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中血管通路护理干预的效果

2021-08-07 06:19:12陈花翠
今日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通路

陈花翠

(富川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 贺州,5427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现如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式,其能清除患者机体内代谢废物、维持血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延长患者生存期。借助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关键,对透析质量、维持患者生命等方面均具有一定影响,但部分患者因自身血管条件,建立内瘘不成熟或失败,为此,临床通常采取深静脉置管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但该方式属于侵入性操作,在置管期间极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治疗效果。

经研究发现,造成并发症的原因繁多,其中包含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导管护理管理等方面,亦涉及患者自身机体抵抗力及其他基础疾病等。护理人员作为血液透析的主要参与者与实施者,对透析效果起到主导作用。如何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治疗效果,维持有效的血管通路逐渐成为临床热议的重点。

为此,本文就本院2020 年1 月~12 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40 例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血管通路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期望能为以后的医护工作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提供部分理论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囊括本院2020 年1 月~12 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40 例,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0 例,对照组男38 例,女32 例,年龄25~65 岁,平均(49.75±3.41)岁,病程10 个月~5 年,平均(3.14±0.62)年。实验组男39 例,31例,年龄25~65 岁,平均(49.67±3.37)岁,病程10 个月~5年,平均(3.11±0.58)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组标准:①患者年龄18~80 周岁;②入组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终末期肾病,具有血液透析治疗指征;③患者临床检查资料完整,无缺失。

排除标准:①伴有重大脏器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③伴有认知障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实验的患者。

1.2 方法

入组患者均采取一致的置管方式。对照组接受基础措施,即术前给予常规宣教,加强对血管通路的观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

实验组基于此强化血管通路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血管通路类型主要包括动静脉内瘘(AVF)、动静脉移植物(AVG)内瘘和CVC 置管。动静脉内瘘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但如果患者上肢血管天生纤细,反复穿刺、内瘘会导致血管耗竭或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导致上肢血管严重受损的情况则应采取动静脉移植物内瘘。依据患者病情、对透析的认识程度以及治疗情况等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

(2)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术后6-8 周穿刺为宜,过早使用会导致移植物压缩,吻合口狭窄、出血、感染及血栓形成;不使用止血带,采取绳样式穿刺,以免出血、漏血、狭窄、感染;拔穿刺针后,人工加压止血15~20min,压迫力度适中,医用创可贴牵拉不宜过紧,不能屈肘,避免血流阻断时间过长形成血栓而闭塞。内瘘侧肢体不能提重物,不宜穿紧身衣服,睡眠时采取正确姿势,避免压迫术肢,以防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瘘管闭塞。少数患者可出现肿胀、瘙痒不宜用力抓,抬高患肢,用酒精可消毒,用50%硫酸镁行湿热敷;穿刺完毕后,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检查是否存在血肿、渗血症状。术后使用非手术侧卧位,以免对肢体造成压迫,影响静脉血液回流而造成血管通路堵塞。

(3)透析护理:每次透析操作前,严格检查患者瘘管是否存在红肿、感染等状况。若存在红肿症状,可使用硫酸镁(50%)湿敷。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内瘘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大多数感染均与相关导管有关,因此需注意个体化防护,强化血管通路护理干预,加强对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时预防、发现并进行治疗,必要时可拔除导管治疗。

(4)并发症护理:在护理中,加强患者日常生活中卫生健康知识的培养,保持患者手掌、衣服干净卫生,尽可能的远离细菌。在透析过程中,保障无菌环境,将感染发生率降到最小。置管口极易形成血栓,护理人员封管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肝素避免置管口处血栓形成,从而导致血管通路阻塞;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遵医嘱给予降糖药物,稳定血糖指标;造瘘及深静脉置管术后行局部换药,以免感染出现导致血液感染。

(5)由于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身体周围会有很多医疗器械,因此在饮食、活动方面均需加以重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专门的作息方式、运动强度、食谱等,并做好患者自身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积极的康复意识是患者快速恢复健康的重要条件。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进行分析,共包含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八个项目,均采取百分制,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生活质量组间比对(n=70,±s)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加剧,血液透析患者数量逐渐增多,血液透析是终末肾病代替治疗主要方式。随着血液透析治疗的广泛应用,其它也存在一定问题,其中血管通路堵塞最为常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为此,强化血管通路护理干预极为重要。

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过程中血管通路通常为为动静脉内瘘和深静脉置管,置管虽由临床医师操作,但导管维护等各项工作由护理人员完成,为此护理人员的操作对血管通路具有较大的影响。以往的传统护理中,因缺乏相关知识,极易出现护理服务不当、护理质量差等状况。为此,在临床护理中学开展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保障血管通路正常使用。本文研究给予患者血管通路护理干预,给予手术护理,为患者提供围术期护理干预,术前详细宣教,消除负性情绪,提升遵医行为,减少应激反应。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选择适宜的血管,提升穿刺成功率,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术后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异常状况,第一时间处理,降低感染风险;透析过程中强化管理措施,避免压迫不当造成血管通路堵塞;有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是动静脉内瘘的独立危险因素。护理干预针对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管理,积极预防并发症,降低血管通路堵塞风险。此外,对患者饮食、生活等方面进行干预,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饮食结构,有效提升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开展血管通路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8要点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7:51
Kisspeptin/GPR54信号通路促使性早熟形成的作用观察
动静脉内瘘应用单纯纱布折叠指压法压迫止血效果观察
proBDNF-p75NTR通路抑制C6细胞增殖
通路快建林翰:对重模式应有再认识
创业家(2015年1期)2015-02-27 07: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