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垣亦
摘要: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少耕、免耕,保持作物残茬覆盖于地表,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保护性耕作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具有增碳培肥、蓄水保墒、节本增效、保土保水、高产稳产的效果,是土壤可持续利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1 适用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模式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可在前茬玉米收获后,将秸秆适量均匀覆盖于地表,一般在春季采用均匀行免耕播种,下一年继续保持原行距,在前茬的行间进行播种。
1.1 适宜条件
均匀行种植行距根据丹東各地区实际情况确定,以不影响播种作业为宜,建议行距>60厘米。建议选择高性能免耕播种机进行免耕播种作业,要求施肥开沟器、播种开沟器、带状耕作部件等入土部件满足免耕播种要求;采用指夹式、气吸式、气吹式等高性能排种器,配备秸秆、根茬切割装置或表层秸秆、土块清理机构等。建议选择自走式联合收获机,完成秸秆的粉碎作业,满足秸秆粉碎作业标准。作业机手应掌握该模式技术要点和玉米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植保机械和深松机的作业性能,熟练操作,安全使用,符合技术程式和要点要求。
1.2 技术要点
收获作业采用配备秸秆粉碎还田装置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进行,安装调试合格,在进行玉米果穗或籽粒收获的同时,完成秸秆的粉碎作业,满足秸秆粉碎还田作业标准。春播首先观察地表秸秆情况,如遇冬季风吹等造成堆积或厚薄不均等情况,应适当进行人工调整覆盖秸秆。当地温稳定通过10~12℃,土壤含水率在11%~25%时,再进行免耕播种。肥料宜选用流动性好的颗粒肥料,保证作业质量,符合农艺要求,免耕播种的播期较常规播种可稍晚。建议选用专业化组织进行病虫害防治,适合选择无人机、大中小型精准施药器械进行喷洒。
2 适用玉米秸秆集行全量覆盖还田苗带浅旋少耕播种技术
玉米秸秆集行全量覆盖还田苗带浅旋少耕播种技术是播种时采用苗带浅旋后,春季直接播种的技术模式,尽量增加秸秆覆盖还田比例,在上年玉米收获的同时,将秸秆粉碎覆盖在地表,采用旋耕机浅旋苗带,春季直接播种。
2.1 适宜条件
建议行距≥60厘米,以不影响播种作业质量为宜。建议选择高性能免耕播种机进行少耕播种作业,要求施肥开沟器、播种开沟器、带状耕作部件等入土部件满足少耕播种要求,实现电子监控等。建议选择自走式联合收获机(配备秸秆还田装置),在进行果穗或籽粒收获的同时,完成秸秆的粉碎作业。建议选用专业化组织进行病虫害防治,适合选择无人机、大中小型精准施药器械进行喷洒。作业机手应掌握玉米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植保机械和深松机的作业性能,熟练操作,安全使用。
2.2 技术要点
玉米机械收获时秸秆粉碎还田机落地,将秸秆粉成细碎状后覆盖地表越冬,不用进行任何整地作业。质量要求是割茬高度≤8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粉碎长度合格率>85%,抛撒不均匀率<20%。春季苗带浅旋,浅旋深度≤7厘米,地表平整,及时镇压。土壤含水率在10%~25%,表层10厘米土壤平均地温稳定通过12℃时可进行播种。驾驶操作应规范,免耕播种机调试正确。肥料宜选用流动性好的颗粒肥料,播种时要求种子播深3~5厘米,化肥深施7~12厘米,种肥分施距离达到4~5厘米以上,保证作业质量,满足农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