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生物学科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应用

2021-08-09 04:22:15吴楠刘娴
中国新通信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教学设计课程思政

吴楠 刘娴

【摘要】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我国中学掀起了开展“课程思政”的热潮。将“课程思政”有机地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中。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思政理念与生物学科教学设计融合的必要性及生物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的现状,并就思政理念与生物学科教学设计的融合应用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当前生物学科教学设计提供若干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生物学科    教学设计

一、思政理念与生物学科教学设计融合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各成一派,互相之间缺少沟通、缺少融合。目前的中学思政教育工作多依赖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承担了大部分的责任,但是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程这一途径,从而影响学生政治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思想教育,达不到教育预期效果。相反,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侧重强调知识点及其相关应用,未能充分发挥学科育人的潜在价值。如此反复,虽然在各类知识应用领域取得很多重要成就,但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衡量,中学在对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中学德育迫切需要将德育专业课与本科课程教学思政有机紧密结合,运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学方法将其融入学校德育教育,多角度积极引导和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生物学研究作为人类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其研究目的主要在于明确阐明和规范控制人类生命科学活动,改造人类自然,为开展农业、工业和生物医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中学生物学课程蕴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需要生物学科的专业教师在授课之前的教学准备中细致审视教学内容,发掘专业教学内容中潜在的思政元素并进行系统整理,将思政元素伴随着专业知识一起固化于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并在今后运用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闪现,让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互交融,在润物无声中,最终达成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内化,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统一,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时代要求学生要做社会的建设者,因此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业水平上实现价值,同时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期望的人也是十分重要,这其中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就是重中之重。思政课堂与生物学科相结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技能和思想境界,满足人才培养需求。通过创新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思想建设需求,全面培养人才质量。

二、生物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的现状

中学生物相对于其他语、数、英学科而言,其难度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大的,导致在前期中学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学生望而生畏。由于应试教育,个别学校甚至对生物课程做出缩减、调整,让其他核心学科让位。一是时间上缩减:比如应该一周四节课的生物课,缩减至一周两节,学习时间大打折扣。二是专业上忽视。个别学校对于缺乏生物教师的情况下,则是有其他学科教师暂时代为教学。 由此可见,缺乏对中学生物学科的重视,导致中学生物课程的课程数较少,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教学活动。三是缺乏实验操作的重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加强学生实验时间能力的培养,但是在生物教学中,多是照本宣科,停留在理论教学,对实验教学十分缺乏。因此,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学生物学科需要受到更多的重视。

三、思政理念与生物学科教学设计的融合应用

开展课程思政,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构建“思政基因工程”大格局,教师的自身思政专业知识及学生思想文化政治道德修养文化水平提高是重要基础,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情感素质培养、道德素质提升以及精神素质建设等都有着直接的推动影响。当前,多数专业课教师教学中侧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对于课程思政了解较浅,未意识到作为一位教师的本职工作除"教书"外,也需要重视"育人"。为了加强思政理念与生物学科教学设计的融合应用,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3.1转变授课方式,多角度融入思政元素

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殊且有效的教育方式。“课程思政”便是在受教育者心理上没有察觉的时候所进行的一种隐性教育的方式。在“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之中,中学课堂不在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同时也是师生间思想道德的交流。因此,教師可以转变授课形式,通过多角度融入思政元素,组织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思考、探讨等,借助微信平台,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融合。

一说到责任感的培养,往往就会让人想到这是政治老师和班主任的工作。其实,各学科的学生社会主体责任德育教学既是具有其相同部分,又是具有其特殊性的部分,每个不同学科的责任教师都应该有义务充分培养教育学生的这种社会主体责任感。作为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学科,通过中学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有关于卫生健康知识,保健知识,疾病预防等知识。生物学科的农业社会生活责任管理是以现代生物学知识为理论基础,对处理个人和组织社会管理事务过程中的各种生物学管理现象,可以及时做出正确理性的客观判断和科学解释,具有正确解决人类生物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管理问题的认识勇气和处理能力。

课堂虽小,责任重大。在新版中修订的学校生物学科课程标准将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列为学校生物学科的核心教学素养之一,可见,社会主体责任在学校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比例越来越重。教师应该在自己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时刻渗透着一种社会科学责任,引导学生在认真对待其中有关于人类生物学的一些社会相关话题,能够对其作出更加理性化的解释,相信生命科学,并且能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人类生命和学会保护环境等社会相关科学知识;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各类校本实践课程,引导本地学生积极尝试帮助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生物学上的问题。

