丰富和完备,是了解我国方志入藏情况最重要的参考工具,也是地方文献建设的必备指南,是目前国内外最完整、最系统,藏书单位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方志目录[10]。

2.4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首部国人编纂的国外馆藏方志目录

美国国会图书馆搜求中国方志大约始于民国四年。早在1915年至1926年间,美国农林学专家施永格博士(Dr.Walter T.Swingle)就三次到中国各地陆续采购农书、类书、丛书、地图和方志等约68,000余册,其中方志就有1,500种之多,由此奠定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中国方志的基础[11]。经过二十多年的采购,至1939年朱士嘉到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时,该馆所藏中国方志已颇具规模,并有不少罕见的珍本,如:明刻本弘治《八闽通志》、嘉靖《常熟县志》、万历《乐安县志》,清刻本康熙《山阴县志》、乾隆《溧阳县志》、嘉庆《邳州志》等。朱士嘉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期间,花了三年时间整理中国方志,辑成《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手抄本,1942年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出版,胡适题写书名。《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著录中国地方志2,939种,其中宋代23种,元代9种,明代68种,清代2,376种,民国463种,共56,989卷。该书编制方法同《综录》,只是未用表格形式,而是逐条著录书名、卷数、编修人、版本、册数,附注西历,加括弧以别之;举凡地名的更易,编修的经过,记载的断限,内容的增损,收藏家的印鉴,重要以及特异的篇目等内容,皆加按语说明。书前有朱士嘉所撰序例,概述了国会图书馆收藏中国方志的数量、特点,以及目录编制经过;书末附有笔画索引和拼音索引,是国人编辑的首部国外馆藏中国方志目录,开创了方志目录的新领域[12]。

2.5 《宋元方志传记索引》——我国第一部方志传记索引

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收录的人物史料在数量和内容上都远超正史。方志中的人物传记可补正史之不足,许多正史中未收的人物往往能在方志中找到他们的传记。但我国方志数量庞大,人物传记往往散见于各个门类,查寻颇为困难。朱士嘉编写的《宋元方志传记索引》是我国第一部方志传记索引,196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为史志工作者查阅宋元传记资料提供了极大便利。该书根据33种宋、元两代地方志中人物传记资料编辑而成,“人物”以外,如“职官”“选举”“杂录”“拾遗”诸门间附记者一并收录,共收录3,949人。《宋元方志传记索引》是朱士嘉深入研究方志目录学的成果,为今后编撰明、清以及民国方志传记索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3 结语

朱士嘉以毕生精力在方志园地精耕细耘,成就卓著。著名学者傅振伦曾对他的学术成就作了中肯的评价:“平生以研究整理中国文献目录及地方志为己任,曾以五年之功力,编成《中国地方志综录》。先后编有《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日本现存稀见宋、明两代地方志草目》《宋元方志传记索引》《中国旧志名家论选》,主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对中外研究方志、历史等科学,提供了极大方便,余亦深受其益,诚所谓‘一人劳而众人享其成。‘学不为己,利人是宗,实贤者之用心。更参加编制《中国天象记录总表》《中国天文史料汇编》,为吾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尝利用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中国近代档案、文献,汇集资料,介绍于国人。耄耋之年,犹不顾年老体衰,指导全国编纂新志、整理旧志等工作,做出巨大贡献。”[13]

参考文献:

[1] 顾颉刚,朱士嘉.研究地方志的计划[J].社会问题,1931(4):1-5.

[2] 罗香林.介绍与批评[J].国立中山大学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933(4):81-84.

[3] 王成志.中美关系历史大潮和个人学术追求:以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朱士嘉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7-105.

[4][7][10] 骆啸声.驰骋志坛六十年:回顾朱士嘉先生的学术成就[J].湖北文史资料,1991(3):200-214.

[5] 陆振岳.方志学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13:197.

[6][12] 黄苇.方志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606-607.

[8] 胡道静.方志遗产的目录学总结:谈《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古文志考》及其他[J].图书馆,1963(1):42-44.

[9]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前言.

[11] 张升.民国时期方志搜求热考述[J].近代史研究,2004(3):218-252.

[13] 李泽.朱士嘉方志文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序一.

(编校:徐黎娟)

收稿日期:2021-05-06

作者简介:许 彤(1967— ),重庆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万华英(1972— ),重庆图书馆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方志
Wet flashover voltage improvement of the ceramics with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The effect of pulse voltage rise rate on the polypropylene surface hydrophilic modification by ns pulsed nitrogen DBD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Development of a battery-operated floatingelectrod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devic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investigation of OH radicals produced in a DC glow discharge by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ctivated persulfate by DBD plasma and activated carbon for the degradation of acid orange II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书法赏评(2019年2期)2019-07-02 12:10:50
美国主要研究型图书馆西藏旧方志收藏概况
西藏研究(2018年4期)2018-10-30 01:12:28
山县初男《西藏通览》对近代西藏方志编纂的影响
西藏研究(2018年2期)2018-07-05 00:46:34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西藏研究(2017年1期)2017-06-05 09: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