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
(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546300)
糖尿病足是因糖尿病综合因素引发的足部病变总称,主要是指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及程度不一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深层组织破坏等[1-2]。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有相关数据显示[3],80%~85%的糖尿病患者截肢与足溃疡有关,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而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病情反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增加,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为此,需给予该类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制定护理计划过程中将既往临床经验、科研结果及患者需求相结合,作为临床护理的可靠依据,制定符合实际的护理计划。本文就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对其自我管理行为及生产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纳入本院2019 年7 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74 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7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8 例,年龄45~72 岁,平均(59.45±2.45)岁,病程1~8 年,平均(3.76±1.54)年。干预组男20 例,女17 例,年龄42~72 岁,平均(59.41±2.41)岁,病程1~8 年,平均(3.73±1.52)年。患者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入组标准
①经临床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足的患者,符合Wagner 糖尿病足分级法1~4 级[4];②患者及其家属对本实验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能配合完成问卷调查。
1.1.2 排除标准
①伴有严重肝脏、心脏、肾脏等严重疾病的患者;②伴有严重老年痴呆、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不能配合实验者;③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④伴有酮症酸中毒。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即严密观察患者病情,为其提供舒适的病室环境,给予常规宣教措施,叮嘱其遵医嘱严格用药等。干预组基于此开展循证护理措施:(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对小组成员开展有关循证方面的宣教,从患者的角度思考,掌握其病情基本状况,确定患者的需求,从而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2)提出循证问题,依据患者病案资料、自我管理行为及生存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确立循证问题;并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针对糖尿病足护理相关的文献,针对问题,结合患者自身需求制定护理计划。(3)护理措施的实施:①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足部,定期洗脚,用干布擦干,尤其是擦干足趾间;洗脚时的水温要合适,低于37 ℃;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直接保暖足部;避免赤足行走;避免自行修剪胼胝或用化学制剂处理胼胝或趾甲;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否异物或异常;不穿过紧的或毛边的袜子或鞋;足部皮肤干燥可以使用油膏类护肤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并给予足部按摩,由趾端向上按摩;冬季需注意足部保暖措施,以免长时间暴露于潮湿、寒冷的环境;仔细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状况,以及皮肤颜色、温度等,注意趾甲、趾间及足底皮肤改变,若出现异常状况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②饮食干预:控制饮食总热量,遵循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的原则,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给予低盐低胆固醇的清淡饮食,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蛋黄、胆固醇或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多进食面食、粗制米及适量杂粮。③运动治疗:严格控制体重,制定规律、适量的有氧运动,每周5 次,0.5~1.0h/次,控制心律60~80 次/min 为宜。④心理干预: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有效的交流,掌握患者的内心真实想法。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性格特点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同时向其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强化遵医行为,及时告知患者的治疗进展、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促使患者共同参与,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缓解负性情绪。⑤自我护理能力:护理人员针对糖尿病足患者,每日遵医嘱基于皮下注射胰岛素,给予胰岛素的用药指导及低血糖的自我观察,让患者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方法,严格要求按时进餐,并严格监测血糖变化,从而控制血糖达到理想水平;日常保持正确体位。
详细记录患者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行为与生存质量质量。①自我管理行为使用糖尿病足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评估[5],共包含7 个项目,共计7~35 分,分值与自我管理呈正比。②生存质量应用健康状况量表(SF-36)[6]进行分析,包含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五个维度,分值与生存质量呈正比。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χ ±s)表示,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自我管理行为组间比对(n=37,χ ±s)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生存质量组间比对(n=37,χ ±s)
糖尿病足是临床上较多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治疗难度较大等特点,给患者的的身心健康与生存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为此,糖尿病足的防治与科学可行的护理措施极为重要。现如今,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侧重于肾脏、心脏、脑血管等并发症的防治,往往忽视了血管病变而致的足部感染、溃疡等,该类患者对足部自我管理知识及行为缺乏。而有学者研究发现[7],良好的自我管理能提升慢性疾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其遵医行为,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从而有效改善生存质量。
本文研究显示,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相关研究显示[8],糖尿病治疗效果依靠于患者的自身控制与自我管理行为,而糖尿病相关知识是患者开展有效的自我管理的基础。循证护理主要指护理人员在制定护理计划过程中将临床护理经验、科研结果及患自身意愿相结合,从而获得循证证据,有效提升工作科学性与有效性。在循证护理执行过程中,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改善其遵医行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本文另发现,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循证护理是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科学途径,根据特点的临床问题,收集相关资料,逐一进行评估,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本实验给予患者饮食干预、心理干预,是达到良好治疗的基础。糖尿病属于糖代谢紊乱性疾病,其治疗目的为纠正代谢紊乱,从而降低血糖指标,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式之一。促使患者掌握饮食、运动对糖尿病的重要性,坚持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缓解心理负担。同时加强足部护理措施,减轻临床症状,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总而言之,循证护理为糖尿病足患者制定了合理、科学、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