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建梅 李芬 李小红 郑李明
产褥期是指产妇分娩后生殖器官、身体恢复的时期,一般为6~8周,在此阶段产妇易疲乏,须多卧床休息,调养身体,以加快机体恢复,尽早达到孕前生活状态[1-2]。因产妇妊娠期间生殖器官会发生改变,体型、子宫、腹壁和消化能力等均需要一个恢复期,产后应精心调养。但产妇分娩后部分激素急剧减少,减少脑内儿茶酚胺,影响高级脑活动,可诱发心境障碍,加之精神上受到角色转换、宝宝哺育压力等因素影响,心理状态常发生变化,易出现抑郁,严重者出现自杀、幻觉等不良情况,危害性极大[3-4]。本研究探讨产褥期产妇并发抑郁的危险因素,为制订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医院的产褥期产妇242例,将其中并发抑郁的31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未并发抑郁的21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条件:认知功能正常;临床资料完整;处于产褥期内;年龄>18岁。排除条件:精神疾患;存在视听功能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合并慢性疾病;存在免疫性疾病;既往有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应用史;酒精依赖;合并脑外伤。
(1)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工作情况、胎次、文化程度、夫妻感情、分娩方式、怀孕计划、分娩时恐惧感、产后并发症、是否存在抑郁等。
(2)抑郁评估: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5]评估入组产妇心理情况,SDS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分4级评分法,将各条目得分相加即为总粗分,总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满分100分,以53分为临界值,分数<53分为正常,≥53分提示存在抑郁,分值越高则抑郁越严重。
(3)调查方法:由统一培训后的护士用标准引导语行问卷调查,若患者存在视力不佳等情况,则由调查者协助完成问卷。调查问卷当场发放,现场填写,现场收回问卷,确保问卷调查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时,计数资料组间构成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夫妻感情一般、剖宫产、无怀孕计划、产后有并发症、分娩时恐惧感为产褥期产妇并发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见表1。
表1 产褥期产妇并发抑郁的单因素分析
以产褥期产妇是否并发抑郁为因变量,上述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夫妻感情一般、剖宫产、无怀孕计划、产后有并发症、分娩时恐惧感是产褥期产妇并发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产褥期产妇并发抑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产褥期产妇心理相对脆弱,自身身份的改变和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均会引起严重的情绪波动,引起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母乳喂养质量和产后身体恢复情况造成直接影响[6]。产后产妇身体内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降低,相应的减少与情绪活动有关的儿茶酚胺分泌,体内内分泌调节处于不平衡状态,产妇情绪稳定性较差,同时经历妊娠、分娩后,产妇身体疲惫虚弱、角色转变、不知如何哺育期待已久的婴儿等,易出现抑郁情绪[7-8]。产后抑郁属于心智性疾病,会表现为悲伤、抑郁、哭泣、沮丧等,严重时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直接影响产后机体机能恢复[9-10]。因此,充分了解产褥期产妇并发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对于临床护理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夫妻感情一般、剖宫产、无怀孕计划、产后有并发症、分娩时恐惧感是产褥期产妇并发抑郁的高危因素。分析原因在于:
(1)夫妻感情一般:夫妻感情一般者,伴侣对产妇的关心程度不够、把注意力全部转移到孩子身上等,产妇可能会出现心情低落,长期以往易出现抑郁症等不良心理。
(2)剖宫产:剖宫产后切口疼痛会影响产妇对身体状况、生活能力恢复的自信心,对术后身体功能存在疑虑,甚至会不自觉的担心剖宫产婴儿的生长发育,进而出现情绪不稳定,出现失眠、心悸、易哭等脆弱心理表现,从担忧、疑虑、疑问开始,不断叠加,增加抑郁发生可能性[11-12]。
(3)无怀孕计划:有怀孕计划者妊娠前做好了充分的心理组准备,能够有效降低妊娠对孕妇的应激程度,有助于孕妇的应对能力提高,避免妊娠期间的应激源和应激对情绪造成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可预防产褥期抑郁发生。而因无怀孕计划者未经过充分的孕前准备,妊娠期及产褥期易出现人际关系敏感性增高,同时产妇初为人母的角色转化、经济负担加重与生活方式改变等带来的压力,加上害怕孩子生病、哭闹、吐奶等,存在较大的情绪变化,发生抑郁可能性相对较大。
(4)产后有并发症:产后有并发症的产妇担心今后身体功能恢复、难以很好的照料新生儿等出现顾虑重重、多思少眠等现象,甚至会出现爱好索然、言语减少等表现,增加抑郁发生风险[13]。
(5)分娩时恐惧感:产妇分娩时恐惧包括多方面,如对胎儿健康安全的恐惧,担心胎儿发育不健全出现先天性疾病等不良情况;担心自身无法承受分娩疼痛、担心生产过程中出现难产或死亡、害怕腹部或会阴切开所致的损伤、疼痛;害怕自己分娩时失去控制、乏力,无足够体力支撑整个分娩过程,担心产程不会正确用劲、呼吸、失能、自控力不强;担心分娩会影响今后夫妻性生活、养育等,可导致产妇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增加术后失眠、抑郁等后遗症发生风险[14-15]。
针对上述情况,临床需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①护理人员需做好产妇伴侣的思想工作,使其充分了解产妇生产辛苦;角色转变的不适应性,没有做好当母亲的准备等,主动关心产妇,提供给产妇充分的身体营养与精神支持,使其因积极健康的形态顺利度过产褥期,促进身体恢复。②叮嘱孕妇远离经常抱怨生活的人,一旦有人向你倾诉分娩痛苦时,及时借口离开,多与积极向上的孕妇交流、沟通,并参加分娩公益讲座,可在了解分娩知识的同时,更好的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调节。③妊娠期间积极与朋友、家人沟通、交流,与“准爸爸”积极参加亲子游戏,提早适应身份,并定期参加孕检、产检,确保胎儿安全。④针对无分娩计划的产妇,积极宣传分娩生理知识、详细向产妇及其家人讲解护理婴儿的相关技能、知识,鼓励他们接纳孩子、照顾孩子,增加产前承受能力,分娩时给予适当的安慰、心理疏导,消除不良情绪,避免产褥期并发抑郁。
综上所述,夫妻感情一般、剖宫产、无怀孕计划、产后有并发症、分娩时恐惧感是产褥期产妇并发抑郁的高危因素,临床需针对各种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抑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