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千手观音造像“疗伤”

2021-08-06 04:55:27李国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监测员资中县石质

李国

在重庆大足石刻景区,游客驻足最多的,无疑是金光熠熠的千手观音造像。这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修复组组长陈卉丽和数百名专家耗时8年修复的结果。

1965年出生的陈卉丽是四川省资中县人,1986年从成都纺织工业学校针织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广汉市针织总厂工作,由一名技术工人成长为车间主任。

1995年,她调到了丈夫所在的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被分配到保护技术部担任文物监测员,由此推开了一扇通往未知“秘境”的门。

她边干边学,白天请教同事,晚上啃书本“恶补”,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经过5年不懈努力,她终于从一名文物监测员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文物修复师。

在石刻修复现场的狭小空间里,她小心翼翼,就像手术台上的医生不敢有半点疏忽,“文物的生命只有一次,生死就在我们手起刀落间。”

为确保修复效果,再热不能吹空调,再冷不能用烤炉,陈卉丽和同事们克服冻疮、蚊虫叮咬、化學试剂过敏等困难,或站、或蹲、或躺,经常一个姿势保持一整天。

蒙尘百年的千手观音金光再现那一刻,陈卉丽与团队成员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在长期实践中,善于思考的陈卉丽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望”是看文物的断裂、破碎、表面情况,对比资料影像;“闻”是嗅文物表面气味,看是否有污染霉变;“问”是向看护人员了解文物变化情况;“切”则是采用手轻摸触碰感受文物是否疏松,或用银针刺探被金箔彩绘覆盖的石质本体风化情况。

通过这种方法,陈卉丽可初步诊断出文物病害20多种,与专业仪器诊断的结果基本吻合。凭着对文物的爱,陈卉丽从一位外行华丽转身成为全国知名的石质文物修复专家。

(摘自《工人日报》6.14)

猜你喜欢
监测员资中县石质
漆涂层对题刻类石质文物的影响研究
石材(2022年4期)2022-06-15 08:55:38
忻府区: 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员培训会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07-28 07:08:30
露天石质文物表面苔藓的科学认知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石材(2020年8期)2020-10-28 07:53:12
陈卉丽:石质文物修复技惊世界
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28
资中县:新媒体吹来节日廉洁风
廉政瞭望(2019年2期)2019-03-28 01:51:46
资中县绿怡生态园长期提供优质果桑苗
四川蚕业(2017年2期)2017-04-05 06:36:10
资中县人民医院接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平台
资中县就业局开展对口帮扶走访慰问
噪音监测员
小学生时代(2016年3期)2016-03-02 08:45:03
露天石质文物的风化和加固保护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