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古诗和国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诗画同源向来是文学家与艺术家常常谈论的话题。我们学过的很多唐诗,都充满了画的意境。比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等。明代有一位著名画家陆治,他根据这些唐诗描绘的意境创作了一本山水图册,其中有山水,有人物,有禽鸟,独具风骨,别有生趣。你想感受一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并领略这位画家的人格魅力吗?让我们开启一段诗意之旅,在品诗赏画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思考探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时代: 明代
年龄: 400 多岁
现居住地: 苏州博物馆
它的样子: 图册内纵27.6 厘米,横26.3 厘米,外纵32.5 厘米,横62.8 厘米。这本图册是明代著名画家陆治晚年所作。图册中共有10 幅画,每幅以唐代诗人的一联诗命题作画,内容有的是山水,有的是人物,有的是禽鸟,按照春、夏、秋、冬的不同随意置景。整本图册用笔苍劲,用色明润,体现了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
下面这两幅画就出自陆治的这本山水图册,认真观察画上的内容,你联想到了哪些诗句呢?请你根据画中的意境,试着给画面配上合适的诗句。
想知道你写出的诗句与画家陆治画上的诗句是否一致吗?在苏州博物馆的“吴门书画”展厅,大家可以一睹这件展品的真容。
在展厅里欣赏了诗意山水图后,你觉得画家的画表现出诗的意境了吗?说一说你的理解吧!
请你在展厅里找到《唐人诗意山水》图册中的其他8幅画作,看看画面分别描绘的是哪首唐诗。你能不能也像陆治一样,给诗句描绘的景象配上一幅画呢?试一试,并完成下面的小任务吧。
你知道吗?为躲避战乱,诗人杜甫曾经住在成都浣花溪畔,附近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读一读下面这首诗,想一想诗中描绘的场景出现在什么季节。
南邻
[唐]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有人说,这首诗里藏着两幅图,一幅是山庄访隐图,一幅是江村送别图。请你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说一说你的看法,要有理有据地表达哟!
你最喜欢这首诗里的哪几句呢?试着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再把诗句题上去。
*古今连线*
古人认为诗能表达人的所思所想,诗中往往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愿与志向。
仔細观察画家陆治所作的山水图册,诵读画上题的唐诗,这些诗句有没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多查找一些陆治的生平资料,说一说你对这位画家的认识。
下方这幅画源自王维的诗《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诗句直白,刻画了崔兴宗高洁的隐士形象。
其实,上面的诗和画何尝不是画家陆治的自我写照呢?陆治晚年隐居,过着贫困的生活,可是当有人想高价买他的画时,陆治却拒绝了。他说:“吾为所知非为所贫也。”对于陆治的做法,你怎么看?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写一写自己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