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度景观中的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改造

2021-08-09 14:52:34李雨薇
艺术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古典园林园林植物

摘要:在景观营造中,植物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玄武湖芍药岛为例,从植物景观改造的角度分析芍药岛植物现状,结合小尺度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要求,探寻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方法在现代小尺度景观中的运用,希望为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实现更好的结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观改造;园林植物;古典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2

0 引言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是表达美感和氛围的重要因素。芍药岛周围的植物搭配就很好地营造了古典园林的氛围。芍药岛别致地运用松树作为背景,前庭有层次地栽种了夹竹桃、红花檵木、冬青等,后方栽植高大的乔木,如乌桕,绿地上种有吉祥草、络石,水中种有荷花等,这些是古典文学中常用的意象植物,也是营造意境时的常用植物。芍药岛的景观配置虽有浓浓的古风情怀,但也存在不足。本文遵循中国古典园林中栽种植物以观形为主,以取色、赏花、闻香、听音为辅的要求,结合空间设计,全方面考虑植物的色彩、四季变化、花香,为芍药岛整体景观改造提出建议,以增强芍药岛游览区的观赏效果。

1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特点

中国园林体系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1]。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像是一幅长画卷,需要人们慢慢将它展开,仔细体会[2]。由于古代文人积极参与造园,中国古典园林景观通常与诗情画意完美融合,体现出写意山水的特点,中国园林美的内核有四:花木、石、水、空间[3]。

1.1 花木

花木最能表达文人细腻的情感,如柳树的依依惜别、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梅兰竹菊的清雅高洁,所以在古代,文人造景时追求“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格局[4]。

1.2 石

堆山叠石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中非常重要的景色,凡园景必有山石,离石不成景[5]。

1.3 水

水也是园林景观的基本因素之一。水可以拓展空间,也为植物动物的生存提供了空间,为造景提供了更多可能[6]。

1.4 空间

园林景观的空间与布局是根据园林构成元素形成的。花木、水、石等元素都可以起到构成空间的作用。其中,造景植物对空间的渗透、对比、层次研究价值最为重大[7]。

2 玄武湖芍药岛概况

2.1 区位

芍药岛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公园,场地呈不规则三角形。

2.2 气候

芍药岛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秋短、冬夏长。

2.3 植物分析

芍药岛作为小尺度中国古典景观,土地面积有限,没有足够多的养分供给高大的乔木,所以岛上大多是低矮的观赏性植物。岛上绿地上的植物有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四种[8]。

2.3.1 上层植物分析

经过调研,芍药岛的上层植物共有六种,分别是鸡爪槭、乌桕、马尾松、夹竹桃、羽毛槭、紫薇。其中能够生长到4 m以上的树种只有乌桕,鸡爪槭、马尾松、夹竹桃、羽毛槭、紫薇的高度均在2~4 m。种植方式以丛植为主,间或有孤植和对植。

2.3.2 中层植物分析

芍药岛的中层植物多为灌木,主要有小叶黄杨、六道木、檵木、石楠、齿叶冬青、海桐等。多为孤植,少数丛植。

2.3.3 下层植物分析

芍药岛的下层植物共有十四种,种类繁多,草本植物有吉祥草、鸢尾、酢浆草、沿阶草、迎春花、苎麻、附地菜、车前草、九里香,挺水植物有三种,分别是菖蒲、梭鱼草、荷花,藤本植物有两种,分别是络石和扶芳藤。芍药岛上的植物种类虽多,但管理不善。

2.3.4 植物位置分析

整个地块的多数植物都分布在后庭,前面地块只有三棵马尾松,中间只有一些色叶植物,没有灌木,层次单一[9]。

2.3.5 植物竖向分析

林冠线错落有致,高低层次非常明显,但小区域植物层次不够丰富。在整个区域中,最为高大的就是后方的乌桕。

3 芍药岛主要问题

3.1 植物

3.1.1 配置杂乱

植物配置杂乱,导致欣赏性不强。芍药岛乔木多为孤植,没有与周围植物建立联系,缺乏错落的层次感,此外,缺乏品相优美的树种,植物的观赏价值较低[10]。灌木多种植在岛边,无法突出芍药岛的特色[11]。

