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晶
摘 要: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80例分娩产妇,均为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不使用镇痛药物,给予观察组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婦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活跃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Apgar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配伍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能有效地在分娩过程中发挥显著的镇痛效果,能有效提高顺产率,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6-0164-02
胎儿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产妇在临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容易出现不良应激反应,增加分娩的风险。因此目前临床关注于如何最大程度缓解产妇疼痛,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无痛分娩这一概念即应运而生[1]。随着麻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探索出一种分娩中的有效麻醉镇痛方案的可能性也有所提高。临床中常用的镇痛药包括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其中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物,能够阻滞神经传导,适用于妇产科麻醉手术中。舒芬太尼是一种阿片类药物,对预防运动神经阻滞有明显效果,能减少麻醉药品的消耗,且两种药物对产妇的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的影响均较小。基于此,本文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分娩产妇,探讨在无痛分娩中应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以期将其在临床中应用,现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80例分娩产妇,均为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6.8±2.9)岁,孕周37~42周,平均(39.7±1.3)周。对照组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25.9±3.2)岁,孕周38~42周,平均(39.5±1.6)周。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初产妇;单胎头位;具备阴道试产条件。
排除标准:有妊娠合并症、显头盆不称。
1.3 研究方法
对患者做宫开口2~3 cm,静脉滴注500 mL 5%葡萄糖生理盐水。分娩过程中严密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
对照组在分娩中不给予镇痛药物。观察组产妇在分娩中,沿着L2~L3或L3~L4间隙进行穿刺,于2~3 cm处置入导管,将0.5%舒芬太尼和0.2%罗哌卡因混合,并取10 mL进行硬膜外麻醉。根据产妇情况,给药可控制为4~9 mL/次。在产妇的第二产程结束后,可继续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麻醉。
1.4 观察指标
1.4.1 镇痛效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评价采用4级分级法[2]:0级:产妇无疼痛感;Ⅰ级:疼痛可以耐受,无痛苦表情;Ⅱ级:痛感明显,虽然可耐受,但会伴有呼吸急促和痛苦面容;Ⅲ级:疼痛剧烈,产妇难以忍受,痛苦面容,表现出呕吐、喊叫倾向。
1.4.2 产程时间
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包括第一产程、第二产程。
1.4.3 分娩方式
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包括顺产、剖宫产。
1.4.4 Apgar评分
于分娩后5 min、10 min立即对新生儿用Apgar评分法进行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行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并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
观察组0级镇痛率为4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P<0.05)。见表1。
2.2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平均为(2.9±1.1)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9±1.6)h。观察组第二产程活跃期平均为(0.8±0.4)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9±0.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9,P<0.05)。
2.3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顺产率为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Apgar评分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5 minApgar评分为(8.05±0.24)分,对照组为(8.12±0.18)分(P>0.05);观察组0 minApgar评分为(9.34±0.29)分与对照组为(9.42±0.21)分比较,两组的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分娩时的疼痛可以达到10级,产妇对分娩疼痛容易产生恐惧,不仅影响分娩进程,还会促进大量儿茶酚胺的产生,进一步抑制子宫血管收缩,对母婴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分娩的过程中会因子宫收缩而产生强烈疼痛感,若镇痛没有有效实施,则可能导致产程延长。基于此,本研究取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配伍。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均为目前在分娩过程中常用镇痛药物。舒芬太尼其镇痛作用是芬太尼的2~4倍,持续时间较长。罗哌卡因起效快,持续时间长,耐受性高,毒副作用小,能阻断感觉神经而不干扰运动神经,对胎儿无影响[3-4]。从作用机理来看,舒芬太尼能促进血浆蛋白与血脑屏障的结合过程。硬膜外注射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后,药物进入蛛网膜并结合于脊髓上方的阿片受体发挥作用,进一步促进该药在全身的血液吸收,达到镇静作用,镇痛作用更明显[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活跃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顺产率为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5%(P<0.05)。说明舒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的麻醉效果显著。且两组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取舒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的安全性较高。此外,为保证治疗效果,医务人员应在分娩前将可能出现的药物反详细告知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所用麻醉方案的优势,以期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产前、产中、产后健康教育也十分重要,应加强对分娩知识的掌握,帮助产妇建立乐观的心态,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
综上所述,在分娩中使用罗哌卡因配伍舒芬太尼行硬膜外麻醉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能减轻产妇痛苦,提高顺产率,从而缩短产程,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罗红,关晓娟,谭春阳,等.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有效性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7,38(28):102-104.
[2]杨兆军.探讨无痛分娩过程中应用舒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144+146.
[3]段金娜.小剂量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用于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的效果分析[J].名医,2020,11(1):251.
[4]郭勇杰.探讨无痛分娩中应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5):121-122.
[5]苏海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起效时间及术后内脏牵拉反应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22):3387-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