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手术室麻醉护理配合

2021-08-07 06:19:12左林
今日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麻醉

左林

(来宾市中医医院,广西 来宾,546100)

髋关节置换术属于骨科手术中常见类型之一,多用于髋关节结核、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常见骨性疾病。患者术后均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其髋关节疼痛程度,恢复其髋关节运动功能,且对畸形髋关节实施合理矫正,提高患者正常行走能力。现阶段,我院通常选择椎管内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但老年人对手术耐受性较差,加之肌松药的干扰下,可直接使患者中枢神经体温调节功能异常,对其认知功能具有明显影响[1]。同时,老年患者自身各项生理机能逐渐减退,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循环、内分泌等基础疾病,尤其在手术麻醉中极易产生药物过量反应,继而增加手术、麻醉风险。故强化围术期麻醉护理干预,积极规避不良风险发生,与髋关节手术治疗相辅相成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护理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最新研究发现,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麻醉护理配合可获得一定价值,能够有效完善各项麻醉护理配合,促进手术顺利实施,进而取得满意结果[2]。鉴于此,本文选取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麻醉护理配合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15 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9 年1 月—2021 年2 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7 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58 例实施手术室麻醉护理配合,男女比例分别为22:35、24:34 例;年龄分别为65—90 岁,66—81 岁,均值分别为(79.51±2.62)岁、(79.7±2.33)岁;其中2019 年65—70 岁的7 例,71—80 岁的22 例,81—90 岁及以上的23 例;2020 年65—70岁的9 例,71—80 岁的26 例,81—90 及以上的21 例;2021年1—2 月65-70 岁的1 例,71—80 岁的4 例,80—90 及以上的2 例,两组基础信息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接受髋关节置换术;(2)年龄>60 岁。排除标准:(1)存在意识模糊;(2)伴有认知功能障碍;(3)存在手术禁忌症者;(4)患者其他器官病变或精神疾病者;(5)无法顺利完成试验,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详细讲解髋关节置换术相关机制、目的、麻醉措施以及效果。术中依据要求合理配合医师完成手术,并掌握患者各项指标,术后予以体位护理、病情观察等干预。实验组实施麻醉护理配合,具体如下(1)术前详细讲解手术及椎管内麻醉相关知识,如目的、方法、安全性,讲解麻醉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症措施。同时积极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手术配合度。(2)麻醉前详细核对患者基础资料,如手术类型、性格、年龄、疾病、麻醉措施,且掌握其有无麻醉药物过敏史、是否遵医嘱禁饮食,并详细核对麻醉药物是否正确。(3)协助麻醉医师为患者摆好正确、适宜的体位,在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的同时予以麻醉干预,确保麻醉操作顺利实施。麻醉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积极与患者实施沟通,掌握麻醉效果。若出现不良反应,需立即予以抢救,并做好相关不良反应的预防。(4)术前密切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待其完全清醒,且符合拔管指征时,需配合麻醉医师予以拔除导管、吸氧,并为其进行供养氧。(5)待患者清醒后,由护理人员将其送回病房,并在此期间详细向其及家属讲解麻醉后相关注意事项,完善鼻导管吸氧等一系列工作,并加强血氧饱和度的关注。

1.3 观察指标

(1)观察2 组不良症状发生率(血管损伤、呼吸困难、胃内容物反流);(2)于护理后,选择本院自制调查表实施全面评估[3],内容为护士职业技能、语言态度以及服务水平,分值为100 分,≥90 分为满意,80—89 为较满意,<79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为满意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 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不良症状总发生率

实验组不良症状总发生率为5.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56%(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症状总发生率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总满意度是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恢复关节原有功能、纠正畸形、改善髋关节疾病的最佳治疗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使用量也随之递增。但临床研究发现,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趋势降低,机体重要器官产生退行性改变,且合并器质性病变,进而直接增加麻醉及手术风险,诱发多种不良症状[4]。

大量研究发现,由于老年患者生理结构较为复杂,手术麻醉极可诱发其认知功能缺陷,因此手术要求麻醉诱导快、阻滞完全且作用时间短,进而通过抑制损害程度,有效控制出血与继续污染现象,以确定性的手术予以解剖修复,进而规避手术及麻醉诱发热量降低、失血、免疫系统损害以及酸中毒[5]。而通过手术室麻醉护理配合可有效规避不良风险发生,促进手术顺利实施,该护理措施可归纳为术前、术中、术后三维阶段,术前主要对患者实施相关知识的宣教,使其能够深入掌握手术、麻醉作用机制,淡化其负面情绪而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利于强化患者麻醉耐受能力,为手术、麻醉工作奠定重要基础[6]。相关研究发现,手术室麻醉护理配合,属于一种科学、高效护理方案,医护人员在对手术措施实施分析期间,可对患者整个手术状况实施系统化、全面化掌握,并依据护理路径,对其术前、术中、术后予以综合化护理措施,以确保麻醉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及全面性[7]。而本文研究显示,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麻醉护理配合可取得满意结果,且有效降低不良症状发生率。

综上所述,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麻醉护理配合可获得显著价值,值得在护理领域中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麻醉
髋关节活动范围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冰雪运动(2020年4期)2021-01-14 00:56:02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云南医药(2020年5期)2020-10-27 01:38:14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5年5期)2015-12-01 03: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