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 乔朋辉
[摘 要]长期以来,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东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极不平衡。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东西部地区运输发展的差异和原因,提出了应加大对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东西部联合发展等参考性改进建议,以期能够促进东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东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差异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8.032
1 引言
经济社会要发展,交通需先行,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交通运输行业总体呈“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状态,但与此同时,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行业由于很多原因导致其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经济基础和交通条件等方面均较好;而西部地区一直落后于东部地区,在交通行业的路网建设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实现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和谐平衡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运输发展差距,是我国交通行业建设过程中的重大课题。本文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运输发展差异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东西部地区的未来交通建设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2 东西部地区运输发展的差异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东西部地区运输发展差异不仅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越来越明显。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持续发展的羁绊。我国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10个省(直辖市),多为沿海地区,土地面积约为106万平方千米,仅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1.04%;而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和西藏1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大部分为内陆地区,其土地面积约688万平方千米,占据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71.67%[1],约为东部地区总面积的6.5倍。对于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运输发展差异,本文主要从运输生产总值、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能力三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来分析东部与西部地区在运输业上的发展差异。
2.1 运输生产总值差距
在运输生产总值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一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而整个运输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运输业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不断促进上面,但其本身在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总值也不可忽视。在2018年,我国运输业生产总值达40550.2亿元,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4.5%。其中,东部地区运输业生产总值达到23069.01亿元,占运输业生产总值的56.89%,而西部地区运输业生产总值为9213.01亿元,仅占运输业生产总值的22.72%[2]。由此可见,我国东部地区的运输业生产总值远远大于西部地区,是我国运输业生产的主要地区。东西部运输业的发展还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
2.2 基础设施差距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交通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东部地区的运输线网密度大,运输非常便利;而西部地区运输网络体系不发达,主要靠覆盖范围较小、线网较为稀疏的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络。本文通过分析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发展程度来反映东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发展差距。
(1)对于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8年年底,东部地区高速公路总里程为41481km,其线网密度为391.33km/km2;西部地区高速公路总里程为47592km,其线网密度为69.17km/km2。由此可见,东西部地区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差距不大,但是在高速公路线网密度方面,西部地区约为东部地区的5.66倍。这充分体现出我国东西部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
(2)对于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8年年底,东部地区铁路运营总里程为34494.1km,总线网密度为325.42km/km2;西部地区铁路运营总里程为50236km,总线网密度为73.02km/km2。东部地区的铁路总线网密度是西部地区的4.46倍。可以看到,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面积很小,但铁路网非常密集、覆盖率高,因此对经济发展的促进速度更快。
2.3 运输能力差距
运输能力是指运输业或者运输方式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最大客货运量,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而且人们对运输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各地区的客货运量都呈现出不同程度增长的趋势。表1展示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2010—2018年的客运量和货运量统计数据。
在客运量方面,东部地区由于人口密度较大,其客流量流转的次数比西部地区的人流量次数多很多。东部地区的年客运量总和在2015年之前一直都大于西部地区,这是由于东部地区人流量密集和经济产业密集等因素引起的。在2012年以后,由于国家总体宏观政策的调控、交通方式的日益多元化以及私家车等的发展和“黑车”的盛行对公路运输的冲击,使得东西部地区的客运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在货运量方面,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远远大于西部地区,而且靠近海岸,其货运量的周转次数远大于西部地区。东西部地区的货运量整体上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个别年份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东部地区的货运量远大于西部地区,但是近几年(2014—2018年)在货运量方面的差距已经变小。这与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运输业发展的重视度有很大的关系。
3 东西部地区运输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东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业在运输生产总值、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运输和运输量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可以归为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
3.1 地理环境的差异
自然地理环境和位置是造成东西部地区发展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我国东部的自然地理环境优越,靠近海岸,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比较适合人类居住以及农业和工业的发展[3];而西部地区地形较差,主要由高原、山地和盆地组成,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为沙漠地区,其气候非常干旱,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在这种恶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下,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就存在着非常大的难度,因而投资成本也随之大大提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2 经济发展的差异
由于地处海岸等地理区位的优势,与外界各国的交流广泛,不断有大量的外资涌入和技术投入,使得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获得了迅猛发展[4]。快速发展的经济使得东部地区实现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西部地区处于中国内陆范围,与沿海省份、国外等外界的沟通联系程度较小,此外也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量外资作为经济支撑,因此造成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始终滞后东部沿海地区。
4 东西部地区运输发展建议
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到交通运输业协调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东西部地区运输行业之间的差异更是一个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5]。文章通过以上对东西部地区运输发展差异的对比分析,结合其影响因素,对东西部地区未来的运输发展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以供参考。
4.1 加大对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其投资环境
东西部地区在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等自然环境上的差异已经不能改变,但是可以利用先进技术、资金和人才等物资方面的投资来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交通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此外,对西部经济建设的要求也必须首先解决交通问题,加大其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是发展西部交通的第一步,只有首先解决这些地区的交通设施问题,才能完善整个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4.2 积极开展东西交通发展合作战略,形成东西部联动的新格局
通过东部地区带动西部地区,逐渐减小地区之间的交通运输发展差距,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平衡发展的迫切需要。东部地区的交通网络体系建设较为发达,而西部地区的交通体系较为落后,其交通网络覆盖面还不够广。因此,要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东部地区应该把重点放在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输能力上,西部地区则更应加快整体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设。此外,还应鼓励东部地区的人才、技术和资本与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相结合,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加强东西部在经济与交通方面的联合与合作,走出以东带西、以西促东、携手共进的发展道路,逐步缩小东西部交通运输发展的差距。
5 结论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导向性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各项事业建设的前提和准备,是新时代下经济建设的先导工程。因此,要想加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缩小东西部地区各方面的差距,就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交通运输业作为支撑,以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西部地区的交通发展需要国家和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大力投资,需要对自身资源优势的合理利用,更需要东西部地区的交通互助和联合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西部地区的交通建设才能乘势而上和快速发展,从而推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不断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参考文献:
[1]白鹏霞,王明瑞.东西部地区运输发展的对比分析[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4,35(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3]杨易霖.东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发展比较及建议[J].价值工程,2016,35(18):36-38.
[4]吕世勋.区域差异性在交通运输发展中的对比分析[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5(Z1):16-17.
[5]馮阳萍,彭冉冉.东西部地区运输发展差异的比较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4(3):111.
[作者简介]杨杰(1995—),男,汉族,四川巴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输经济、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乔朋辉(1995—),男,汉族,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输经济、公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