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法腹腔镜手术与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效果对比

2021-07-28 10:12:50韩佳丽杨晴晴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5期
关键词:经脐吻合术部位

韩佳丽,杨晴晴

(无锡市儿童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是新生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发育障碍性疾病[1]。该病是由于新生儿在胚胎时期的肠管空泡化不全所致,可伴有其他发育畸形性疾病。传统开腹手术对新生儿的创伤较大,不利于其术后康复。对患有十二指肠梗阻的新生儿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可减轻其术中创伤,加快其术后的恢复速度。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的切口均位于新生儿脐部皮肤的褶皱处。与对其进行三孔法腹腔镜手术相比,对其进行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其在术中受到的创伤更轻,更有利于其术后的康复[2]。在本研究中,笔者选取2018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期间在无锡市儿童医院接受诊治的50 例十二指肠梗阻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用三孔法腹腔镜手术与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8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期间在无锡市儿童医院接受诊治的50 例十二指肠梗阻新生儿。其纳入标准是:其家长签署了参与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将这50 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5)。在对照组新生儿中,有男19 例,女6 例;其日龄为1 ~19 d,平均日龄为(9.4±0.5)d ;其体重为2.6 ~3.7 kg,平均体重为(3.0±0.4)kg。在观察组新生儿中,有男20 例,女5 例;其日龄为1 ~20 d,平均日龄为(9.5±0.6)d ;其体重为2.7 ~3.9 kg,平均体重为(3.2±0.5)kg。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术前,为两组新生儿禁食禁水,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辅助其取头高脚低的仰卧位,让其与手术床呈45°角。对对照组新生儿进行三孔法腹腔镜手术,方法是:1)在新生儿左下腹的反麦氏点做一个直径为5 mm 的切口,经此切口置入套管针和腹腔镜,对病灶区域进行探查。在新生儿的右中腹及右下腹分别做一个直径为3 mm 的切口,置入套管针,建立操作通道。2)在新生儿的剑突下方肝镰状韧带的左侧,经其腹壁穿入滑针线,绕过肝圆韧带,经肝镰状韧带的右侧穿出,在腹壁收紧缝线,将肝脏抬起。在新生儿的右侧肋缘下1 cm 处,经其腹壁穿入滑针线,悬吊其胆囊壁,经原穿刺点穿出其腹壁,上提其肝脏。在为新生儿进行菱形吻合术时,先游离其十二指肠梗阻部位,然后分别在其左右肋缘下1 cm 处,经腹壁穿入滑针线,缝合并悬吊其十二指肠梗阻部位近端的肠壁肌层两侧,让该处保持适当的张力。悬吊新生儿的十二指肠后,观察其十二指肠梗阻区域的情况。酌情对新生儿施行拉德手术:先为其复位扭转的肠管,从左侧肋缘下经腹壁穿入滑针线,缝合阑尾系膜,悬吊回盲部肠管,分离十二指肠与结肠的粘连。术中若发现新生儿存在十二指肠隔膜或环状胰腺等情况,对其实施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3)在切开新生儿梗阻端的肠管后,用可吸收线对其肠管前壁及后壁进行连续內翻缝合。缝合完毕后,经其胃管少量注气,观察肠管的吻合口有无漏气。待确认无误后,撤出仪器,为其缝合切口。对观察组新生儿进行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方法是:1)在新生儿脐轮的5 点钟方向做一个直径为5 mm 的切口,建立人工气腹。经此切口置入套管针和腹腔镜,对病灶进行探查。分别在新生儿脐轮的1 点钟方向及9 点钟方向做一个直径为3 mm 的切口,置入套管针,建立操作通道。此后,按照对照组的手术步骤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新生儿在术中采用菱形吻合术与拉德手术的比例、进行手术的时间、术后恢复正常饮食的时间、术后出院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菱形吻合术、拉德手术的情况

两组新生儿中,接受菱形吻合术、拉德手术的新生儿所占的比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观察组新生儿进行菱形吻合术、拉德手术的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菱形吻合术、拉德手术的情况

2.2 对比两组新生儿术后恢复正常饮食的时间及术后出院的时间

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观察组新生儿术毕至初次进食的时间、术毕至足量进食的时间及术毕至出院的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新生儿术后恢复正常饮食的时间及术后出院的时间(d,± s)

表2 对比两组新生儿术后恢复正常饮食的时间及术后出院的时间(d,± s)

组别 术毕至初次进食的平均时间术毕至出院的平均时间观察组(n=25)4.76±0.45 7.83±0.76 11.63±1.08对照组(n=25)5.29±0.51 9.14±0.90 13.92±1.24 t 值 3.896 5.560 6.963 P 值 0.000 0.000 0.000术毕至足量进食的平均时间

2.3 对比两组新生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两组新生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新生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例)]

3 讨论

十二指肠梗阻是新生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梗阻。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对患儿进行治疗虽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术中对其造成的创伤较大,导致其术后恢复的速度较慢且易出现各种并发症[3]。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用于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时,具有相同的疗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对术中新生儿的创伤较小、其术后恢复快等优点[4-5]。目前,在治疗新生儿及早产儿疾病方面,腹腔镜手术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日渐成熟,其穿刺方式也从之前的三孔法逐渐发展为脐部单部位穿刺法[6]。采用腹腔镜手术对新生儿进行治疗,可减轻其手术创伤,有利于其预后。本研究证实,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观察组新生儿进行手术的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可能与新生儿的穿刺部位集中在脐部,为其实施手术时的操作范围过小,会提高手术难度,增加手术时间。随着医生对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操作的日趋熟练,可进一步缩短为十二指肠梗阻新生儿进行手术治疗的时间[7-9]。本研究证实,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观察组新生儿术毕至初次进食的时间、术毕至足量进食的时间及术毕至出院的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因为该术式是在新生儿脐轮皮肤的皱褶部位做切口,术中并没有破坏其脐部的完整性,护理人员可在护理新生儿脐部的同时对其术后创口进行护理,有利于加快其术后的康复[10]。使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对十二指肠梗阻新生儿进行治疗后的切口较为隐蔽,其愈后不会留下较为明显的疤痕,因此该术式现已成为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优选术式。

综上所述,与进行三孔法腹腔镜手术相比,对十二指肠梗阻的新生儿进行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更好,可使其在术后更快恢复正常进食,并可缩短其住院的时间。

猜你喜欢
经脐吻合术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26
3D与2D腹腔镜悬吊式经脐全子宫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
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46例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
哈尔滨医药(2014年6期)2014-02-27 13:35:47