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华
耳鸣是一种主观症状,其自身并不会对人体带来伤害。但是如果不对患者的耳鸣症状进行及时治疗,长时间如此则很有可能会对人体听力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会降低患者的睡眠质量,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临床对耳鸣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其药物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有研究表示,对于耳鸣患者来说,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使其临床症状获得有效缓解。而近几年来,随着中医治疗的发展和进步,其在临床中获得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当前,中医护理在临床中已经成为对耳鸣伴失眠患者进行护理的重要方式,其通过按摩、情志护理以及辨证食疗等干预,能够使患者的睡眠质量获得有效改善,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1]。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分析中医护理对耳鸣患者的效果观察及睡眠质量评分影响,具体报道详细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8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耳鸣患者6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4例。其中参照组男、女患者分别21例和13例;年龄24~85岁,平均年龄(61.05±3.05)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5年,平均病程(6.28±0.26)年。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2例和12例;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61.22±3.27)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14年,平均病程(6.19±0.35)年。通过比较可知,2组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等资料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耳鸣以及睡眠障碍相关诊断标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耳鸣,并存在一定的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良好;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精神疾病以及意识障碍患者;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临床资料不完善患者。
1.3 方法
1.3.1 护理方法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并对其性格特征进行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对其实行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告知患者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要食用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告知其睡前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食用具有兴奋作用的药品和食物。观察组实行中医护理干预。①穴位按摩。保持呼吸平稳,患者取坐位,将手掌心贴合于两侧耳道口,使其外耳道保持在封闭状态。把双手放置在枕部,食指折叠于中指上方,食指下滑并紧扣于后枕部位,双手交换,叩击24次,之后双手同时叩击48次。使用热水进行泡脚,同时对涌泉穴进行按压,可以对两侧涌泉穴进行同时按摩,时间为15 min;使用中指或者食指对耳屏进行按压,每次20~30下;使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按照患者双耳耳轮,上下摩擦,时间为10 min。②辨证食疗。饮食以性温、味甘为主,多食用牛肉、韭菜、羊肉以及生姜等具有温阳功效的食物,少食或者不食用西瓜以及梨等生冷食物,尽量少喝绿茶。按照患者的疾病特征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对于痰火郁结患者,可以食用百合粥;对于肝火上炎患者,可以食用芹菜瘦肉粥;对于气血两虚患者,可以多食用红枣桂圆粥;对于风热侵袭者,可以食用薄荷粥或葛根粥;对于气血瘀滞患者,可以食用桃仁拌木耳。可以利用播放视频等方式来强化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识和了解,如果患者的认知能力不高,则要对其进行反复教学,保证其可以对护理方式进行充分了解[2]。③中医情志护理。患者的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治疗成效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再加上耳鸣患者在治疗期间很容易产生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治疗依从性较差,对此护理人员要和患者保持沟通和交流,缓解其不良情绪,可以利用播放音乐的形式来转移其注意力,进而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④生活指导。四季作息应该按照季节阴阳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调整;对于秋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要作用背部、足下以及丹田等部位的保暖工作;而夏季则可进行日光浴,注意不要吹电风扇,空调;合理运动,强化自身抵抗力,可以引导其做一些较为舒缓、柔和的运动,比如散步、八段锦、五禽戏以及慢跑等,不要过度运动,注意劳逸结合。
1.3.2 观察指标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对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以及睡眠效率进行评估,分数越低,则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高;同时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并详细记录。
2.1 2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以及睡眠效率比较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以及睡眠效率评分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以及睡眠效率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耳鸣指的是在电刺激以及无声源存在的状态下,患者颅内或者是耳内产生声音的主观症状,经常伴随或者不伴随产生睡眠障碍、心烦易怒、听力下降、焦虑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反应[3]。其中,睡眠障碍会使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更加严重,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产生不利影响。耳鸣是听觉功能降低的重要表现,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并且还有可能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睡眠障碍以及心理障碍。其主要是由于听觉系统所产生的病理性改变,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通常以耳部无法辨别外界声源以及电刺激为主要表现,是听觉神经瘤等一系列疾病的首发症状。临床一般是使用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于耳鸣患者,其会合并睡眠障碍,这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时间受到耳鸣的影响,其很容易产生孤独以及自卑等不良情绪,作息不够规律,进而产生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则会增加患者的耳鸣时间,会使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进而逐渐形成恶性循环[4]。
以往在对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的过程中,其并没有对患者的个体化特征进行重视,只是对患者实行单一护理,成效较差。中医护理是对耳鸣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干预的有效方式,其能够利用穴位按摩来强化对患者外耳道对声源的敏感程度,可以提高患者的耳部舒适感。按摩涌泉对于促进患者足部的血液循环是非常有利的,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对患者的鼓膜以及耳轮进行按摩,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脑部以及耳部血液淤积。再加上耳部神经的分布较为密集,按摩能够舒缓患者神经,有利于患者尽快入睡[5]。与此同时,耳鸣的产生和耳部神经阻断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患者实行按摩护理,能够对其神经传导进行有效疏通,可以使其耳部神经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可以改善患者的耳鸣频率以及症状,对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辨证食疗可以按照患者的症状分型对其实行针对性护理,其中,瘦肉芹菜粥有着清肝泻热的功效;葛根粥能够疏风解表;百合粥可以清热化痰;桃仁拌木耳有着舒筋活血的功效;红枣桂圆粥的益气补血作用显著。通过对患者实行中医护理干预,患者的听觉功能可以获得有效改善,待患者的病情大体恢复之后,其不良情绪也就可以获得有效缓解,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预后。中医护理干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饮食以及作息行为等进行严格规范的护理干预模式,其能够对患者的疾病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避免[6]。总之,中医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成效,其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强化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依从性,同时还可以降低住院时间,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形成。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相比于参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对耳鸣患者所进行的护理中,中医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促进患者的尽快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研究所述,中医护理干预在耳鸣患者中的应用,其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并且对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改善患者预后都是非常有利的,值得今后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