3.2加强与情境对话,让学生沐浴在社会责任的阳光下

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从不同角度体现相应的社会责任的。如七年级上册的《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这一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关于植被的作用和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本文列举一下我国关于植被主要作用面临的几个问题:我国森林资源中尽管野生物种丰富,但由于人们土地利用不够合理,乱砍乱伐,使我国森林系统已经呈现快速衰退的发展趋势;我国草原退化情况也不容乐观,过度休耕放牧不仅使许多学校操场土地退化而形成荒凉的大沙漠,且我国土地过度沙漠化已对我国农业种植生产和其他人类日常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威胁。通过这些问题可让学生意识到到保护坏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此外,适时组织学生参加每年的 3月 12 日国际植树节校园植树系列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并在爱护校园植被,爱护生态家园的社会责任中站起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践行爱护家园的责任。

3.3与身心健康对话,让学生在疾病与健康的学习中,自主履行社会责任

教师在生物学中会教予学生许多疾病预防的的知识、饮食常识、健康的生活习惯、生物学原理等的同时还应教予学生在这些知识中学生理应承担和理解的社会责任与法制意识。如在教师讲授《传染病及其预防》这一课时,可联系当前“新冠肺炎”事例进行剖析,在学生充分理解关于传染病的各种传播传染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的同时,还应把自己所学的预防科学知识及时宣传给他人:传染病不可怕,平时只要注重注意个人和社区环境卫生,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控制传播感染源,切断各种传播传染途径,保护一些弱势群体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教师可通过播放艾滋病相关视频,告诉学生要洁身自爱,拒绝毒品,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展示不良的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以及对家庭、社会的危害,让学生远离烟瘾、网瘾、毒瘾、酗酒等不良行为,并让学生呼吁身边的人远离毒品、少抽或者不抽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人类遗传病》这一节课中,教师讲课应该以小案例动人,通过案例列举各种各样遗传病的自然产生及其原因以及这些遗传病可能带给我们后代的痛苦,激起广大学生的精神思想文化共鸣,禁止一些近亲朋友结婚,通过进行遗传检查咨询和产前检查诊断来有效预防一些遗传性质的疾病,在一定大的程度上我们能够有效地地减少一些遗传病的自然产生和持续发展,也大大减轻了一些遗传性的疾病对我们家庭和整个社会的沉重负担。

3.4与先进科研成果对话,领悟实践创新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前沿的科学家研究成果信息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例如通过展示来自我国第一个成功获得”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发现有关治疗疟疾新用药疗法的论文有关教学报道,告诉学生;在非常艰苦的科研环境下,屠呦呦团队与来自我国其他科研机构一起紧密合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现代中医药教学书籍中迅速获取教学灵感,与西方现代医学相紧密结合,开创性地成功发现了一种青蒿素,从而发现疟疾疾病治疗新用药方法,为疟疾患者和及其家属打开了一扇充满希望的崭新窗户,世界上成千上万的疟疾人都将受益于这种现代中药,学生在崇尚科学精神的同时,心中的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另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青少年现代科技技术创新实践大赛等比赛,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现代生物学实践技术,能够充分理解现代生物学、生物技术和现代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充分激发他们对现代生物科学的研究兴趣和独立思考,学生通過广泛参与竞赛活动,对知识的深入学习和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以及观察现象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都有全方位的提升,从而有效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塑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本文以课程思政理念下生物学科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应用作为选题,我们不难发现,在现阶段的中学生物教学中,必须时刻牢记思政教育这一教学观,使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创造更为有趣、生动的思政课堂气氛,为学校社会各界输送更多高级有素质的生物全能型思政人才。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传递思政价值,于润物细无声中将思政教育带进生物课堂,既做到“教书”又做到“育人”,让学生感受到生物课程的独特魅力。

参  考  文  献

[1]牛文鑫,陈斌.通识课生物力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01):81-82.

[2]靳晓芸.OBTL 模式下工科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J].广东化工,2021, 48(02):246-247+190.

[3]李东华,张卉,赵慧,任骁萌,朱丹.课程思政背景下食品专业课程建设模式 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1(01):89-90.

[4]沈朝华,赵金元.对新时代培养又红又专医学人才的几点思考[J].大理大学学报,2021,6(01):90-95.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教学设计课程思政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7:05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9:00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59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3:47
生物学科思想再认识
中学生物学(2016年8期)2016-01-18 0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