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坚
(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四川 成都,610200)
调查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易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导致临床无法顺利展开治疗[1]。因此,为了改善患者病情,以胰岛素抵抗和非胰岛素抵抗者为例,分别给予常规、二甲双胍治疗,详细数据汇报如下。
筛选样本取自于本院妇科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筛选样本时间取自2020 年6 月-8 月,共90 例,按照组别区分依据(平衡序贯法),划分成3 组,每组容量30 例。参照组,样本年龄时段23-38 岁,年龄跨度经分析(30.55±2.10)岁;治疗A 组,样本年龄时段24-38 岁,年龄跨度经分析(30.98±2.11)岁;治疗B 组,样本年龄时段23-39 岁,年龄跨度经分析(30.87±2.12)岁。科室护士收集完整性资料,2*2 析因设计分析,组间数据对比,间差P>0.05。
对全部患者的完整基础数据进行分析,询问病史,统一调查病情情况,立足于患者基础资料上,参照组、治疗A 组均采取常规,即:给予促排卵、胰岛素增敏剂等治疗,治疗B 组采取二甲双胍(常州兰陵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009,规格0.25g*48s/盒)治疗,起初服用剂量0.25g,之后按照患者的病情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不得超过2g。
经过7 天治疗后,对3 组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分析,次日清晨,在患者空腹状态下采取静脉血3ml,离心处理5min,冰箱中存储,存储环境温度(-80℃)。比较3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性激素(LH、FSH、E2)、血脂指数结果(TC、TG、HDL-C、LDL-C)。
2*2 析因设计分析,对研究数据实施精细化检验,血脂检验数据作为连续性计量数据,重复测量方差检验,(±s)示;检验阳性率作为计数数据,非参数检验,%示,对比t、 x2与P,以P 值区间(P<0.05 或者P<0.01)表示有统计学价值。
治疗前,3 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小P>0.05,治疗后3 组数据比较,FSH 与E2数据组间差异小P>0.05,LH 组间数据差异大,且相对比参照组和治疗A 组,治疗B 组数据结果更优P<0.05,见表1。
表1:性激素数据变化分析(±s,mIU/L);n=30
表1:性激素数据变化分析(±s,mIU/L);n=30
项目 时间 参照组 治疗A 组 治疗B 组 F P FSH 治疗前 6.15±1.23 6.34±1.35 6.17±1.29 0.3766 0.7140治疗后 5.88±1.43 5.79±1.42 5.73±1.65 0.3011 0.7655 LH 治疗前 16.18±2.66 16.17±3.95 16.55±4.13 0.2627 0.7964治疗后 9.78±2.65 12.11±3.14 7.82±2.31 4.2812 0.0021 E2治疗前 29.15±8.23 29.16±8.26 29.06±8.54 0.0307 0.9755治疗后 28.23±7.95 28.43±7.92 28.60±7.55 0.1224 0.9030
表2:血脂指数结果变化分析(±s,mmol/L);n=30
表2:血脂指数结果变化分析(±s,mmol/L);n=30
项目 参照组 治疗A 组 治疗B 组 F P TC 4.85±1.63 4.96±1.42 4.97±1.32 0.2067 0.8380 TG 1.95±0.66 2.85±0.95 2.46±0.61 3.0871 0.0221 HDL-C 1.24±0.41 0.53±0.16 0.93±0.25 6.5843 0.0002 LDL-C 3.16±0.74 3.25±0.76 3.31±0.64 0.5450 0.5968
妇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中多囊卵巢综合征危害性强,女性是主要受害者。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表现以不规律月经周期、不孕等为主,病因至今仍然未调查清晰。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多采取胰岛素增敏剂等方式干预,但该类疾病患者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现象,所以临床上治疗进度易受到阻碍[2]。面对此现象,针对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给予有效地治疗很关键。
综上,对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疗效良好,而非胰岛素抵抗者相对比胰岛素抵抗者,促黄体生成素数值较高,胰岛素抵抗者则血脂指数异变发生概率更高,因此,针对胰岛素抵抗现象应采取积极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