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萍
(柳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柳州,545001)
小儿遗尿症又称遗溺、尿床,多发生于5 岁以下的儿童,指儿童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在睡眠中发生自遗,醒后方觉的情况,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训练排尿功能、训练膀胱功能、报警器治疗等,常用药包括抗胆碱能、去氨加压素、三环类抗抑郁药等,但用药后存在副作用风险,部分患儿及家长接受度低[1-2]。中医提出小儿遗尿的病机与“肾气不固”有关,“下元虚寒”、“先天不足”是影响肾气不固的主要原因,而肾司二便会导致遗尿出现[3]。小儿遗尿症病情明显影响患儿日常生活,在患儿身体发育过程中伤害其身心健康,故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方式促进疾病康复意义重大[4-5]。文章纳入我院收治的60 例小儿遗尿患儿作研究样本,评价中医外治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效果,现将本次研究全部内容整理后作以下论述:
纳入我院于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间收治的60 例小儿遗尿患儿作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30 例,观察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范围在3-6 岁,平均为(4.5±0.5)岁,病程时间在30d-120d,平均为(77.2±15.3)d。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龄范围在3-6 岁,平均为(4.8±0.3)岁,病程时间在30d-120d,平均为(78.0±15.0)d。
研究已上报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家长均对研究表示知情同意;患儿每夜或几夜发生1 次遗尿行为;患儿每夜遗尿数次;符合中医肾气不足型遗尿辨证标准[6](每夜或间隔几夜发生遗尿,甚至一夜数次;睡眠中不易唤醒;患儿食欲下降、大便不调、舌苔薄白、肢体倦怠、脉搏细弱);患儿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无异常。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泌尿系统器质性疾病患儿;排除对研究药物成分过敏者。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外治护理干预:穴位贴敷:1.“ 温肾纳气”穴位贴制备:取山萸肉、菟丝子、远志各10g、益智仁15g、麻黄30g;取药后研磨成粉末状,使用米醋调成糊状,制成穴位贴备用。取穴: 命门、 膀胱俞( 双) 、 肾俞( 双),正式贴敷前护士使用拇指在上述穴位进行揉、按、触压等手法干预,待皮肤局部微红状态下再行敷贴,敷贴时间在2 小时左右,每日1 次,7d 为1 个疗程,治疗4 个疗程。2.小儿推拿:补脾上100 次,顺推八卦、搓揉四横纹、补睥经共100 次,捏脊6 次;上推七节骨,直至发热,最佳推拿时间选择上午的9-11 点,每日推拿1 次,10d 为1 个疗程,1 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 周后继续治疗,共治疗4 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入院为患儿家属宣教小儿遗尿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训练患儿排尿功能,强调睡前禁止饮水,夜间及时唤醒患儿进行排尿。
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显效:随访半年后无复发症状、无遗尿症状;有效:遗尿次数明显减少,夜间睡眠状态下可轻易唤醒并进行排尿;无效:遗尿次数未见减少且症状并无改善[7]。护理满意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技能、服务态度、解决问题能力及并发症预防,分为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3 个等级,得分越高,满意度越佳,其中90~100 分为非常满意,70~89 分为一般,小于70 分为不满意。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χ±s 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比较两组疗效(n=30,例)
表2 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n=30,例)
穴位贴敷的原理指药物的有效成分可渗入皮肤角质层、真皮层,药物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中,发挥调控机体的作用,缓慢释放药物成分中的有效物质,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加速有效物质渗透皮肤,实现治疗效用[8]。
遗尿对儿童的生理、心理均造成不良影响,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伴随遗尿会增加其心理压力,导致患儿产生羞耻感、自卑感,因此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症状,促进疾病预后康复意义重大。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分析原因发现,观察组给予中医外治护理干预,小儿推拿中通过不同手法刺激穴位,发挥疏通经络、加速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穴位贴敷药物包括山萸肉、菟丝子、远志、益智仁、麻黄等,麻黄性辛温、归膀胱、肺经,具有宣肺、利尿、行水等效果;益智仁性辛温、归肾经、脾经,可发挥缩尿、暖肾、固精、暖脾效果;2 者联合可发挥行水、宣肺、暖脾、止遗、温肾、利膀胱的效果,辅以山萸肉、菟丝子、远志等可共同发挥补气、健脾、敛肾精、固膀胱之气、除遗尿的效果。护士重视关注小儿遗尿患儿的情绪变化,主动关怀患儿,告知遗尿不是他/她的错,解除患儿紧张情绪,主动询问患儿的心理压力现状,评估是否存在自卑情绪,嘱咐家长要主动维护患儿自尊心,避免经常打骂患儿,联合家长多关心、安慰、鼓励、陪伴患儿,促进情感交流,加强彼此的信任感,消除患儿负性情绪[9]。护士重视为家长宣教情感护理对疾病预后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主动护理意识,主动为患儿提供心理支持与安抚。向家长强调培养患儿形成正确的卫生习惯、作息时间意义重大,白天减少患儿的体力活动,改善贪玩劳累引起的遗尿,夜间及时呼唤患儿起夜,注意休息,指导患儿培养睡前排尿的好习惯。护士主动告知家长穴位贴敷、推拿治疗的时间、内容、注意事项,解释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家长正确认识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高其遵医意识,主动配合治疗[10-11]。重视关注患儿的饮食,指导家长为患儿提供清淡饮食,禁止食用高糖、高盐、生冷、刺激的食物,饭后减少饮水,适应进食食物包括山药、黑豆、木耳、薏苡仁等。护士指导患儿保持健康的饮水习惯,即指白天多饮水,如患儿主诉有尿意,嘱咐其尽量憋尿,初期憋尿5 分钟,慢慢延长至10 分钟,但最长憋尿时间<30 分钟,每日练习3 次,加强尿道、膀胱括约肌收缩功能[12]。
综上所述,小儿遗尿应用中医外治护理干预可促进疾病康复,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