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连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530031)
噎呛指的是进餐的食物被噎于食管某个狭窄位置,或者器官、咽喉部位,噎呛发生之后极易出现呼吸困难、呛咳等症状,甚至严重者还会发生窒息[1]。在医学上,将其称为老年性食管运动障碍,近些年来,伴随老龄化的逐渐加剧,老年群体发生噎呛的概率逐渐上升,特别是超过65 岁的老年群体。该种症状也是老年人发生猝死的常见因素。因此需要为老年患者将噎呛防范工作做好,以防止出现该症状[2]。鉴于此,本次纳入116例老年患者,如下对发生噎呛原因分析,并探讨护理干预方案。
表1 患者基本资料
常规甲组:常规护理: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出现噎呛等问题,及时采用有效措施为患者进行处理。
预防乙组:预防护理:(1)对老年患者噎呛风险进行评估:对于刚刚入院的老年患者来说,需要即可对其噎呛的风险进行评估,对于最终评估结果是高风险的患者来说,需要为其设置防噎呛提示牌,可将其放于其床头,同时为其家属开展防噎呛发生知识的宣教工作,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做好交接工作,确保患者情况可以人人清楚。(2)进食环境舒适:在患者进食时,应确保环境的整洁性、安全性。同时需要确保室内环境维持在较好的温度下,并要保障空气清新,在患者进食的时候,可以抬高床头,患者在刚刚进食后不可立即躺下休息,需要维持半坐位或者坐位半个小时以上,从而防止出现胃内容物返流的情况。(3)协助患者正确进食:在患者进食的时候,需要给予其充足的进餐时间,用小的勺子喂饭,在患者进食时,应确保其精力集中,不说话,若是发生噎呛,需要结束进食。(4)食物科学选择: 针对吞咽困难、呛咳患者,需要保障其进食面糊、菜泥等一些半流质食物。不可进食年糕等一些黏性大大食物,同时需要避免进食吞咽困难的干食,尽可能的把水和半流质食物混合之后,再予以患者,以将噎呛发生概率降低。同时,也注意为患者摄入的食物要保障色香味美,避免过烫和过凉。患者在进餐之后,需用消毒棉球轻轻的擦拭其口腔内食物的残渣,以防进餐之后所遗留下的食物,导致患者出现噎呛症状。(5)进食体位合理性:确保患者在进食的过程中,保持着坐位、半卧位,协助其将身体微微的向前面倾斜,并将颈部轻轻的屈曲,以确保食物进入至食道内更加容易。当患者保持着半卧位体位的时候,可以把床头向上抬高三十度至四十度,以方便患者吞咽,避免噎呛出现。针对于不能抬高床头的患者来说,应该取其患侧的卧位。针对于患有偏瘫的患者,应用枕垫将其肩部垫起来,以保证食物可以通过健侧咽部被送入,从而帮助患者防止出现噎呛、逆流的情况。针对伴有意识障碍患者来说,在其进食的时候,取其健侧卧位体位,或将其头部向一侧偏,从而保障气道可以维持通畅性。(6)急救方案: 当患者出现呛咳症状的时候,应结束进食,并为患者叩背,协助患者尽快的咳出食物,对于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患者来说,极易有窒息的症状出现,而在这个时候,应该马上进行抢救,对于清醒的患者,让其取坐位或者立位的体温,并且抢救人员需要一直在患者后侧,将拳头握紧并将其放于患者的腹部,有利迅速向内,对患者的胸部多次进行冲击,从而增加患者的腹腔内的压,横隔上升,迫切使气体排出气道,之后使得气道食物可以被排出来,在必要的情况下,为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
统计发生噎呛的患者;对患者满意度评估时,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院内自拟),100 分满分,各是非常满意度、满意、不满意,分值分别为>85 分,65 分到85 分,小于65 分,满意度为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和。
表2 噎呛发生情况[n,(%)]
表3 结果显示:满意度:预防乙组>常规甲组,(P<0.05)。
表3 满意度[ ±s]
表3 满意度[ ±s]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常规甲组 58 17(29.31) 23(39.66) 18(31.03) 40(68.97)预防乙组 58 24(41.38) 33(56.90) 1(1.72) 57(98.28)χ2 - - - - 18.190 P——0.000
噎呛指的是食物被卡在食道某个狭窄位置或者将咽喉部阻塞,也可能是误入气管而使患者出现窒息、呼吸困难呛咳等症状。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的因素咽喉部感觉下降、消化器官肌肉萎缩、牙齿脱落或者残缺等,极易引起噎呛,该症状也极易使老年患者发生猝死,并且针对老年患者来说,发生噎呛之后,若是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其极产生不良的预后。所以需增强为老年患者开展有效预防护理干预,以保障老年患者安全,避免噎呛发生[3]。
以下总结了老年患者易有噎呛出现的主要原因:(1)年龄: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说,噎呛出现的重要因素是年龄[4]。针对于>80 岁的患者来说,噎呛出现的概率,较<80 岁群体高,该种情况可以说明若是年龄越大,则发生噎呛可能性会越大,这两者直接为正相关关系[5]。针对于老年群体来说,其伴随年龄不断上升,其个人的协调功能不断降低,并存在神经通路障碍,使阻止异物进入到气道反射性动作显著下降,进而易出现噎呛。(2)自身疾病的原因:对于脑部疾病来说,咽部反射较为迟钝;对于老年痴呆的患者,其智力明显降低,难以自己进食,从而极易有暴食等情况出现,并且没饱食感,所以非常容易发生噎呛;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会因为痰多、呼吸不畅等情况,出现噎呛;(3)意识障碍:对于意识的障碍患者,其张口反射能力下降,且咳嗽反射能力变弱,同时胃排空延迟,进而极易引起噎呛。(4)饮食原因:这是由于家属自行为患者喂食物,例如:黏性大的芝麻糊、年糕等,以及干硬食物等,极易使食物被卡在喉咙上,进而引起噎呛。(5)进食时机不佳:进食的时候,一些患者边说话、边进食,注意力不集中,使得其食管痉挛咽反射功能下降,吞咽动作的协调性较差,从而极易导致食物被误入至气道内。
预防护理属于将护理质量改善为目标的干预方法。将该种护理模式用到老年患者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先对老年患者出现噎呛原因进行分析,按照其发生原因,创建科学的噎呛预防机制。在为老年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工作中,应用预防护理干预,可以使噎呛发生的风险降低。而将预防护理干预引入之后,能够通过饮食干预、设置急救方案等干预措施,使老年患者发生噎呛的风险降低。
上述总结显示:老年患者出现噎呛和饮食、陪护、进食时机、年龄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将预防性护理,应用到老年患者护理中,对帮助患者避免噎呛,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