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瑶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530031)
髋关节属于球窝关节,由股骨头与髋臼构成,而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是通过植入人工全髋关节假体治疗髋关节疾患的外科手术[1]。THR 适用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病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由于年轻患者活动量较大,术后生存时间长,而人工假体会发生磨损,且寿命有限,年轻患者术后可能需多次接受手术进行关节翻修,因此不建议年轻患者接受THR。THR 术后可能发生伤口愈合不良、血栓形成、感染、关节不稳、假体松动等并发症,且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休息,可能发生躯体移动障碍,甚至出现废用综合征,因此需对THR 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促进恢复[2]。本研究中,为探究对症护理配合康复指导应用于THR 患者的影响,特展开实验,现报告如下。
纳入2018.1~2019.4 收入行THR 患者(n=120),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60 例,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参照组中男女例数之比为34:26,年龄47-78 岁,均数为(62.84±4.06)岁;观察组中男女例数之比为35:25,年龄48-77 岁,均数为(63.04±3.89)岁。全部患者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数据呈正态分布,可行比对(P>0.05)。
参照组给予对症护理,具体内容包括:(1)THR 患者由于陌生环境刺激、对预后担忧、担心交叉感染等原因,易出现恐惧情绪,护理人员需耐心倾听其倾诉,理解患者感受,详细为其介绍特殊检查、治疗方法(牵引、石膏固定等)、手术环境等流程及配合要点;对疾病预后多给予明确、有效和积极信息,如成功治愈病例等;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消除其对交叉感染担忧;可指导患者深呼吸,缓解其紧张情绪,并鼓励患者参加各类娱乐活动。(2)患者术后由于创伤及体力下降等原因,可能出现躯体移动障碍,护理人员需协助其完成洗漱、进食、排泄等个人活动;移动患者躯体时,动作应稳、准、轻,避免加重肢体损伤;告知患者疾病康复过程,提高患者对病情恢复了解程度,加强其信心,并指导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逐渐增强其自理能力。(3)患者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包扎过紧等出现明显疼痛感,部分老年患者还会因睡眠不足导致疼痛阈值降低,并感到剧烈疼痛。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交流,话题尽可能轻松愉快,分散患者对疼痛的关注;密切关注疼痛部位情况、患者体温及伤口出血情况,分析并尽可能去除引发疼痛原因,如放松包扎敷料以减轻压力、帮助患者选择适宜体位等,视情况使用镇静止痛药物。若疼痛长期无法缓解,可能导致继发感染,应给予重视。(4)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发热、尿潴留、出血、感染等症状,护理人员需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发热患者合理给予抗生素、对尿潴留患者下腹部进行热敷或按摩、对出血患者及时采取止血措施等。
观察组除对症护理,额外进行康复指导,具体内容包括:(1)术前对患者进行床上便器使用训练、踝泵训练、股四头肌收缩运动训练、抬臀运动训练。踝泵运动是通过踝关节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具体方式为患者脚踝及脚趾同时用力向上翘,维持10s,再用力向下压,停10s,反复进行以上运动,10-20min/次,4 次/d。股四头肌收缩运动能维持或加强大腿前方肌肉力量,而抬臀运动能训练臀部及腰部肌肉,可预防压疮。(2)术后搬运患者时,必须保持其处于外展中立位,双腿间夹T 型枕,防止搬运时脱位。护理人员需密切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切口出血情况、引流管状况及患者血运。(3)术后需遵循个体化原则尽早进行康复锻炼,运动量逐步增加,以保持患者关节稳定性和肌肉张力,防止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情况发生。患者麻醉后至术后3 天,可进行肌肉收缩运动和远端关节运动;术后第4 天至1 周内,可进行关节屈曲锻炼,加强肌肉等张收缩和关节运动,如尝试下床站立,或在步行器辅助下进行行走锻炼;手术1 周后以离床训练为主,继续肌肉锻炼和行走锻炼,逐渐增加运动量。
(1)采取哈里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估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3],评估内容包括疼痛、功能、畸形和关节活动度四方面,其分数分配比例为44:47:4:5,评分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成正相关。
(2)采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指数)评估两组生活质量[4],共10 方面,包括是否能够独立进食、洗澡、穿衣等,总分100 分,评分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χ ±s 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Harris 评分上,观察组术后1 周、术后1 个月、术后3个月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下表1。
表1 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60,分)
在Barthel 评分上,护理前两组基本一致(P>0.05),观察组出院后1 个月、出院后3 个月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下表2。
表2 生活质量比较(n=60,分)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疾病患者数量随之上升,行THR 手术者多为高龄人群,由于其年龄大,身体机能低下,导致术后康复周期长、易出现各类并发症,严重阻碍其回归至正常生活中[5]。
THR 经过30 多年临床实践,手术方式已经较为成熟,其治疗效果得到医学界广泛认可,能有效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情况、矫正畸形、恢复或改善关节功能,但THR 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由于忽视护理从而引发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不佳例子并不罕见,因此对行THR 手术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预防各类并发症发生,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6]。本研究中,通过给予参照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额外给予康复指导,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发现,观察组术后1 周、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Harris 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1 个月、出院后3 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行THR 手术患者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辅以被动按摩,能有效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进行正确的锻炼还可刺激骨折端,利于骨痂生长。而高龄THR 患者由于髋关节周围组织松弛,术后若活动不当或体位不正确,易引发髋关节脱位,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后需小心搬动患者,并派专人保护其髋关节,避免肢体牵拉,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立刻帮助患者选取正确体位[7]。而患者所受创伤及手术造成的治疗性创伤可导致患者血管损伤,并使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之患者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易出现血栓形成,因此护理人员术后密切监测其血凝指标、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尽早开展康复训练。通过对症护理与康复指导,观察组预后情况相较于参照组更优。
综上所述,对行THR 患者实施对症护理及康复指导,能有效促进其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