3.1.2 管理不当

公园管理不当,植物生长无序,地面大片裸露。玄武湖公园游人如织,加之公园对植物养护不当,芍药岛上草地踩踏的现象十分严重,许多植物杂乱、枯死,导致景观品相较差,游客体验感不佳[12]。

3.1.3 季相变化单一

植物大多为常绿植物,没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地块中常绿植物多,有季相变化的植物少,虽然可以保持四季常青,但容易让人感到乏味,可供欣赏的花叶类植物少[13]。

3.2 石

芍药岛为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地块中设计了许多造型别致的石头,但这些石头并不具备中国传统的审美感,而是散落在岛中各处,平添了一股压抑。

4 优化改造建议

分析芍药岛这个小尺度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中的地形、气候和植物,对整个岛进行改造。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将大自然中的风景收纳于方寸之间[14]。所以改造中国古典园林应从自然出发,表达自然[15]。

4.1 整体上改变岛上游园节奏

古典园林融合了意境美学、抽象美学等多种因素,在整体景观表达上,注重层次、抑扬、虚实的安排以及韵律感,使人们在游赏时富有节奏地前行[16]。在芍藥岛的改造中,可以根据地形将地块分为五个部分[17],体现“起”“承”“转”“合”。

4.1.1 起

“起”是整个岛的前奏。人们进入场地时所看到第一眼处的设计会极大程度地影响人们对场地精妙与否的评价。“起”用于营造整个游园氛围,带给游客们古典园林的体验[18]。小岛主入口处是一座曲折的小桥,通过小桥后,就是一些马尾松,遮住了后面的芍药园,营造了一种错落有致、半遮半掩的景观效果,这种景观效果称为“障景”。障景讲究朦胧美,带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障景强调欲扬先抑,增强空间的感受力[19]。

4.1.2 承

“承”是承接,也是点题。在芍药岛的裸露地块上种植芍药,这芍药既成为小岛的主题,同时映照芍药岛的名字与来历。游客经过高大的马尾松后,所看到的就是低矮美丽的芍药,这与之前遮挡的马尾松区域形成反差[20]。

4.1.3 转

“转”就是整个区域的精粹部分。在“转”的安排上,主要用羽毛槭和鸡爪槭等彩叶植物作为整个地块的点睛之笔,营造植物氛围[21]。

4.1.4 合

“合”是地块中植物最多的区域,是整体的古典园林配置展示[22]。在“合”的安排上,主要在路的两边用乔木营造出幽深的空间,吸引游客走过这条路,也为之后穿过芍药岛作铺垫[23]。

4.2 丰富植物层次

植物层次可分为纵向空间层次和横向空间层次[24]。纵向空间层次是由植物高度差及植物样式而产生的层次[25]。横向空间层次是被植物覆盖的区域的层次。在纵向空间中合理协调乔木、灌木、花草的配置比例,例如增加高度不一的植物,确保植物层次分明;在横向空间中,提高水面植物覆盖率,让游客产生“入目皆是植物”的美感[26]。

4.2.1 在竖向空间中调整乔木、灌木、花草的配置比例

增加乔木灌木周围的组团,优化配置比例,多用丛植。植物要高低结合,不可单一地一片铺开。将颜色深浅不同的植物搭配在一起,在色彩上制造过渡的层次感,将高度不同的植物前后错落地搭配在一起,在形式上制造层次感[27]。植物多用人格化的花卉,如竹、海棠等[28]。

4.2.2 种植挺水植物

在空白水域增加睡莲与美人蕉,这两种植物都是中国古典景观设计中的爱用物。

4.3 增加植物色彩

古典园林讲求“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格局[29]。园林景观设计中所选取的植物大多为开花植物,在景观配置中使用开花时间交错的植物才能更好地达到改造目标。早春时,植物颜色相对暗淡,可以增加樱花、海棠,让初春的庭院更加多姿多彩,同时增加美丽月见草等本地植物,点缀常绿的景观园[30]。

5 结语

研究玄武湖芍药岛的改造过程,会发现芍药岛出现了若干问题,如管理不当等,有些问题仅靠改造是改变不了的,需要有关管理部门密切关注,只有重视植物的生长情况,才能使改造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营造出优美且有序的景观。

参考文献:

[1] 刘聪,祝遵崚,马朋.古典园林的空间思维意识——大观园景象构成解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78-79.

