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手术麻醉科,广西 柳州,545005)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为一种危害性较大的传染性疾病,可经血液、性接触与母婴传播,具有发病缓慢、传播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统计,全球现存艾滋病患者360 万,新发艾滋病感染者180 万[1]。国内艾滋病感染者约有125 万,存活感染者85 万,每年新发病例8 万[2]。该病的发生,可累及肾、肺、肝等多脏器损伤,引发神经系统症状、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近来研究发现,艾滋病病情发展与其心理状况存在一定的关联[3]。故而,可在开展治疗工作的同时,施以有效干预措施,以降低该病致死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目前临床上一直在研究新型高效的护理方法,本研究也提出一种护理方案,作如下报道。
以60 例患者为对象,病例选取初始时间为2018 年11 月,终止时间为2019 年12 月。平均分为两组,对照、观察组各30例,患者临床资料齐全且具有同质性(P>0.05),可比较。
对照组:常规护理以患者为中心,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例如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心理、饮食、生活与运动进行指导规划。
研究组:全程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术前护理
①加强交流:热情接待患者,依据患者性格、职业、文化程度,选择相应的聊天内容,鼓励患者讲述内心真实感受,予以同情与理解,以赢取患者信任。日常护理期间,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依据其兴趣爱好,向其讲述、讨论感兴趣的事物,并实时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情况,合理调整话题内容,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另外,还可鼓励患者讲述以往趣事,勾起其美好回忆,提升其生存动力。②心理疏导:加强巡查力度,密切观察患者状况,若患者出现焦躁、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时,及时开展心理安抚与疏导,告诉其对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及意义,并分享病友励志故事,以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同时,还可向患者讲述发泄不良情绪的正确方法,如:写日记、冥想、听音乐等。③术前检查: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对患者的病历内容进行了解,从而熟知患者的疾病史、过敏史、血型以及手术史,患者是否存在的高血压、糖尿病或传染疾病等问题。护理人员可向患者实施自我介绍,并利用图、视频等方式讲解手术间的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最后对患者的身体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例如皮肤状态、血管,是否出现肢体障碍等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以及术前宣教护理。④术前访视:护理人员在进行术前访视时,应对麻醉需要物品以及体位进行了解。叮嘱患者在实施手术前,需取下假牙以及首饰等佩戴物品。
(2)术中护理
在患者入室后,配合麻醉医师以及手术医师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核对。接收患者进入手术间,完成三方安全核对(即手术者、麻醉医师以及巡回护士)。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手术患者进行核查。手术患者应佩戴标识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腕带以便核查。手术安全核查三方按流程核查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建立静脉通道,保障输液通畅,无渗漏问题。为了防止患者出现坠床问题。护理人员应利用约束带,不将患者单独留在手术室。在实施麻醉诱导以及清醒期间,护理人员应守护在患者的身边,随时对患者进行遮挡,从而保护患者的隐私问题。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在向手术医师进行手术器械传递的时候,特别是传递手术刀、缝针等利器的时候应使用过度盘,动作放缓,保障稳妥性。提醒手术医师注意,避免意外针刺伤,刀割伤,避免患者血液溅射到医护人员身上。手术中使用完毕的废弃物应按照要求,放置于一次性无菌垃圾袋中,避免血液污染仪器、墙壁。若被污染针头或者锐器刺伤的时候,应立刻使用防护措施,保障自身安全,尽可能将创伤口处的血液挤出。应先使用流动水进行5min 冲洗,随后使用肥皂对患处进行彻底清洗,再使用消毒剂进行患处清理。禁止重复使用针头复帽,固定利器盒,避免碰倒后出现暴露问题,在3/4 满的情况下,进行封口,放置于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中,贴上医疗废弃物标识,并且须标明HIV 字样,标识警告。手术过程,护理人员应协助麻醉医师顺利完成麻醉事项。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可以通过语言等方式安慰患者,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护理人员需根据手术实际需求,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保障患者及临床医师在良好的环境下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另外,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术中患者的温度,使用毛毯,对未实施手术的部位进行保暖。
(3)术后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运输的时候,应使用具有护栏的运输工具,并且护理人员应守护在患者的头侧位置,保障患者处于温暖、舒适的情况,保障管道始终处于畅通的情况,在必要时应有医生陪同。在转运重症患者之前,应立即通知ICU 病房,电梯等相关部门做好相应准备,护理人员应准备好吸氧装置,保证可以持续性给氧,准备好便携式监护仪,随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另外护理人员应对输液泵进行检查,保障在转运途中,药液能够正常的输入,输液以及输血处于通畅情况。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对管路进行检查,避免出现打折或接头松动情况。术后回访,观察、询问患者恢复状况,从患者的反馈中改进工作中不足,每月患者满意度调查。
(1)记录患者负面情绪,设置调查问卷,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负面情绪越严重。
(2)记录所有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水平。设置问卷调查,制定“健康教育知识水平”访谈问卷,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水平越高。
(3)记录所有患者的依从性。
表1 负面情绪比较(±s)
表1 负面情绪比较(±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30 58.12±3.62 23.39±13.18对照组 30 58.43±3.73 30.26±13.27 t 值 0.088 2.012 p 值 0.465 0.024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相比,研究组均较优(P<0.05)。见表2。
表2 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s)
表2 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30 59.13±10.15 86.61±11.25对照组 30 59.47±11.25 79.17±14.33 t 值 0.123 2.237 p 值 0.451 0.015
依从性相比,研究组较高(P<0.05)见表3。
表3 依从性评估(n,%)
作为一种整体化的护理新模式,全程优质护理是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一次发展,其主要以患者为中心,达到在患者治疗期间可以保持愉悦放松的心态、减少负面情绪发生概率的效果[4-5]。由于艾滋病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时,常会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其对于疾病认知,以及手术治疗的优劣势相关知识的缺乏,会使患者产生消极治疗的心态,而该种不良情绪对于治疗效果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6]。使用全程优质护理,能够在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缓和护患关系[7]。因此当前对于艾滋病手术患者,采取全程优质护理具备较为显著效果。
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采取全程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综上所述,对采取实施手术的艾滋病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但本次研究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研究样本数量不足,研究时间较短,因此在后期进行研究分析时,应进一步加长研究时间,增加研究样本数量,从而进一步证实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对于艾滋病手术患者具有积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