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华
摘 要:目前,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改革深化的背景下,提高种子在农业中的地位,提高种子利用率,成为种子管理的重点任务。分析农业种子管理问题和制订解决方案,有助于全面建立种子管理系统。种子管理人员必须履行职责,按照相应规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及时查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水平,为种子市场机制改进作出贡献,为健康育种创造条件。
关键词:种子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10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志码: A
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始终是国民经济不可动摇的基础。农业部门应对农业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全面优化管理不良种子,从而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1 我国农业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种子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播种前,选择高质量品种进行科学培育,是提高作物产量及质量的必要基础性工作[1-2]。种子管理是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直接影响,关系到农民的根本利益。为了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必须对种子质量予以严格把关。我国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实践中认真审查和分析种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近年来不断深入分析可知,种子研发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手段,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来源,这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颁布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种子法》,但仍有很多优良品种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
此外,工资水平低与机制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我国种业的快速发展。
2 种子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1 种子市场比较混乱
种子经营管理过程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可能会导致其市场失衡。一些种子公司试图降低成本,通过垄断等手段获得最大利益,甚至不遵守道德规范。如果继续任由其发展,难以保证种子的质量。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这样违反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甚至出现作物产量减少和质量降低的情况,为种子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增添许多不确定因素,并对种子机构的管理造成严重影响。
2.2 种子市场开放存在监督管理问题
种子市场开放以及监管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种子供应和种子市场获取利润之间的矛盾。种子生产商和一些中小企业为了生存,想要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采取了非法措施和手段,以避免监管机构的监管。此外,长期以来人们进行种子管理受到传统管理方法的影响,其对种子市场的监管未能充分关注;市场对种子质量没有严格而统一的要求,也没有特别的测量仪器;未能对市场进行有效控制。这使得建立有效的调节机制变得异常困难。
3 应对种子市场的管理方法
3.1 完善种子市场的监督管理体系
种子市场管理系统的创建和改进,是种子管理的基本保证。从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国家应高度重视农业用种,严格遵守现有法律,根据法律完善相关法规,制定严格的标准,在种子进入市场前控制好种子质量,阻止问题种子进入市场。
在种子管理体系完善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的部门对种子管理法进行进一步加强,不断完善种子管理机构,加强建设种子管理服务队伍,为种子管理体系采取保障性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善种子管理体系,实现种子生产每一个环节的严格把关,使种子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更加标准和规范,有利于种子质量水平的提高[3-5]。
3.2 重视种子管理,指导农民科学选种
种子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种子质量问题是否过关以及企业如何对种子进行经营,这些问题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因此,正确指导农民科学选择优良品种,规范企业盲目引进和随机推荐,可以有效遏制种子市场的混乱。
为了确保农业种子使用的安全,并提高农民对种子使用的信心,应当通过对种子生产和管理单位的检查和评估,建立种子品种推荐制度。
同时,种子研发机构、育种单位和种子管理部门,应按照高产优质品种栽培标准,组织申报种子集中种植与展示,并组织相关专家和种子管理企业进行实际研究,对田间品种进行鉴定,确定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的合法优质品种。必须严厉打击非法行为,逐步完善种子市场机制并营造良好的销售环境。
3.3 加强宣传,提高预防意识
由于种子行业的特点,可以通过举办大型商业讨论会、培训、广播、口号和其他形式的宣传,大力传播与种子管理有关的法律知识。也可宣传非法种子贸易造成的严重后果,开展“权利落实日”或“农村普及日”等活动。
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农民法律意识逐步得到提高,并且避免了被骗的潜在危险。可以通过“3·15”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预防种子管理的意识,让人们充分了解种子相关法律法规且合理保障自身权益。同时,为人们提供关于种子管理的相关知识,加大广告的宣传力度,充分提高种子从业者和农民的法律意识,也要提高其对市场风险的认识,防止种植非法作物所带来的潜在危险[6-8]。
4 優化农业种子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4.1 加强对种子市场的控制与监管
随着种子品种及其生产渠道的增加,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种子市场的控制。确认清楚种子管理的条件、标准等,明确规定种子公开使用的条件和方法。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另一方面为农民参与选购种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此外,在监测种子质量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检查种子生产、使用之间的关系,并确保种子品种的认证。在种植种子期间,有关部门应该严格遵守公平开放的原则,并建立专业的现场监测机制,考虑当地的实际农业生产情况。种子生产的风险评估、风险分析等都需格外注意,特别是种子生产风险、经营风险和质量风险,确保农民能得到可靠种子,并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4.2 优化种子业务
为了更好处理新品种的问题,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改进登记程序,并全面对种子管理实施登记制度,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检查。
一是组织开展种子质量抽检。二是检查种子标签、经营许可及经营档案、品种审定及授权情况等。三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查处市场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健全种子案件的举报制度,增强种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妥善处理种子质量纠纷。
同时,必须调整种子生产趋势,测试种子品种,根据新种子品种特征,培育其技术与方法,使新技术在提高农业作物产量和其他方面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在引入新种子品种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为其提供物质和政策支持,建立有效的种子档案机制,确保种子市场的有序发展。建立统一的种子管理系统,创新种子管理工具,并提高种子的管理与服务水平[9-10]。
4.3 明确种子经营的管理任务
为了确保种子管理的有效性,符合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指标,有关部门必须明确种子管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方面,必须严格界定种子功能并对种子进行有序管理,以便对区域农业时间、农业生产状况和农业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并建立全面的管理系统。
另一方面,加强技术人员培训,以便其能更好地控制种子质量。重点建立种子管理小组,有效提高种子管理效率,加强执法能力。查明生产、经营和使用种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精力提高种子管理人员的技能,从源头上控制种子质量,有助于本地区农业种子市场有序运作[11]。
5 结束语
种子管理人员应注意农业技术领域的知识扩展,并掌握实践经验,包括识别种子包装上的标识、种子名称、起源、质量检查等,只有种子主管部门不断提高知识水平,才能发挥其职能作用。此外,种子管理系统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为了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目标,有关部门必须认识到传统种子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明确种子管理责任,提高种子质量,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种子管理机制,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收入。
参考文献:
[ 1 ] 王静.浅述新形势下农业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对策[J].种子科技,2018(8):34,36.
[ 2 ] 张苏兰.浅析种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参谋,2017(24):80-81.
[ 3 ] 张兴盛.农业种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2):81,83.
[ 4 ] 陈晓霞.新形势下农业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J].乡村科技,2017(27):24-25.
[ 5 ] 韩进伟.新形勢下的农业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浅谈[J].农业与技术,2014(5):222.
[ 6 ] 杨正斌.加大种子监管力度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7(7) :44-45.
[ 7 ] 李凌云.浅析农业种子推广中的管理服务策略[J].种子科技,2020(1):117-118.
[ 8 ] 袁玉顺.种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5):95-96.
[ 9 ] 龙明丽.浅析新形势下县级种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种子科技,2020,38(18):38-39.
[ 10 ] 杨玲玲.浅议种子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种子科技,2020,38(1):26,28.
[ 11 ] 陈平.浅议农业种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种子科技,2018,36(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