[2] 钟巧红,祝遵崚.南京瞻园植物配置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76-77.

[3] 陈子澜.枯山水艺术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3):47-48.

[4] 彭浩楠,张耀.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168-169.

[5] 芮晨晨,祁守金,黄磊磊.对城市开放式公园的景观设计探讨——以南京鱼嘴湿地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90-91.

[6] 熊瑶,李明,庞莹莹.浅谈造园中的植物种植美学[J].大众文艺,2018(24):90-91.

[7] 朱梦,姜萱,苏婧.古典园林植物配植分析——以何园水心亭为例[J].艺术科技,2020(22):29-30.

[8] 赵坤,李永昌.乡村新民居室内环境体系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6):114-116.

[9] 周璐,谢雨芯,岳天琦,等.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3):27-28.

[10] 张知祺,耿植荣.镇江“城市山林”景观设计的运用——以南山绿道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1):181-182.

[11] 吴馨宇,华阳.现代艺术空间中互动装置的沉浸式体验研究[J].艺术科技,2020(8):83-86.

[12] 包婷,李雪艳.基于场所精神视角的国内城市公园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3):93-95.

[13] 彭恬怡,陈玮.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J].大众文艺,2019(20):42-43.

[14] 吴逸,叶洁楠.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常州市人民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1-82

[15] 江缇,丁山.“公园城市”理念模式与实际探索——以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4):147-148.

[16] 曹汇之,王夕倩.无障碍设计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以南京中山植物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10):107-110.

[17] 管佩弦,于成景,李雪艳.生态石笼在城市公园水体修复设计中的审美探讨[J].大众文艺,2019(16):100-101.

[18] 张继强,张乘风.建筑与园林中设计形式的美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118-119.

[19] 董利婷.南京月牙湖公园小水域植物造景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03-104.

[20] 赵兴敏,汤箬梅.现代景观的“无界”设计研究——以南通“沁园兰园”为例[J].设计,2019(11):43-45.

[21] 熊瑶,张秀,严妍.公园城市视域下的郊野公园游径系统规划设计——以汪溪郊野公园为例[J].装饰,2020(10):132-133.

[22] 李思琪,吴曼.孤独症儿童康复花园设计研究——以埃文斯康复花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7):34-37.

[23] 熊瑶,张建萍,严妍.基于气候适应性的苏州留园景观要素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1):145-153.

[24] 黄薇,吴冬蕾.浅析园林雅俗嬗变[J].美术教育研究,2020(23):86-87.

[25] 张晓晶,吴冬蕾.中国画中的“雅”与“俗”——以齐白石绘画题材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14-15.

[26] 吴歆悦,李雪艳.南京新门西体育文化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J].艺海,2020(12):87-89.

[27] 苏婧.楼观台道教园林景观营造方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8(21):109.

[28]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性元素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6-77.

[29] 张丹,圣倩倩.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以泰州梅兰芳公园为例[J].设计,2018(22):96-97.

[30] 刘雲田.留白手法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青果巷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1):159-160.

作者简介:李雨薇(1998—),女,山东菏泽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指导老师:熊瑶(1983—),女,四川成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设计、园林规划设计。

陈玮(1973—),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院办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艺术学。

猜你喜欢
古典园林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34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42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技术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50:06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39
看《园冶》谈苏州古典园林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8:39:02
浅谈园林艺术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17:20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空间组合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17期)2016-07-15 14:23:45
高职园林植物识别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